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2007年12月25日,北京。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揭幕。俄罗斯马林斯基剧团带来了经典剧目——《伊戈尔王》。由被誉为“歌剧沙皇”的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总监捷杰耶夫亲自指挥。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团是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国外剧团。在彩排前的媒体见面会上,捷杰耶夫将中国国家大剧院称为“现代中国的一个新标识”。
中国的大剧院
“剧场是代表一个地方的软实力。物质满足以后,就是精神享受。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到最后比什么?比的就是文化实力。”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说,他现在是国家大剧院的特邀顾问。
剧院周围的水池,水深大约40厘米,3.55万平方米的水面被分隔成数十个扇面,据说是为了减轻对地下建筑的压力和危险性。水中的大剧院采用的是一种叫做“DS高性能喷涂聚脲”的新型防水材料,确保国家大剧院在水中不渗漏。
大剧院的水下通道已经被很多媒体描述了无数次,在通道下仰望,可以见到头顶上的粼粼波光,光影闪烁,确实像一个梦幻之地。
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让人感觉到十分豪华,除了那些造价昂贵的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内部的所有细节。3个演出场馆之间的走廊中,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装饰板,只用油漆涂抹,但有意涂抹成了油画的层次感,墙壁上接连几块石头打磨成的石镜可以清晰地映出人的身影,包裹墙壁的木头,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孔。
据国家剧院的人介绍说,那是为了有良好的吸音效果,人即使再多再嘈杂,声音也会立刻被吸收,不会传到演出场馆里面。
大剧院到处是大理石,脚下是来自22个省的石材铺就的地面。歌剧厅的外墙面用白色大理石装饰,在这种石材的出产地,它们属于即将绝迹的珍稀材料。
“我们说到莫斯科,大家都能想到莫斯科的大剧院,如果我们到巴黎去,一定要去巴黎歌剧院,进了巴黎的剧院一定会去摸摸那些大理石,看看那些雕塑,歌剧院魅影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儿。去英国伦敦一定要听一下《歌剧院魅影》,或者一定要去英国皇家的Covent Garden看他们的演出。到意大利参观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之后,一定要看一下米兰歌剧院等地方。而作为这么大的中国,剧院还是少,标志性的东西一定要有。”中央芭蕾舞团的团长、国家大剧院的舞蹈总监赵汝蘅,感慨“现在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剧院”。
安德鲁和他的“蛋壳”设计
作为北京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个有着半椭圆形“蛋壳”设计,从其在竞标中拔得头筹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争议。除了造价、环境、保养难度等问题,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曾集中在对“民族风格”的理解上。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说他的设计是“天圆地方”,但也有人觉得这不过就是个巨大的蛋。
·国家大剧院看《伊戈尔王》 08/01/07
·横空出世,大建筑 08/01/07
·上海建筑:石头的歌舞 08/01/07
·严迅奇——香港建筑师的中国宝盒 08/01/07
·崔恺:建筑是城市的背景 08/01/0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