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楼市与股市一样,都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政策市”,政策的风向极为关键。房地产不要忘记股市的教训。
观点网 和光 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消息似乎毫无预兆,时间距离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刚好一年,去年政策的有效期也恰好暂定执行至2009年12月31日。
相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一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恨不得将其放在显微镜下,希望从其中找出任何蛛丝马迹,以判断政策的风向,获得明确的信号。
虽然说是“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但显然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都是具有指标性、代表性意义的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重点城市。笼统地说,目前北京的房价比迪拜泡沫高峰期还要高,上海的房价更是在全球都排得上号,广州的房价在11月则创造了历史记录。
这样高涨的房价行情引起中央政策的“高度重视”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遏制”。从14日出台的政策来看,似乎并未有“杀手锏”:一、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二、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三、加强市场监管;四、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但实际上,中央政府如果想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那“部分城市”的房价看来是非降不行的了。人们应该对2007年的9月27日记忆犹新,“9.27房贷新政”将2007年的火爆楼市打入18层地狱。两年后再回过头来看,“12.14”会不会是另外的一个“9.27”?
2008年的楼市调控因为金融危机而搁置,2009年楼市戏剧性反转,房地产在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下滋润地活了一年,开发商与投资客似乎已经乐过了头。实际上,今年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当政策风向改变,并接着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楼市再次出现调整时,还有金融危机来做房地产的救世主?
而且,中国的楼市与股市一样,都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政策市”,政策的风向极为关键。房地产不要忘记股市的教训。
2009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因为受到“央行当天收市后将上调准备金率”传闻的影响,暴跌超过5%,引发市场极度恐慌。央行连夜紧急表态“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6月10日,沪市跌幅高达7.73%,两市一千多只个股跌停。原因是监管层突然大幅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
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二”,A股市场创下十年最大单日跌幅,并波及全球股市。究其原因,“谣言造成的恐慌”成为结论,如征收资本利得税、加息预期、银监会严查违规资金入市,甚至监管层领导更换。
此外,更为著名的是“5.30半夜鸡叫”:2007年5月30日半夜,财政部宣布调高股票印花税,税率由0.1%调整为0.3%,其后股市连跌三天,个股大半跌停,大盘从4300点砸下到37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