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蓝绿双城科技集团凭借优异表现,荣获“2021房地产代建管理表现”,并在“2021观点年度论坛”发布。
这是对创立仅两年、首倡“共建”模式的蓝绿双城科技集团的肯定和鞭策。
“服务”大众美好生活
服务是通达美好生活的根本路径。人们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品质、服务水平、服务机制等提出了全新要求。
立基于此,蓝绿双城以“服务”为目的和根本方向,从创建之初就确立“现代服务企业”的定位,将“开发”作为切入点和方式,联动开发服务、生活服务和城市服务,通过投身服务领域、倡导“共建”模式、革新行业价值链,促进整体服务水平提升,为民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服务理念,首倡“SOD”(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以服务为导向,先构建未来的生活、生态、生产的场景和模型,并以此来引导规划、设计、营造、运营和服务,依此来落定和检验规划设计方案、全景开发计划和具体实施安排。
在服务领域,联动开发服务、生活服务和城市服务,特别是以数字技术开拓数字空间、数字生活和数字服务,重构服务价值链,提供更温暖、更智慧、更优质的服务,推动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服务机制,蓝绿双城打通营销服务、物业服务、配套服务“三合一”服务机制,连贯房产品取得和持有、资产保养和增值、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双提升的全过程,从机制上破解服务断档、服务割裂、服务不连贯的窘境,强化客户的体验感、价值感和获得感。
在服务内容,落实基础物业服务、基本生活服务、专项定制服务、资产经营服务四大服务序列,每一个园区则根据业主群体和需求来引入“1+X”服务内容,其中1是主题服务,如围绕小业主的幼儿教育、培训等,围绕长者的健康养老服务等,而X是包括洗衣、健身、理发、超市、宠物护理、餐饮等基础服务,让业主在园区就可以享受品质服务。
在服务空间,开启“泛会所”为核心的服务载体,扩大园区主入口的功能空间,面向街区打开,集合灰空间、架空层等,形成功能流线、服务流线,方便本园区业主和街区客户共同享用,推动街区商业逻辑和系统的重构。
在服务队伍,提升置业顾问、物业管家两支最懂客户的服务队伍,让客户最熟悉、最可信的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其中置业顾问后延到服务落地,物业管家前置到销售阶段,叠加物业服务、生活服务、定制服务、资产管理等服务内容,同时重新梳理置业顾问、物业管家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服务能力、水平、素养的有效提升,进而推动社会整体服务水准提升。
当前,蓝绿双城“泛会所”体系已经在杭州春和云境、湖印宸山、苏荷汇、宁波春风云筑、西双版纳桃源里等项目试点推行。
“共建”事业新生态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蓝绿双城首次提出“共建”模式。其实质是,围绕客户需求,以市场化原则和核心竞争力为基本依托,链接投资端与开发落地端,打通需求、资本与能力、资源,重构服务价值链,推动从商业模式到分配模式的系统变革,在TOD、城市存量、政府配套、产业项目四个主航道展开,从资本、产业、供方、同行、客户五个层面实施,打造头部企业互联的专业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同探索迈向未来的事业生态。
经历两年的实践验证,“共建”已经成为引领开发服务、生活服务、城市服务未来发展的战略模式。同时,“共建”“SOD”“双开发”“TOD”“三合一”“合伙人”成为蓝绿双城的特质标签和核心竞争力。
两年来,蓝绿双城已经与光大、五矿、中铁、中交、国开金融、平安不动产、杭州地铁、南京地铁、山东高速、山东铁投、浙商资产、爱达集团等重量级企业,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城投城建公司,轨道交通集团,知名行业企业,科技头部企业,著名规划设计单位,优质商业、产业合作伙伴,高校科研智库,以及首批项目业主开展广泛共建,初步形成新的事业生态。
两年间,蓝绿双城已经在全国40余个重点城市落地项目超过60个、产业基地3个,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预估可售货值超过1500亿元,进一步夯实“共建”的事业基础。
蓝绿双城以“共建”赋能传统行业,从模式、机制等顶层架构和内容、队伍、空间、技术等实施层面,推动服务品质、水准的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有质量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迈入完整经营的第三个年度,相信蓝绿双城的“共建”事业生态将越来越丰富。
审校:杨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