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本身的成长会带来巨人,这些巨人就是我们大家服务的目标。不管是做地产还是做REITs,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客户。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各位下午好。
宏观永远重要,我看到参会的名单还是以职业经理人为主,职业经理人永远最卷,永远在寻找最多的机会,我也是职业经理人,和大家一起探讨有什么更好的机会。
最新的议程名单,第一个是不良资产,第二个是REITs,在这里面还得发掘一些机会。基本的事实,做房地产的都很清楚,房地产下行,上次讨论的时候还说有二次触底的过程,就是不再那么有利于加杠杆了,这是因为预期有所变化了。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和产出也到了负的水平,这是现实。
大家知道,房地产行业不是房地产本身的事情,牵涉到土地、财政还有货币投放,包括未来的基础设施。我们看到这么漂亮的道路都是未来要用房子的出让收入和税金还的,需要有足够多的接盘侠才行,过去个循环很猛,现在看的话,压力很大。
我是经济学家,怎么样运营房地产项目没有经验,但一些趋势是如此的清晰。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以前的模式,特别是高周转的模式,大家知道那个时代过去了,看最近的龙湖、旭辉,这意味着很多的变化。
你可以看到,发展这个词是中性的,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毫无疑问,也可以理解。
第三个词是安全,安全当然非常重要,特别是这样一个环境下。因为我们觉得周边的环境相对不安全,这对方面有更多的需求。
开放市场,这个大家其实已经看到了,相对而言给的权重略低一点,这是一个客观的分析,没有问题。这里面可以看到很多清晰的价值取向,为什么是这样子?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就是趋势。
这时候我们就想应该怎么做?说白了,我们现在整个的逻辑,从内部来看,肯定更多的偏重公平。房地产也好,互联网也好,对这块都会有比较大的调整空间。以前我们更多强调自身的发展,这个情况下要定位房地产,这样才能看得比较清楚。
大的趋势是难以改了,我们要看应该怎么做。
我做过两个分析,第一,这次里面提到比较重要的发展格局,我的理解,房地产每一块都有定位,比如现代产业,这个产业和我房地产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REITs也有关系。
现在的产业要载体,这个载体可能不是简单的产城融合,可能有更丰富的含量。刚才听到一位讲者提到是否加入一些技术含量,比如5G,当然要有,否则怎么发REITs。
还有比如区域协调,以前的区域协调更广的面积,现在是更加集约。在这个更广的过程中,你要铺过多的摊子就是不良资产,那么不良资产怎么接?是地方接还是国家来接,这个定价非常关键,不良资产都是定价的问题。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要市场化解决,肯定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其中。
另外还要看一个东西,高水平开放是一个确定的区域,不是什么地方都一样,有的地方开放就高,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比如这次躺赢的新加坡。
第二是乡村振兴,第三是科技兴国,科技和教育,这个篇幅非常多。
我们能不能更具像一点?可以。这个图每次开会的时候我都会说,这个是非常重要2035远景规划目标。
决策者看到的是BP,是蓝图,是国家的蓝图,五年、十年、十五年;我是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到的是母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如果母公司都没整明白,怎么确保自己家里可以做好?
我作为经济学家的功能之一,就是告诉各位职业经理人往哪个区域,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哪个企业,哪个模式,哪个业态,去配置你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分享到母公司的红利。
说白了很简单,我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卷的有效率,因为职业经理人都比较卷。
我的逻辑很简单,这两个点也是特别重要的点。首先绿色的前提在这儿,意味着我们非常紧迫的发展时刻表,我们的判断,绿色发展非常重要。当然这个前提下就是区域的问题,包括不良资产的处置,包括未来的区域热点在哪里。
这个图是十年前的图,感谢各位,很努力,把绿色的这里都干出烂尾楼了。城市化总归会结束,们希望以房地产为主的GDP会慢慢的下来,科技和产业这块慢慢起来,这样就可以拉平。
问题是感谢各位的努力,房地产是这样子下来的,科技很慢,因为芯片还没搞起来。
下面还有一个底层逻辑,就是人口,我们都希望人口2030年就达峰,很不幸的是可能今年就会达峰了。当然我的判断不一定对,给大家做参考。
两个地方,第一是在我们这个地方。我之所以来晚了,是在浦东新区做一个企业家的交流。这个地方是临港自贸片区,有830平方公里,现在常住人口只有66万人,目标是成为一个滨海新城,在未来10到15年引入200万常住人口。这个地方部署不仅有特斯拉、大飞机,空港、深水港,还有一系列的建设和基础项目。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以后是高度结构化的,在哪里可以吸引到人,吸引到资本,吸引到大型的项目、产业,才会有机会。这个地方和新加坡差不多大,我们能不能在这里形成一个资本集聚的高地?这个地方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浦东,一万亿的GDP,就是一个城市了,过万亿的城市没有几个,这个里面就有机会。
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一体化示范区,上海拿一个区,青浦,浙江拿了一个县,嘉善,苏州拿了一个区吴江,这里集聚了大量的资源,如果未来十年可以把人和资源吸引到这里来,这些就成为城市化最终的战场。
上海现在最新的政策,研究生在五大新城可以自由落户,大家开玩笑说先给了一张沪C牌照,就是郊区牌照,五年以后可以转为沪A。这是招揽人才的一种,这和香港的优才差不多。
另外一块在珠三角,有一块区域值得大家看看,香港和深圳比邻的区域,北部都会区,这意味着可能会把以前的香港模式真的变成新加坡模式。
这里面目标是250万常住人口,现在香港只有750万人。香港最头疼的问题是房价问题,当然还有产业和基础设施,和深圳的融合,这是一个全新前景。
这里会有一个新的模式,各位职业经理人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新模式,就会有机会。当然找到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们作为投资人,作为金融资源的供给者,我们愿意和大家合作。
我最近见了很多产业园的运营商,我们现在是要做精,这个地方就做这个集群,做好配套,配置一个全新的系统,包括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完成招商、发布、产品、体验等等,甚至把元宇宙的概念放在这里面,提升估值。包括香港也对虚拟资产打开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我看到的未来。
究竟怎么和产业结合在一块?这里面就必须提到我们至关重要的这个结构。
说REITs说产业,我们是投产业的企业,我们看什么?看园区里面标志性的产业集群,如果是,我们可以找到合作的机会。当然产业的玩法很多,对我们来说,大道至简,只看好四个领域。
然后是找到一个先行先试者,就是关键的运营环境和场景。我们认为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判断供大家参考,过去十年只有一件产品征服了世界上所有人,就是iPhone,未来十年如果还有两个爆款,第一是全自动驾驶的新能源汽车,第二个是家里的通用型人型机器人,这两个是绝对的爆款,基本人手一个,你值得拥有,就像iPhone一样。
今年中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接近300万辆,在内燃机时代中国是输掉的,我们要加入这个产业。
回到REITs,中国是基建狂魔,未来有什么?我们有一个判断,现在的智能驾驶汽车的方向,对我们的网络算力要求是爆发性的增长,新的基础设施一定要配合。
最后是金融,行业本身的成长会带来巨人,这些巨人就是我们大家服务的目标。不管是做地产还是做REITs,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客户,他们可以拿到溢价和成长的空间,才会成为我们有力的客户。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路径,跟整个大的发展趋势密切的结合在一块。
这才是未来。
撰文:邵宇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