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楼”实际上是一个高难度课题,不是什么产业都能满足,新兴产业对载体的要求多样化,更要了解企业诉求,不能一味推动建设,否则还是会出现载体过剩的隐患。
(2023年11月26日)当前发展最快的一线城市,面临着产业空心化和办公楼、产业园空置率高双重夹击等问题。
对于北上广深而言,早期发展的一些产业已不符合未来方向,但却占据着核心区位的土地,严重阻碍了回归制造的政策落地。
为此,自然资源部9月发布《关于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等43个城市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全国各地的“工改工”实践给出探索的新方向。作为全国最早的“三旧”改造试点省份之一,广东在9月25日也有所响应,发布关于延长旧厂房“工改工”类微改造项目实施指引有效期的通知。
今年,广州、深圳都提出了“制造业立市”,“工改工”和“工业上楼”的相关支持政策,上海也出台了 “工业上楼”政策,寄希望于发掘存量工业用地的价值,腾笼换鸟以将先进制造业留在本市。
从现实角度来讲,尽管政策有所倾斜,但是“工改工”项目依然面临着开发周期长、利润空间小、各方诉求复杂难以满足等问题。再加上项目建成进入运营期后,提高的租金收费水平会令招商难度提升,意味着需进行全新的定位和招商规划。这对于一般的开发商而言难以应对,更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产业运营商参与,进行长期经营。
然而“工业上楼”实际上是一个高难度课题,不是什么产业都能满足,新兴产业对载体的要求多样化,更要了解企业诉求,不能一味推动建设,否则还是会出现载体过剩的隐患。比如当前上海产业核心区域基本都是C65用地,工业用地不足,办公研发空间过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小试、中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产业流失。
带着对产业园区和科技制造的持续探索,以“产业筑梦”为主题,2023大湾区产业论坛将于12月12-13日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4楼多功能厅召开,共话产业发展前路。会议将全面涉及产业运营、投资机会、资产管理、REITs、招商稳租、产业生态打造、数字化、ESG、物流机遇等热点话题,汇聚一众行业践行者,以演讲、对话、交流的形式,对当下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可能性进行深度剖析与交流探讨,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为了记录以及表彰在产业、物流领域具有卓越表现的企业、机构及项目,观点指数研究院将在论坛现场发布“2023产业园区运营企业卓越表现”和“2023产业园区卓越表现”,以表彰业内表现出色的企业和项目。
撰文:黎浩然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