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上市公司 >

>

>

正文

国企进与退 漩涡中的红筹股远洋
作者: 陈小丽     时间: 2010-03-22 02:17:43    来源: [ 观点网 ]

目前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国人寿,中国人寿虽然不直接受国资委管辖,但其作为金融国企,隶属于保监会。

  观点网 陈小丽 尽管刻意保持低调,但频繁阔绰出手的远洋地产依然荣登各大媒体版面的头条,时隔拿下北京望京地王仅仅6天,国资委出面限制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消息使得具有国资背景的远洋地产陷入了漩涡当中。

  争议的身份

  央企地王成为了最新最为热门的词汇。国资委日前发出“限令”:78家央企将加快重组,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最终只保留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等16家企业作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国企。

  处于被令退出房地产行业央企之列的中远国际成为第一家响应国资委"清退令"的央企。中远国际上周五表态,将在半年内退出其持有的远洋地产16.85%股权。

  但此举并未消除市场对于远洋地产央企身份的质疑:原因在于目前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国人寿,中国人寿虽然不直接受国资委管辖,但其作为金融国企,隶属于保监会。

  换而言之,作为上市公司的远洋地产,就算去顶着央企的光环争抢地王,国资委可能也无法干预,目前,中国人寿持有远洋地产24.08%的股权,超过中远国际持有的16.85%股权,是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

  为此,远洋地产在周五公开强调:公司并非央企,只是红筹上市公司,公司股权分布多样化,决策独立且运作市场化。国资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退出业务的行为,无论对市场还是对公司本身的发展都将更为有利。

  在给远洋地产的投资者报告中,远洋地产也声明,国资委新政不会令其业务受到影响,预计今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将继续保持稳定。

  远洋地产的此番解释似乎仍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为,按照此说法,在国资委明确保留的16家企业名单之外的中信集团、中国烟草可能也不在退出房地产行业的央企之列。按照中信地产东莞公司的一名负责人的表态,中信集团是以金融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隶属于国务院,与国资委明令78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无关。

  同样中国烟草也是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另行管理,并不归国资委管辖,按照上述逻辑,其可能也不受国资委限令的影响。

  国企渊源

  回顾远洋地产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不断的动作中,远洋地产的公司股权结构一变再变,从集中到分散,再到国际化,继而作为首起险资直接控股大型房企的样板,远洋地产始终摆脱不掉央企的影子。

  远洋地产前身为原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中远集团于1993年成立的全资子公司。1997年前后,远洋地产开始涉猎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自2002年开始,远洋地产一手大规模铺开了房地产开发经营,一手开始了复杂的资产重组。

  2002年,中化集团以3.757亿元入股远洋,从此中远和中化各持远洋地产一半股份。2003年,远洋地产再次重组,中远国际的全资子公司颖博、天津中远和中化全资子公司立丰实业、中国经贸信托公司,及繁荣集团分别通过收购母公司股份和增资扩股的方式成为远洋地产股东。自此,远洋地产成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2004年8月,中化集团旗下WCI收购繁荣集团所持远洋地产的12%股权,WCI后又被悦鹰收购。2005年9月,中化集团旗下方兴地产又收购立丰实业所持的17%股权。

  2006年1月初,中远集团、中化集团以及悦鹰分别拥有远洋地产44%、44%以及12%的股份,2006年底,通过一系列股权出让动作,原大股东中远国际和中化集团持有远洋地产的股份都由44%降低到了30.8%。

  2007年7月,中化集团帮远洋地产向商务部申请股份变更外资工作并获得比准,当年9月,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后,原远洋地产的两大股东中远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化香港的持股比例从30.8%分别降至21.56%和15%,中远国际还是保持了相对控股地位。

  2009年12月,中国人寿斥资58.19亿港元,认购远洋地产发行的9.34亿股新股,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6.57%,而最大股东中国远洋运输,权益摊薄至16.85%,略高于中寿;而中化集团持股则由12.64%降至10.55%。

  2010年1月,中国人寿再度出手购入中化股份所持远洋地产的4.23亿股,持股比例由16.57%增至24.08%,自此一跃成为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

  进退博弈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关于央企进入和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贴身博弈,市场争论甚多。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倘若缺乏明确的思路和铁腕的政策,试图将央企和地王的分离,或者说与房地产的分离,注定是一场没完没了的闹剧。

  早在2004年,国资委就下发《关于中央企业房地产业重组有关事项的通报》,拟将非地产主业的央企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然而,自2009年起,央企就大规模介入房地产,132家央企,约有70%企业活跃于房地产市场之上,尽管当初国务院定下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只有16家而已。

  尽管所有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仅约占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收入的5%,房屋销售面积也只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3%,但随着央企依靠便利的行政和金融资源轮番制造地王,民营地产企业的生存空间遭到了不公平的挤压。

  "在金灿灿的诱惑面前,就连号称只从事关系国计民生行业,要在国民经济中作为主导的国企、央企,不论是否从事过房地产业,近来都纷纷涉足房地产业。垄断央企抢地块、哄抬地价,置党和政府三令五申于罔闻,令土地市场完全失控,可以说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国企倘若不从肮脏的楼市分肥中走开,土地市场失控局面势必愈演愈烈,而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将遭受重创。"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直言不讳地表示。

  今年1月,国资委领导强调央企应该"突出主业,分离辅业",然而并没有没有令人畏惧的惩罚措施。时至今日,地王依然为央企制造。

  即便是现在,国资委明令78家央企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但按目前的办法,恐怕还不能阻止未来更多的央企谋求进入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阵营。

24小时热点>>
观点时评

民企无路 地王已成“猪流感”

金融资源的配置让央企可以用全民的资产和银行的资源与民争市场,这是“国进,民不得不退”。

·王石避谈房价的理由

·任志强的“无能”和无奈

·政策调控 亦需尊重市场机制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 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