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和郑州类似之处,郑州坐落黄河中游,武汉坐落长江中游,他们努力提长江中下游地区合作。他们努力想跟人家签字当粉丝什么的,后来发现人们不是很关注,重庆地区发展很快,又说长江中上游战略合作,后来人家今年国务院决定人家成熟经济特区,武汉是孤零零城市,他努力寻求相互协作城市,它毕竟是黄金水道开发,现在提出向南了,只有河南坚定中部派,没关系我们自己有自己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和1亿多勤劳勇敢的中原人民,毕竟我们怎样在这个城市群和城市战略中打造出一片天地来?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工建设理想长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设计时速轨道交通轻轨330公里,我们听到郑州和洛阳建一套轻轨,但是只和自己家的兄弟开门分洞,怎样把贯通东西南北把城市间连起来,才是发展大势。
中央还特别提出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度问题,愈发给我们提出问题,不仅要建好看房子,……而且要让我们的城市成为能够带动纵深幅度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简单说什么叫城市综合承载力?当然包括城市软环境、文化、基础设施、法制、以及劳动力素质等众多方面。但是把所有表面东西抽掉,最核心、最关键一个单位土地面积上能落多深、多厚的钱能投入多少资本量不是有没有招商引资来这么钱,而是你能不能承载这么多钱,华尔街那不是成亿流动,而是成百亿的量。上海是因为单位土地面积承载资本量非常大,如何提高我们城市综合承载力?其中包括土地承载力问题?改善基础设施,以及实现城市功能合理分区,城市合理改造、城市合理调整等诸多方面需要调整。
最后城市建设文化问题。刚才看了很多,刚才两个发言者如何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提出了欧洲传统文化元素,这是伦敦(图)英国人保守,伦敦人说你们全世界说不是说我们保守吗?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名片吗?我就用这张流动的名片展示给全世界看我英国人就是保守的,伦敦的出租车90%以上就是老爷车。很不幸的是我们过去十几年中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中涌现了大批这种金属盒子、扭着脖子的建筑,简单模仿也成为我们的城市中的一道令人不快和难以启齿的伤疤,别以为模仿的都是好的。(模仿图片展示)……
重庆有个贫困地区,他们把镇政府改造成了一个天安门。
安徽(阜阳)有个白宫这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吗?有美感吗?有什么历史感吗?和政府政务区功能有必然联系吗?如果这些都没有,我们不妨说它就是建筑垃圾。
我希望我们趁势中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特色。我曾经讲过建筑是有语言的,建筑是有自己的风格的。长安街上了建了一个世纪坛。我很是不解,因为在中国的语言中坛、庙等是有不同的登记。你看过坛来祭祀吗?只有天地日月才配享受坛一级的祭祀。历史上只有谁建过一个坛呢?诸葛亮。从河南打到安徽,然后败到长江边的时候说服东吴建了一个坛,折了他的寿,所以他55岁就去世了。有人说是诸葛亮是河南人,有人说他娶了河南老婆,再没有人见过他。坛翻译出去就是耶稣诞辰纪年。中国世纪坛让外国人一听还以为中国老百姓都该信基督教了。
历史上的城市曾经只属于贵族,而现代的城市已经完全演变为了属于平民。
市场经济,人和社会交往的最主要途径是交易,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能够达成交往的根本依据是一个没有质的差别,可以由量的区别,可以由货币来衡量的区别才叫做价格。
因为时间,我们就城市、城市群战略、以及中部城市崛起问题等等和大家交流了一下意见。谢谢!
主持人:我想在我们的圆桌会议中间的时候,打断一下大家,王小广先生是我们大家非常喜爱的经济学家,自从2000年一直担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工作,王小广先生还是中部崛起的发起人之一,饮水思源,我们对王小广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掌声),下面有请他给我们演讲。
王小广:今天参加这个会议对我来说确实很艰难,从昨天晚上7点钟开始走到现在刚刚到。给我的感触不虚此行,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一个因素,最近也有隐忧。它采用了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2007年新政对房地产的影响,大家特别关注,包括宏观经济的政策的变化,实际上我们也注重,市场充满不确定,但是我们感觉到,应该是不确定性在加大,可能房地产行业开始有些迷雾。这特别是对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市场或者郑州市场太大影响。
王小广
一、房地产目前的形势到底是什么样子?
大家还是能够看得出来我们的形势应该还是非常好,现在增长非常好,9月份增长17.1%就是整个贷款。好多投资指标包括最近房地产指标也在上升,我还看不出来,我想一个观点就是从现在流动性行业有多少额度,我们的宏观政策应该还没有什么变化,房地产市场明年还是有一个大的增长趋势。我们房地产信贷加快,房地产资金来源也是加快,所以我真是对这个市场应该是有一种担忧,这种发展下去会过热,我们的房地产过热,宏观经济偏热。这就造成了我们的什么问题呢?从一些数据来讲,房地产资金来源、增长速度达到41.3%,特别是其他资金来源,大家看金融形势,有时候觉得银行贷款并不是很快,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好多资金是通过银行其他渠道,不见得直接从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方式,然后自由投资也好,包括其他投资,实际上我看房地产市场,看资金要看整个资金流,这是非常重要,我们现在看到资金流,和我们的整个资金房地产,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房地产市场暴涨。流动性过剩,92%流向房地产市场,大部分向沿海城市,当然这两年向内地过渡。整个资金流非常涨。去年大概两万亿的房地产投资,配套资金大概是两万八千亿,资金超过了40%的比重,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房地产暴涨,我看不出来房地产会有大的调整。会持续半年甚至一年爆发性增长。明年会出现过渡投资多。房地产增长会跟实际经济有半年滞后,这就意味着明年上半年热,下半年宏观政策调整冷点。
第二个我想讲一下政策,政策影响,从这些数据和自己感受,好象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房地产信贷政策对房地产没有什么影响。
好象它是一个很特殊的机制在起作用。
90平米70%的政策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落实的方案,这个政策很多是没有真正的落实。信贷政策也是,第二套住房问题。
调一下稍微下了,然后接着更猛的增长,然后再调一下,稍微降的,然后再猛增长。股市最明显,宏观调控政策一来,下了。适应了以后马上又涨了。
奥运会开完以后大家还是有所担心。深圳问题大家是不是大家让它注意风险。投资者应该有意识。银行也积极,政府也是积极的。就因为一个雾整个就乱了。很多事件会影响,比方说北京交通问题,机场下了飞机以后我还等了半个多小时,因为没有梯子。房地产风险我还认为非常大。
我感觉明年,包括上面部委这些人担心明年经济调整会对它有所影响,既怕明年投资过快,又再一次反弹,又怕因为外部影响导致经济下滑,处于矛盾之中。我想它制订政策还是应该温和的。
有人预计到08年来自于两方面的理解。贴息抑制投资过热,实际上也是抑制出口增长,出口增长过快,我们形成了那么多产能,钢铁每年能达到1亿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50、60%产能是靠出口来的。房地产本身对我们经济增长是一个拉动。这不会有太低的政策,这取决于二号住房政策的落实。中央真是把投资过快、信贷过快作为重点的话,现在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的讲话,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我们实际利率是负,升息实际上就是正利率,然后你投资过快也好,房地产过热也好,主要是升息问题。
美国至少升了5.5,中国最高可能会升到4.5。包括现在贷款者也在考虑这个成本,今年五次加息,明年元月份开始你欠20、30年全部加进去。我老说利率对贷款者来讲是一个平均值,取决于平均利率。我们现在很多贷款抉择平均利率。美国人很多选择固定利率。
我们国家是浮动利率,意味着你的成本是20年贷款平均值。升息为什么影响?一次升息没有影响,一次降息也没有影响,取决于20年贷款的成本。利率水平上升这么一个趋势,这个成本应该不低。我们讲国家应该是对第一套住房者采取优惠,跟第二套住房有所区别。我们原来一直讲房地产政策最重要是房地产本身的政策,我们房地产政策国家有一个基本目标,现在按照住房这个政策实施的话,我想意味着我们主张房地产基本政策目标,鼓励拥有一套住房,第二套住房我不是不让你买,我抑制第二套住房,但是你第二套住房可以改善。我按套优惠,将来收物业税,也是按照可以免税的。基本需求人均30平米都是免税的。30平米以上累计质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投资需求。
第三谈一下房地产主要问题在哪里?
我们说供给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需要政策调整的,我们从98年开始到去年房地产增长投资方面是24%,投资增长速度就是房子的增长速度,房子是供给,供给增长达到20%以上的增长还不够吗?很多原因就是现在很多房子是谁买的?不是需要房子的人买的,而是投资者买的。有的人买十套、八套的多的是。美国做生意留学生也好,做生意也好,他也不住,就是为了投资。他的本身是需求过渡,不是供给过度。供给也有些问题。有人说这是“地荒”,我去安徽,所有的建成区,土地这些年扩张速度大于升值速度。你房子盖的高高的,就不会出现土地荒了。我看到北京房子很多地方是土地。纽约是怎么建起来的?就是盖的高。
所以我老说房地产需求过度,就是投资过度。不抑制老百姓基本需求,而是抑制投资需求。我鼓励一套住房,第二套住房也不是不让你买,成本高,首付按揭50%,甚至在全国地区都可以买。
我认为中国房地产过热除了体制原因以外政策以外,容积率政策还有一个文化问题:国就是家,家就是房子。这么一个文化的因素起作用,我们房地产从来就是强势产业,绝不是弱势产业。97年房地产萧条的时候,我们给他配套,他比较强势,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家、重视文化。为了保证房价过渡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你看看韩国房价如何?一直是呈上升趋势,但是它是采取长期的抑制政策,只有两次:1980年和1998年才采取刺激房地产政策。
最后点一下
有人说什么拐点,奥运会是一个拐点,中国房地产行业拐点,肯定不是奥运会以后,我想肯定是它自身的因素,有价无市,我们可以讲一个基本观点,我们这个市场主要是投资性的需求推动的。占了很大的比重,原来是10%、5%,现在是30%,那就意味着以后空间释放会很严厉。因为中国说只是在的还没有经理一次房地产衰退,会不会萧条?我们曾经有个负增长。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这是事实。那种事情可能发生,大家应该有未雨绸缪的意识,还是对未来投资小心。
也是一个资金流,沿海资金都减退了,可能就是要中原、西部了。这个东西可能有一段时间是这样,但是从一个东西角度不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特别是资产价。跟我们现在很多投资地没法比。
·直播:城市·观点论坛郑州行 07/11/25
·城市·观点论坛郑州行会议议程 07/11/25
·城市·观点论坛郑州行组织机构 07/11/25
·城市·观点论坛郑州行邀请出席嘉宾 07/11/25
·城市·观点论坛郑州行 07/11/2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