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财务指标抑或是市场来看,募资规模缩水或许都是菜鸟的战略选择。
观点指数(GDIRI) 2月3日,据市场消息,菜鸟最快本月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绿灯”,即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最快于今年第一季度挂牌,但募资规模可能缩水至不足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远低于之前的预期。
根据此前2023年5月8日的消息,菜鸟在香港 IPO的募资金额将达到至多 20 亿美元,但菜鸟方面暂无回应。2023年9月26日,菜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被外界认为是在冲刺“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同年11月,中国证监会要求菜鸟就赴境外发行上市补充备案材料,主要涉及股权结构、股权激励、控制架构、规范运作、独立性和分拆安排六方面。
招股书显示,通过上市菜鸟拟筹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发展国际和国内物流服务能力及网络,如跨境方面。菜鸟将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升级用于跨境电商的仓库、增加跨境干线的密度和频率等,而国内则将继续投资中国仓库、分拣中心及末端配送运营,提高运营效率及配送能力。
对比去年的市场消息,菜鸟近日传出的募资规模已缩水一半。事实上,IPO募资规模受多方面影响,其中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需求、投资者情绪等。
纵观阿里巴巴发布的2023年3月截至9月末6个月的财报,菜鸟的收入为459.87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的355.74亿元增长了29%,其表示同比增长主要是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和国内消费者物流服务的收入增长所导致。
此外财报中还披露,菜鸟经调整的EBITDA为17.83亿元,而2022年同期EBITDA则亏损了0.6亿元,指标的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国内物流业务,以及物流科技及其他服务的经营业绩有所改善所致。
可以发现,收入、经调整EBITDA这两项财务指标增长均得益于跨境物流解决方案,同时2023年跨境电商迅速发展,据海关总署测算,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
据观点指数了解,2023第三季度菜鸟面向8个国家及地区的消费者推出了全球5日达物流服务,包括头程揽收、干线运输、通关、分拣和最后一公里配送。
菜鸟也乘着跨境电商发展的东风,不断改善其财务指标,从而减少对IPO高募资规模的依赖。阿里巴巴选择将菜鸟分拆上市,但仍将继续持有菜鸟50%以上的股权,此番IPO的举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募资金额,而更倾向于打开市场知名度,提高全球竞争力,并加速其全球化战略进程。
而就资本市场具体情况而言,2024年1月,多家物流企业股价下跌,其中超半数的物流企业跌幅超20%,而1月1日至2月5日,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区间涨跌幅均为负,其中京东物流的区间涨跌幅为-30.27%,而顺丰控股的总市值也持续下探,并于2月5日下跌至1682.97亿元,达三年新低。
总的来说,快递物流二级市场持续承压,现实物流运输市场气氛同样较为紧张。如1月8日,圆通速递、韵达速递、京东物流因违规邮寄烟花爆竹被国家邮政局约谈,1月28日,极兔速递因邮寄使用的集装袋重金属超标被约谈。
资本市场承压的背后是市场参与者对整体物流市场的投资信心不足,而多家快递物流企业被约谈则显示了国家对快递物流的监管愈发严格,企业不能一昧的谋发展,还需要时刻关注运营情况。
无论是从财务指标抑或是市场来看,“砍了一刀”的募资规模或许都是菜鸟的战略选择。
撰文:吴丹怡
审校:陈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