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接下来要把目光投向地产企业,大家知道很多地产企业是在民营资本的发展当中。在市场发展的时候,我们民企要如何做抉择呢?这是很多地产商都在思考的,在下一位专家演讲的时候,我们先请一位特约评论员坐在舞台上,稍候在我们第二位演讲嘉宾演讲完之后,他们会进行五分钟的互动问题,接下来要请出我们第一位的特约评论员,他就是福建省住宅产业商会副会长建秘书长,《东南置业》杂志社社长陈烙先生,有请陈烙先生上台,话筒、纸笔我们都为您准备好了。等下请你跟第二位演讲嘉宾问答,接下来,我们要有请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房地产市场化进程与民企抉择,有请!
赵晓:我们这个话题是有一点点沉重的,希望能够按时的在二十分钟讲完。如果超时了请提醒,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进程与民营企业的选择。首先谈一个观点,这是我讲过很多次的观点,包括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所谓的房地产其实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市场最关键的是要有好的产权基础,就像一个人穿衣服,一定要穿裤子,你上衣穿得再漂亮,你不穿裤子,人家说你没有穿衣服或者基本没有穿衣服。很不幸中国房地产市场我们天天都在谈,但是到现在为止,它没有一个现代产权基础,中国房地产市场其实是一个没有穿裤子的市场。关于这个观点,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了,大家也可以看我相关的文章,这里讲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缺乏一个好的土地产权的基础,缺乏一个好的现代产权的制度,这意味着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是有问题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进民退,去年的十中的地王,八中都被国有企业拉走了,现在又传出抑制房价,总经理就拿出三个地王,以前像老潘,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能找最好的地建最好的房子卖一个好价格,但是现在根本拿不到地了,所以三个模式也就本亏了,那国进民退还只是一个表现,其实中国也在走房地产市场资本主义。那中国房地产现在的发展就是最大的国进民退,加上中国政府越来多的管制,所以我们可以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我们现在不是计划经济,但是也没有走向像欧美这样的成熟自由主义。
那我们现在要讲国有企业,由于全国人民都很愤怒,总理也很震怒,所以叫停了87家国企退出楼市,但是大家不要真正相信他们会退出市场,因为国企在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里面占的比重都非常的响。另外,推出来的央企的资产,已经拿到这些地,会导到16家专业的央企公司里面,就是从左边的口袋倒到右边的口袋里面,所以事情的本质没有变化,而且我认为是丢猪保鸡的行为。2004年的时候,国资委就下发了房地产业重组有关事项的通报,本来它是想把非地产的央企排在房地产市场之外,但是这项政策到现在也没有有效的实施。所以我们仍然怀疑未来这样一个退出的方向会不会坚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一切,会不会只是一场太极的表演。
另外,我们要进一步回到历史的起点和政策的起点。那就是2004年,我们知道这一切今天的国进民退,包括国家资本主义,包括我们认为很有问题的现象,是跟2004年的国有企业大讨论联系在一起的,在那场讨论里面,有一些人把全国人民都忽悠了,把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上升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全国人民都被忽悠了,有一些人还帮他们数钞票,非常的悲哀。1997年的时候,国企快要死掉了,有进有退。但是2003年之后,国资委兼并重组进行了拆分,国进民退取代了原来的国退民进。这个是不是因为国有企业做得好呢?所以才出现国进民退呢?我们说不要相信这种神话。从2005年到2008年来看,国企、三资企业和民企,民企的资产率是最高的,相当于国企的1.6倍以上。如果用另外一个办法,也就是民营角度来说,要创造同等国有利润,可以节省3.3%的投入,所以中国并不需要做其它的事情,真的要地摊,只要民营化就行了,我们说国企的税负比民营企业要低很多,在全国1700家的企业里面,国企占了60%,而且民营税负高出了国企的14%,所以一定要考虑一个背景,民营企业交了更多的税,所以利润就减少了,他们支配给员工的福利保障收入就减少了。
另外国有贡献也低于民营企业。根据2009年经济普查的数据,国有及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占9.2%,集体企业占2.9%,民营企业占44.4%,由此可见,民企解决就业的能力远胜于国企。2008年,国企占全部工业总产率的比重28%,民企为26.88%,那民营企业对税收的贡献超过了50%。另外有人讲,民营企业赚钱是老板赚走了,国企赚钱没有被个人赚走,但是国企根本不是国民的企业,所谓的国企就是国家拥有或者国民拥有,最后变成集体占有,最后变成个人所有。1978年到2008年,中国最低的员工工资最大差别,从原来的458元扩大到156460,涨了342倍,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人数占了行业人数的不到8%,大家看,大家工资金额是却是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所以要看国有企业流失的问题,这是一个坐失的问题,坐着就丢掉,我们要相信民进国退这样才是真正的出入。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回到2004年,重新考虑一下那个问题。另外也要做一个拨乱反正,我们要重新回到2004年的国企与政策的起点,当时资产的资本化使得被控制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央企背后,随着股市的发展,被迅速的转化为巨大的资本,所有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应该重新思考的。
十六大其实对国企有一个很好的地位,就是对相关与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及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它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就为国企特别是央企做了定位。国企目前的尴尬是不属于全民所有,而且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空间,可以至总理的指示和全民于不顾。那房地产的国企怎么办,首先所有的央企都应该退出房地产的竞争,那些合法的央企应该转向保障性住房这一块,如果央企继续存在商品房市场,那公平永远无法进行,央企的垄断收入高,红利却很少。因此,必要上翘央企存留过多的红利,并对其垄断部分加征红利,这也是央企转变形式后应尽的义务。
那今年两会已经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鼎好了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第一要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第二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要完善国有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当前环境下民营环境下的房地产的选择,房地产的市场化进程,我们说存在巨大的缺陷,现在不仅没往前走,而且因为国进民退的国家资本主义其实是在往后走的。那民营企业有几个选择:一个是转地。不要在一线城市玩了,但是二、三线城市可能还有机会,地方官员可能会欢迎一些品牌性的民营企业到当地。第二就是转行。你别干房地产了。再一个就是转身。提高你的竞争力,我们知道像风碳,做极端的产品主义,要做到零碳的排放,你可能在某一块有核心竞争力,还有就是在做城镇的开发,这是国有企业做不了的,就要转身,提高你的身段,还有就是变革目前房地产的制度要推进房地产市场化的进程,我说这个话,估计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不会去做,我们只关注自己一级的利益,不关注公众的,很多中国房地产商不关注这个,其实公共政策非常重要,我们呼吁并且重视公共事业,我就讲到这儿,谢谢!
主持人:请您留步,接下来进行五分钟的提问时间。
陈烙:赵晓先生你好,国进民退是跟民营企业的局限性也有相关,那在这种制度环境改革,难以在短期完成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在国际民推的大潮中,是不是更好,比如说你刚才讲的三转一变,还有没有更好的突破的途径呢?
赵晓:谢谢,我觉得没有结晶,要不就打不过就跑,所以潘先生原来在上海,现在都转到了二三线城市,或者你真的有绝招,就做出很绝的事情来,或者就退出,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煮的很熟了,下一步可能要被煮烂,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什么绝招。
陈烙:那国资委让78家不为竹叶的央企退出房地产,这是不是可以认为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国进民退的纠错行为,这个你如何评价这件事情呢?
陈烙,提问赵晓
赵晓:我对国资委的这个举动是高度评价的,它明显比国企看的更高,而且出售也非常快,所以我在我的博客上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国进民退的纠错的现象,这是在高层和民意的盛怒之下,一个决策而已,但是78家宣布退出,只是从左边的口袋放到右边的口袋,其他的东西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房地产的国企究竟应该怎么办,没有听到这样的表示,所以在这一块,我们完成看不出有任何纠错国进民退的现象和聚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