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陈小丽 4月7日,SOHO中国宣布,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的协议销售金额按季增长13%达到58亿元,主要受旗下多个位于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项目销情理想带动。
北京、上海销售强劲
据SOHO中国首季的销售业绩情况公布,SOHO中国第一季度是实现协议销售金额达到约58亿元,销售贡献主要来自于SOHO嘉盛中心、SOHO东海广场、三里屯SOHO、博鳌蓝色海岸、SOHO北京公馆、中关村SOHO等六个项目。
“SOHO嘉盛中心期内销售额29.14亿元,均价约4.33万元/平方米;SOHO东海广场销售额16.49亿元,均价约6.15万元/平方米;三里屯SOHO销售额7.54亿元,均价4.84万元/平方米;博鳌蓝色海岸销售约4.02亿元,均价约2.21万元/平方米;SOHO北京公馆销售约1.15亿元,均价约5.08万元/平方米;中关村SOHO销售约0.08亿元,均价约3.4万元/平方米,”SOHO中国方面表示,上述项目销售面积则分别为67300平方米、26800平方米、15600平方米、18200平方米、2300平方米、248平方米。
毫无疑问,SOHO中国在去年收购的北京SOHO嘉盛中心销售情况呈现“异军突起”的态势,占了首季销售的一半。据SOHO中国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SOHO嘉盛中心自2010年1月20日开盘,首日销售20.8亿元,且在不到一周的时间热卖了26亿,其中约20层是整层销售,每笔交易的金额均在1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令潘石屹兴奋的是,去年首入上海收购的SOHO东海广场销售亦尤为强劲,SOHO中国已完成了58亿元的销售,其中16.49亿元贡献来自SOHO东海广场,而且现在销售额已经收回了投入的现金。
难怪潘石屹高调宣称,2009年最大收获是收购了东海广场项目,使得SOHO中国第一次走出北京,进入上海,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SOHO东海广场的出租率由30%提高到82.5%。更何况,SOHO东海广场的销售增加和丰富了SOHO中国的客户群,其中该项目90%是新客户,来自长江三角洲的占到70%,可以说,这次进入上海市场是SOHO中国发展的重大契机。
而SOHO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欣此前表示:“有了这个新的客户群,我们还有很多的项目,现在手上可售物业价值达到450亿元,足够公司未来3年的销售。”
紧盯上海
很显然,SOHO中国对于今年的销售颇为乐观,张欣表示,2010年无特别紧迫买地要求,倘若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公司销售将好于去年。
可以想象,2010年,在120亿现金和180亿的银行授信额度的支持下,SOHO中国在扩张方面将显得底气十足。此外,2009年SOHO中国进入上海后,除了北京,上海也逐渐成为SOHO中国的主要市场之一。
“2010年将保持目前的收购速度,继续专注北京、上海繁华地区商业物业,由于北京市场已见饱和,未来几年,上海将成为公司的发展重点。”潘石屹如是解释年内SOHO中国的策略:“过去这半年我每个月至少要去一趟上海,上海和整个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大量中小企业充满活力。SOHO东海广场是我们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成功证明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在上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未来焦点将从北京转移至上海。”
此前潘石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我不像万科的王石,为自己设定‘不拿地王’等条条框框,我觉得‘地王’是个模糊的概念,有总价地王、单价地王,各地还有各自的地王,一幅土地只要各方面条件合理,我就会考虑去拿。”不过今年以来,SOHO中国尚未在土地市场上露面,因此令市场颇为期待。
潘石屹还透露称:“继09年业绩发布会以及分析师会议之后,在公司行政总裁张欣女士的领导下,财务总裁以及投资者关系队伍进行了全球路演,会见了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等地的逾100家投资机构,并就公司未来发展、市场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此外,SOHO中国在公告中披露,3月份公司股票表现超越同期恒生指数表现,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港币4.43元,较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港币3.83元上升15.7%。
对于2010年的发展,交银国际测SOHO中国今年的核心纯利调高13%,但预期其2011年的营业额和核心纯利将分别倒退15%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