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全北京、全中国不能培养起足够的演出市场,那么国家大剧院开幕时的辉煌,恐怕很快会有成为历史上的一瞬间,也仅仅是一瞬间。
众人瞩目中,中国国家大剧院于去年12月22日举办了开幕音乐会。这一音乐会,拉开了大剧院首个演出季的序幕。围绕这个大剧院的种种争议,可算告一段落。
然而,大剧院的未来将是如何,则是充满着想象、设计与创造的空间。
最初关于大剧院的争议,是关于它作为一个建筑物的:就像今天人们还在争议的央视裤衩大楼一样。由于它的设计多多少少有些惊世骇俗,在建筑界内争议之激烈,大约接近白热化。媒体上的议论也掀起巨浪。
那时有很多情绪激昂的言辞,非常个人化,更有人把它和政治的腐败联系起来,坚称建设它的决定、场址的选择、设计方案的选定等等乃是某些政治人物个人喜恶的结果。
偏巧,在大剧院开工建设之后,由同一设计者设计的法国戴高乐机场发生了坍塌事故,于本来已腹背受敌的国家大剧院的处境无异于火上浇油。
其实,该设计方案在众多竞标方案中,经过若干轮的角逐,最终脱颖而出,是完全符合专业程序的。关于这一点,笔者曾经从建筑界一位专业人士那里得到证实。我们自己选定的游戏规则、竞标程序,由这个程序生成的结果,我们应当承认它的合法性。
再者,这么巨大的工程,怎么可能有一个设计可以让所有人满意呢?如果竞标的程序最终产生的是另一个备选方案,争议是会同样巨大的。
在极端的情况下,激昂起来的大众情绪是非理性的,会带来巨大破坏性后果。
回过头来看,有多少人仔细思考过,这个大剧院作为一个大剧院(而不是一个建筑物)的价值究竟在何处?如此耗资巨大的工程,给我们应当带来、能否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评论:论“权利”与“建筑” 08/01/17
·一个“蛋壳”散发的震撼 08/01/17
·国家大剧院看《伊戈尔王》 08/01/17
·横空出世,大建筑 08/01/17
·上海建筑:石头的歌舞 08/01/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