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未来的重点是如何去化,如何更好的运营。从原来的竞争速度和规模,到接下来竞争运营,而且是精细化运营。
郑河龙(高力国际华东区执行董事):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能和各位同仁们共同探讨商业地产的精细化运营。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野蛮增长的时代,前面几位嘉宾也阐述了。应该说这个时代造成了很大的阵痛,后遗症远远没有结束,对商业地产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呢?首先供应量非常的巨大,不管是存量还是未来的新增量。
第二点就是同质化非常严重,这个现象不管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非常的明显。区别在于三四线城市总量很大,去化压力也很大。
整个商业地产未来的重点是如何去化,如何更好的运营。从原来的竞争速度和规模,到接下来竞争运营,而且是精细化运营。
我们说精细化运营,从目标来讲,用简单的一句话,是相对经济的成本下创造最大的项目收益,创造更大的项目价值。前面林总分享了很多的心得,他们公司做了很多的测算指标。
另外对我们运营团队来讲,核心指标!比如NOI、Ebitda、营业额、总收入,包括租金的坪效,销售的坪效等等,这是应该关注的。
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都很熟悉这些指标,因为天天都在我们头上。我今天不分享这些,主要讲的是精细化运营应该关切的是哪些主体。
精细化运营的具体要素有哪些?正如今天大会的主题“回归、进化和创新”,我们要首先回归商业的本源。
作为一个商业项目,首先或者说最重要的应该关切什么?第一个是商场的消费者。一个商业项目首先要想目标消费者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样的,需求结构和消费力是什么样的。在开业之后要了解消费者的满意度,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商业发展阶段,消费者对这个商场的期望会有什么样的动态变化,这些是商业运营人要重点关注的。
第二个是参与经营的商家商户,我们应该知道商户是来这边赚钱的,所以不应该把商户当做商场的韭菜来割,所有的商户如果运营不下去了,即使是有租约在的,也会选择离场,选择止损。
有了这样的共识前提之下,作为商场运营团队,我们就应该知道重点应该关注哪些。
首先设计阶段,应该和所有的商家进行访谈沟通,了解他们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参数要求,交通动线方面的要求;运营阶段要协助做推广活动,支持商家更好的销售,提升购物环境。
比如整个购物动线的设计、灯光的营造、氛围的营造,要让所有的消费者在这里得到最好的感受,要让在这里面经营的商家的销售可以提升。
精细化运营有几个要素,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系统化工程,一个商场的成功是一个系统的成功。
第一大要素是长期持有,长期资本是商业地产可以健康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的商业,比如说万达广场,标准化设计、建造、招商和运营都做得非常好,非常成功。
但是看他的进阶产品,很难找到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销售。很多写字楼项目也一样,造得再好,如果是散售,以后的租金、租户水准都会在低位徘徊。
我们认为,长期持有是商业地产成功的非常关键的前提。
第二是统一运营,在商办类项目中,统一招商运营以及后期管理非常关键。尤其对于商业项目来讲,一个商场需要经过很多轮的调改,才能达成想要的效果。
如果前期招商是一个团队,后期管理是一个团队,这对运营管理公司或者操盘手来讲,每一个操盘手都有不同的资源,有自己不同的操盘方案;如果不是统一的团队,会带来很麻烦的问题。前期招入的商户不符合后期运营的风格,这会有很大的麻烦。
所以,前期精准定位就非常关键,高力国际经常会接到这样的项目,在这个阶段非常关键的是要想清楚,这个项目的定位是什么,想要做成什么样,还是要证明什么东西。
作为一个商业的经营者,接到一个地块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一边,要更多的考量市场需要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
首先要了解周边的消费者结构,周边的人群结构,是什么样的组成,什么样的年龄端段,家庭的消费力等等。
第二个层面,要研究对标项目,如对标项目的体量、定位、业态布局、品牌构成,以及租金,人流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第三个,要关注所在区域未来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供应量,对项目会造成什么样的中长期影响。
有这三个维度推导,形成项目的客户定位、经营定位和业态分配比例、铺位分割和品牌落位等,形成一个非常精准的定位,才能在未来设计招商环节相对顺利。
撰文:郑河龙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