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房地产开发商该如何“报恩”
作者: 王小明     时间: 2010-11-10 23:32:12    来源: [ 观点网 ]

只要“暴利”的帽子被一直扣在房地产开发商的头上,即使是做慈善,开发商们也容易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观点网 王小明 “以后建好了,就叫‘南京万达大报恩寺’吧”,一名网友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其对地产富豪王健林捐赠10亿重建金陵大报恩寺一事的疑虑。

  王健林显然并没有料想到会因为这一笔10亿元的巨额捐赠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11月8日,并非佛教信徒的王健林以个人的名义捐赠了10亿元,用于重建南京金陵大报恩寺。该笔10亿元的捐款将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以分三次拨付的形式给南京市政府。此事一出,王健林该笔巨额捐赠的动机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媒体披露,南京大报恩寺重建项目一直被南京市政府以商业化的形式运作,而万达集团近年来在南京已经发展了多个项目,根据万达的计划,未来几年其还将在南京新建至少五个万达广场项目。这两者之间的巧合已让人暗生疑窦。

  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王健林捐款的对象、捐款的用途、捐款的途径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究竟捐款给南京市政府算不算一种慈善行为?捐款用于建寺庙是否也算慈善行为的一种?

  地产富豪的“报恩”行为显然并未赢得其预期中的敬意,反而让更多的人质疑其动机与商业利益的关联。

  也许某种程度上而言,“房地产开发商”这一身份在中国的社会里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角色,极其容易招致非议。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和不断累积的财富,“为富不仁”的观感在不断侵蚀着房地产开发商的形象分。在这种情形下,要以“致力慈善的房地产开发商”面目示人,显然也不是一件轻易能做到的事情。

  事实证明了,只要“暴利”的帽子被一直扣在房地产开发商的头上,即使是做慈善,开发商们也容易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2008年“王石捐款门”亦是其中的一证。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万科作出了捐款200万元的举动,正当媒体质疑万科的实力与社会责任不匹配时,万科董事长王石发表博文称:“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即使是万科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都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王石的“抠门”和“冷静”随即引发了舆论的“炮轰”,在资本市场上,万科的股价受此影响也一路狂泻。处于争议漩涡中的王石不得不出面道歉:“在当时情况下,我所说的那句话值得反思,我为我这句话感到相当不安,我无条件地道歉”。

  显然与王健林同样的困惑就是,王石也倍感冤枉:捐多捐少似乎都会成为问题,那么作为巨额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怎样才可以寻找到一种正确的回报社会的路径?

  公众的判断虽然往往充满着情绪性但并非没有原因,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若想致力社会公益维护自身形象,需要做的显然并不只是一次、两次捐款这么多。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