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的烽烟及未来

  到目前为止,郝光所知道的园区内新进驻的空间租金已经达到7元每平米每天。而且大都改为一年一签的合同。

  而五年前,离婚后的郝光从法国搬回北京在798这个大院子里租房落脚时,那时的798,没有美女如云的展览开幕式也没有举者旗子的旅行社导游,充满了条块分割的断头路,路上蓝色大褂的工人推着车子运货,院子内弥漫着国营老厂的萧条氛围。

  郝光以每平米每天8角钱的价格租下了一个空间,养了几只鹩哥,每天教几只鸟说话,“有画的卖!”

  之后五年,便是798从老厂区变为北京时尚地标的翻天覆地的五年。

  艺术家的“价值”值多少房租?

  “我就等着强制我搬迁呢。我也没办法,反正我报警了。”五年后的老租户郝光满不在乎。用他的话说,他在乎的是“798的未来”。

  五年前,中国当代艺术远未火爆,798默默无名。艺术家看中了这个充满钢筋水泥的包豪斯建筑聚集地,墙壁上粉刷的文革时期的标语与巨大厂房让艺术家找到“当代艺术”的灵感。游走在体制外的艺术家们自发聚集于此,厂房管理者一边小心翼翼地收取低廉的租金一边考虑将这群没有工作的画家视作驱逐的对象。“那时候经常想轰我们走,断电啊,不让车进啊。但是很有意思,那时候工厂是人家的,艺术家住在工厂里本来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虽然有矛盾,但是我们觉得很好玩。”郝光说。

  那时候艺术家们担心的是自己的明天,担心万一这里被拆除,自己再次流落他处。伴随着担心,他们积极地举行一些艺术活动,展览和艺术节使这片工厂一再受人瞩目。因为声名鹊起和艺术家的呼吁,2006年7月和12月,朝阳区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先后认定798为区级和市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区”,并拨出专项引导资金合计超过1.2亿元,对798进行全面改造和管理。

  政府的态度被艺术家看作一种承诺。在郝光看来,这意味着“非法的艺术活动终于合理了”。艺术家们的未来似乎有了真实的保障。

  而这些艺术家们也由此认定,798的新生是由于自己的入住带来的。

  “我们是798的灵魂人物,应该保护我们这些老人儿,”郝光说,“我们最早进入的这些人房租可以涨,但是要按照通货膨胀率去涨。”他同时认为,应该由艺术家和机构组成一个租户委员会,一起把关以后新进入的机构,“我们决定是否可以进来。”“如果那时候租金涨到5块,那我们为七星集团拍胸脯保证就值这么多。钱他们去赚,但要给我们优惠。”

  亲身参与798改造规划的费菁认为,艺术家们这样的想法有着实际的困难。“这可能会让后来者觉得不公平。”不过她说,其实管理部门可以想别的办法给这些“老人儿”一些补贴。

相关文章

·798的烽烟及未来 08/11/19

·顾客短缺 涂料企业如何进行市场推销 08/11/19

·广东政策性租赁房 08/11/19

·史上最牛售楼处 08/11/19

·T台新风 将建筑穿在身上 08/11/1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