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北方的寒冷,终于在11月下旬降临香港,在掉队几个月后,这个特立独行的南国城市终于有了那么一丝冬天的感觉。
11月20日,由观点新媒体主办的观点学徒计划·2017游学季——商业训练营首站走进了香港交易所。一行57人,来自天南海北,奔赴同一个地点,只为了相约商业地产、相约资本、相约巴曙松首席。
本就不大的会议室,挤满了各位商业地产大佬。吾悦广场遍地开花的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先生、以商业地产为起点的五洲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舒策城先生以及一直走在学习前端,文件多到需要随身携带移动硬盘的世联行首席技术官黎振伟先生,都在这个迟来的冬天,准时相约。
整个分享交流会由一段黑白历史片段讲起。毕打街是香港证券市场的起点,1850年左右,外国证券经纪人聚集在街边的钟楼下进行股票交易,形成了香港证券市场的雏形。1891年,第一个正式的证券市场“香港会”成立。如今167年已过,在离毕打街600米不到的中环交易广场,港交所已经在股市风云中耸立多年。
▲港交所历史照片
“升!升!升!”一群穿红色马甲的交易员在交易大厅大喊,这是1992年首播的香港电视剧《大时代》中的经典画面,而剧中的头号反派人物丁蟹的那句“不要怕,是技术性调整,不要怕”同样陪伴了广大股民度过无数个股市岁月。
甚至还诞生了股票市场一个奇特的“丁蟹效应”,剧中“丁蟹”一角由郑少秋饰演,由于该剧上映期间四天内恒生指数跌598点。之后凡是郑少秋主演的剧集首播,香港股市应声而跌。
我们到达港交所时,上述更具现实甚至呈现股市惊心动魄之感的交易大堂已经关闭,正在整修。和港交所的修整一样,房地产的功能变化也体现在历史的变迁中,这也是这场交流会中,巴曙松首席最想传达的观点之一。
一如过往,巴曙松首席的结论总是建立在数据的分析中。在巴曙松看来,户均套数由房地产起步时的0.7到如今的1.15-1.17,见证了增量时代的逐渐远去。以香港中环飞涨的房价为例,巴曙松提出当供给趋于平衡时,若房价还在上升,说明区域的功能版块在逐渐强化……原定30分钟的演讲环节,在巴曙松的无私分享中,不知不觉超时了半小时。
一图表一结论,巴曙松严谨的学术态度,亦让各位商业地产大佬表达意愿更加强烈。交流提问环节一开始,就接连抛出一系列问题,“美联储缩表导致资金回流,会否给A、H股价带来下行压力?”“未来哪些城市群应该重点布局”等等,不一一而足。
总结过往,厘清现在,在脱离既定的工作环境之后,商业地产大佬们同行相见分外亲切,并在思想碰撞中寄望更加理性、高产的商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