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点二线城市,在投资、自住需求同样旺盛的背景下,杭州在2016年迎来了成交的历史高峰。只过了半年时间,杭州就完成了2014年全年的销量;只用了不到9个月时间,就超出了2015年全年成交量。
数据显示,2016年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总成交228166套,首次迈过20万套大关,成交金额高达3597亿元,刷新年度成交纪录。
成交火爆解决了杭城长久以来的库存难题,2016年杭州住宅库存实现“十连降”,截至12月末,住宅可售房源为66223套,可售面积为8641457平方米,去化周期较年初缩短超过一半。
楼市热度也直接传导到了土地市场,2016年杭州一共诞生了36宗“地王”,并且不再局限主城区,萧山、余杭以及许多不被业内看好的边缘地区,都能拍出高价地,几乎每一个板块的楼面价都被刷新。
在这一片大好的楼市中,当然不缺开发商业绩翻倍以及排行榜上的龙虎斗戏码。
作为杭州市场的老大哥,绿城以314.7亿销售总额成功稳住了销冠之位,较2015年的205.71亿增长了109亿元,同时与万科、滨江拉开了近百亿的差距。
不仅销售金额遥遥领先,绿城的区域推动力得分同样位居榜首。2016年是中交上位绿城第一大股东后进行“大刀霍斧”改革的一年,重组之后绿城所有业务统归旗下的四个子公司——绿城房产、绿城管理、绿城资产和绿城小镇。
业务厘清之后,负责房地产主业的绿城房产在管理运营上分工更加明晰,效率亦相应提高。在产品打造上,绿城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从原来的主要为富裕阶层建顶级住宅,转而为更多的白领阶层、知识阶层、中产阶层、城市精英盖房子,产品线的丰富直接给购房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绿城轻松摘冠,但滨江为了守住榜眼之位与万科争得不可开交。最终两家企业在销售金额上打成平手,但凭借着良渚文化村的成功,万科在区域推动力上略胜一筹,以微弱优势击败滨江。
被业内调侃为“新三甲”的融创成功收购融科、莱蒙等四个项目后,销售规模从2015年的54.51亿激增至157.3亿,排名也从第六升至第四。通过收购拿地也让杭州融创占据了一定的成本优势,营运指标更加优化。
融创之外,另一个家被视为榜单搅局者的融信也不容忽视。凭蓝孔雀、学院府、杭州公馆三盘55亿的成交总额,融信成功跻身杭州排名前十。作为2016年在杭拿地数量最多的房企(10宗地),“激进”成为了融信的标签,斩获的土地推动了区域房价的上涨,但无疑也增加了一定风险。
德信的表现是可圈可点,此前连续两年排在第九名,2016年连跳四级,位居第五,营运指标、区域推动力取得了不俗成绩。旭辉、保利、龙湖等各方面表现稳定,期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