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在其《标本》一书中说:“香港这些公司之所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了恰当的风险管理策略。这些策略最终都可以表现为一点,那就是维持较高的现金流和较低的负债率。面对像亚洲金融危机、宏观调控、外国投机性资金融入这样不可控的外在风险,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恰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或者抵消这些风险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香港地产公司均资本负债率(而不是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20%左右,而现金占总资产比例高达5%以上,这可以看作是这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标准。”
新鸿基业务当中最为突出的是其低负债及高利润率。2003年-2005年,新鸿基物业销售的利润率为22.08%、24%和35.29%。此外,新鸿基在其他业务上的利润率同样相当可观,这一部分的利润率甚至高于其物业销售的利润率。
在新鸿基的整体业务构成当中,物业销售约占其总营业收入的50%。新鸿基的年度报告是跨年记的,2006年-2007年,物业销售大约142亿港元。物业租金收入为62亿港元,酒店经营接近8亿港元,而电讯其他业务收入约90亿港元。
图表1:主要业务(详见 房地产模式 专题)
可见,物业销售依然为新鸿基的主要业务。但在新鸿基的业务构成当中,其他电讯等业务成为新鸿基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稳定的租金收入可以看作是流动性的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出租性物业的流动能力。
多元化是新鸿基的选择,但这显然是与万科相悖的。
这种业务构成在郎咸平看来,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流动性,降低负债率。新鸿基当下的资产负债率基本能控制在20%以内,甚至在15%之下。
但新鸿基降低负债及提高现金流动性的做法是多元化业务的组合。这种组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希望企业在面临房地产周期调整的时候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周转,而不至于有太多的还款。于是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新鸿基是在采用其他相关业务来弥补房地产业务缺点的方式来防范风险。
新鸿基同样注重各类业务之间的优化组合以及各类业务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但有传媒认为新鸿基依然没有解决房地产业务的流动性弱的问题。因而在周期性风险防范上,新鸿基依然要谨慎地投资。
此外新鸿基注重成本控制,尤其是土地成本控制。从新界农地起家的新鸿基显然在土地成本上非常敏感。这是提高其物业销售利润率的关键。
万科当初选择学习新鸿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鸿基是香港乃至整个东南亚房地产企业的标杆,其次是新鸿基的风险控制能力,再次则是新鸿基对成本的控制意识。此外新鸿基能够充分地运用资本市场的金融杠杆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这一点也许是万科最为看中的。当然,新鸿基的房子盖得也不错。
·观点一周评述:2008,喜忧之间的中报 08/08/24
·房地产的模式专题 08/08/24
·万科的选择:从新鸿基到帕尔迪 08/08/24
·封面故事(0807):房地产的模式 08/08/24
·北京房价奥运後仍会短时调整,巨大需求将提供支撑 08/08/2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