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轮廓,洞,空气,力

  深泽直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诗像的,和原研哉的截然不同。在他的“设计的轮廓”这本书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和简洁的比喻。和他作品中无法言喻的“趣”一样,这本书的文字更像诗----只有轮廓的诗文。

  

  结果,我是在空间中描画轮廓。

  设计的轮廓是什么呢,

  好像,就是在具体的形状的周围像那样有的一个东西。

  可以看得到关系。复杂,一瞬消失。

  凝目细看然后突然出现的东西,

  也许会在一瞥的霎那,显现。

  在没什么特别的风景里,也会有像这样的轮廓。

  有东西在,人的行动的痕迹也在。

  虽然看不见,但和我们共同分享着什么的一定在那儿。

  自己虽然是在做具体的轮廓的人,

  更加抽象地来讲,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像这样视觉化无法达成的地方,有一种东西在那儿。

  类似于力的关系。

  我对这样的东西感兴趣。

  

  忽然搁在那儿的某种东西,比如说石头搁那儿,

  人,特别是日本人,看得到那里存在的某种力吧。

  目的就在那些不明白的东西。

  好像已经懂了点,可结果还是不明白,这种糊里糊涂的感觉在这本书里出来了,就好。

  设计的轮廓,当然有指物体具体的轮廓。但同时,也指物体周遭空气的轮廓,抽取掉物体的形状后在空间所形成的空洞的轮廓。发现这个轮廓,正是设计。周围的空气指的是环境,它因人,事物而形成。发现设计的轮廓,与其指物体的轮廓,不如说找到环境中的洞的轮廓比较好。

  形成环境的各种要因,决定了这个轮廓。在这里,同时包含着人的感情与行为。时间,光,空气也包含于此。

  轮廓在动。轮廓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相互作用的力。来自于物体内侧的适当的力,这种力之美,称为“张力”;而来自于物体外侧,附加上去的压力,称为“选择压”。

  我呢,最终将定下这些关系的轮廓线。

  

  译到这儿,我忽然想起自己以前的一篇博客,那是第一次见深泽直人,晚上写了点笔记,的确是这样的印象:

  昨天先见到了深泽直人。不是特别正式的,还是聊了几句。

  怎么说呢。。。他好像一直被一些具有先天性缺陷的哲学问题困扰。他可以一直沉浸在对人的行动和思考哪个先行的思考中,然后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说明设计既是无用的又是有用的,但好像还是无用的。。。听的人崩溃了一大片。他不善谈,看上去有点钝头钝脑。头发花白凌乱,皱纹呈放射状,内向且略略带有神经质的印象。如果碰巧对方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可以一直和对方僵直直地硬撑下去。。。。

相关文章

·扶伟聪简介 08/11/17

·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马岩松 08/11/16

·长满树木的绿色摩天大楼 08/11/16

·建筑专家指出“山寨”奥运建筑不可取 08/11/11

·世界十大最丑陋建筑 08/11/1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