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梁嘉欣 在高尔夫禁令面前,“违规高尔夫”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近期,花样年位于成都大溪谷的高尔夫球场亦被爆出违规,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已责令大溪谷项目高尔夫球场停止建设,并拟对该项目实行罚款处罚,款项将超过1830万元。
事实上,湖北、温州、山西、扬州等地近期亦多次爆光高尔夫球场的违规事件,高球热下房地产商的违规行为由此引起广泛关注。
禁令虚设
事实上,国务院早在2004年就开始叫停对高尔夫球场用地的审批。
2004年10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和限制用地,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审批。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家发改委则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分别对别墅、高尔夫球场用地发布禁令。
2006年12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再次明确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赛马场项目等六类被明确列入禁止用地项目。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高尔夫球场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本地9洞以上的高尔夫球场情况进行摸底。
然而,这些禁令形同虚设。到目前为止,全国经过国土资源部审批的高尔夫球场仅10余个,全国合法建设的球场也仅20多个。但事实上,在过去的6年里,国内高尔夫球场却快速发展,由原来的100余个增长到500多个。
既然已有明文禁止,那这500多个高尔夫球场用地又从何而来?知情人士指出,该些高尔夫球场地块很多都不是以高尔夫的名义取得,或者企业根本就不报批,直接开发建设。
据了解,多数新建高尔夫球场均是以乡村俱乐部等名义建设、审批。而不少开发商更是通过采取租赁或土地流转的方式,以土地整理、旅游开发等名义获得土地修建高尔夫球场。
实际上,国土资源早有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流转时,不得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高尔夫球场以及其他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等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非农建设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要实行国家征收。
而不少房企在立项申报的时候,并未对高尔夫项目进行单独报批,以致当地国土部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立项审批,让企业蒙混过关。
对于开发商而言,积极建设高尔夫球场实际上是“醉翁之意是不在酒”。分析人士指出,高尔夫实际上只是地产项目的配套设施,通过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烘托房地产项目,拉升项目的价格。
利益博弈
“与其说违规,首先是地方政府违规。”有业内人士直指,招商引资往往是违规高尔夫球场泛滥的重要原因。
原因在于,各地政府也喜欢建高尔夫,因为通过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投资环境,同时还可以做好绿化等自然景观的措施。
“但是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建高尔夫,加上国家批得高尔夫用地又很少,地方上都会或明或暗地支持高尔夫项目落地,办法总是有的。这是公开的秘密。”一知情人士透露。
据了解,不少地方政府均有违法批地用地、违规出让土地等情况出现。例如违反规划用地、未批先用、边报边用、越权批地、擅自下放土地审批权、该有偿出让的却划拨供地、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却协议出让及低价协议出让、擅自减免地价、不依法追缴土地出让金等。
曾有地方国土局相关人士透露,为了让大面积土地立项报批成功,他们还曾通过向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协调购买审批额,以保证招商顺利进行。
该名人士还指出,如果按照征用土地审批,难免要经过国土部门,但若按照项目上报,则可能躲开国土部门的监管。
此外,对于已曝光的违规用地,当地政府大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禁令存在,不少地方土地监管部门也未曾执行检查监督。
在土地制度改革、地方利益诉求未被满足之时,违规的高尔夫球场建设恐怕还将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