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是你的上海建筑之旅的起点站。假如有足够的时间,那么你可以沿中山东路上反复往返,走上十遍都不算过分。次数不同,时辰不同,外滩呈现给你的个性也各不相同。
这次到外滩,一场雷阵雨洗刷了我的一贯感受。刚才还穿梭在大街上的人流顷刻跑散,连在高大楼壁上的麻雀也消失了。大街空旷起来,一公里多长的建筑群以它特有的气质和节奏,兀然呈现在我面前,在翻滚的乌云衬托下,外滩巍峨,雄奇,诡秘。浮现在我眼前的还有四个字:曾经沧海。
原来在下雨时,外滩最耐人看。这时,你和那些建筑才能够充分地沟通。
在汉口路解放日报大厦的顶层,一位编辑指着那一片建筑群对我说:“其实从背后看,外滩更有味道。你看,那些建筑的背面多旧,钢架都露出来了。刚解放时,据说有人想把它们炸掉,外国人留下来的嘛,炸掉了,那还叫上海吗?后来有人用硫酸水清洗过它们,发现不对时就罢手了。没有历史就没有味道了,假如把它们洗干净,那就不是外滩了!”
外滩曾经是小渔港,我看过一幅老照片,英国的军舰,当地的小渔船,同时在江面游弋,感觉晃若隔世。历经半个世纪,外滩建筑膨胀为眼前的规模,共计24幢大楼。建筑师中有英国人、法国人、匈牙利人、美国人,惟一的中国人是设计那幢中国银行大楼的陆谦受,一位毕业于英国建筑学院的才子。从风格看,这些建筑有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古典派的,新古典派的,折中主义的,现代主义的,甚至日本西洋式的。那些年,国外不少二流建筑师都跑到了上海,现在看他们是一流的。外滩远离欧洲大陆,在这张白纸上,他们没遮没拦地涂抹他们的个性,嫁接不同的风格。所以外滩建筑几乎是一个“混血儿”,至少在亚洲是找不到这样驳杂、丰富的样式了,欧美的建筑师如今也要到这里取经。外滩让人眼花缭乱,你最好别放过的是两个传奇般的大家伙。
一是汇丰银行大楼,即浦东发展银行。大楼为新古典派希腊式风格,由当年的英国公和洋行的威尔逊设计,1925年建成,即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它三扇罗马式拱门前的两尊大铜狮,据说铸成后就毁掉了版本,成了绝世珍品。大楼正面是六根高大石柱,其中罗马科林式石柱两根,从英国运来的。有一种夸张的说法,当年世界上只有六根这样的柱子,两根在法国的卢浮宫,两根在埃及,另两根就在这里。它的内部也极尽奢华,结合了希腊的柱和罗马的拱。正堂的环形穹顶和壁面,是彩色马赛克绘制的壁画,分别描绘了上海、香港、东京、曼谷、加尔各答、伦敦、巴黎、纽约八个名城的标志性建筑、神话人物;其余是希腊神话的巨幅壁画,作者是意大利艺人。1955年上海市政府入驻时,曾有意拆除这些壁画,因为殖民气息太浓了,是建筑师用黄色涂料遮掩起来了;才没有被破除。1997年浦东发展银行进驻,在清理修缮时,工人们才发现了这33幅壁画。
和平饭店
·上海建筑:石头的歌舞 07/12/24
·解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模型:传递两千年建筑符号 07/12/24
·福州商业地产静待变革 07/12/24
·建筑物“名不正” 07/12/24
·瑞安:创出上海的新天地 07/12/2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