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B转H,对于已经推动此事一年半的万科来说,终于渐行渐近。
5月26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B转H最新进展公告,该公司已于2014年3月3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批复,并已于2014年5月21日收到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聆讯通过的函件。
公告显示,万科将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B股股票自2014年6月4日起停牌,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即2014年6月3日为公司B股股票最后交易日。此后公司B股股票将进入现金选择权派发、行权申报、行权清算交收阶段,不再交易。
如果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结束后,出现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份数超过B股总股份数的三分之一,即申报股份数若超过438,318,489股,此次方案将不予实施,则公万科B股股东不可实施该等现金选择权。届时,万科B股将复牌并继续于深交所B股市场交易。
此外,若现金选择权顺利实施完毕后,万科将向深交所申请B股股票摘除,并于取得香港联交所正式批准公司H股上市的批准函后,其将以H股形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
转板完成
对于万科来说,B转H的最后一程显然是近段时间的头等大事。为了体现对此事的重视,万科总裁郁亮在22日公布B转H方案获得港交所批准之后,在26日将一大批香港传媒人士请至深圳,并与董秘谭华杰一起接受了采访。
对于万科决定B转H股,郁亮解释由于万科B股价格高于A股,反映万科在国际市场受欢迎程度,比在内地市场为高。另外,为获取更高的评级及配合国际化战略,也是转板的重要考虑。
郁亮表示:“如果B转H顺利实施,对万科所有投资者均有利。如果能够转板到香港这个规范、透明、全球化的市场,相信将为更多投资者创造更好的交易机会跟条件。上市成功的话,有助提升国际评级机构对万科的评级,配合万科正在实施的国际化战略。”
事实上,对于此次B转H,万科从一开始就多次强调,转板目的并不是为了融资。
去年1月,郁亮就曾表示,这次只是想单纯地完成B股股改,以转换到流通更好的市场,希望给更多境外投资者机会。
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5月23日收市时,万科已发行B股总数为1,314,955,468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1.94%,B股市值约160亿港元,超过大部分香港上市企业市值。
“相比B股市场,H股市场在资源配置、市场影响力和成交状况方面有明显优势。”郁亮表示,“转换上市地之后,B股当前的流动性和交易活跃程度有望得到明显改善,这也是万科启动转板方案的初衷。”
同时,郁亮也表示,对万科而言,将B股转换至香港上市也有助于配合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化战略。
截至目前,万科在境外有香港、新加坡、三藩市、纽约四个点,共开发5个项目。
搁浅转机
现在随着B转H的成功在即,万科在香港将再拥有一个上市平台,其也将在A股、H股市场共拥有三个融资平台。
而这次成功转板亦耗费万科一年半的时间,其间经历从搁浅到转机的曲折过程。
2012年12月26日,万科A股和B股股票双双停牌。对于万科的举动,外界当时就猜测:回购B股或效仿中集集团启动B股转H股计划。
很快便有媒体报道援引万科相关人士的话确认,万科停牌确实在筹备B股转H股的相关事宜,但暂时没有具体时间表。
当然,万科关于B股转换H股的想法早已有之。当年8月,万科董秘谭华杰就曾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寻求融资出路一直为万科所关注,虽然目前没有明确意向,但万科会考虑B股转换H股的可行性。
2013年1月18日晚间,万科正式通过公告宣布,公司拟申请将旗下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变更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
根据万科公布的B转H方案,出于对保护B股股东合法权益的考虑,万科将安排第三方向全体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
去年2月18日,万科公布B转H的最新进展情况称,相关申请已获中国证监会及港交所受理。
根据公告,万科已在2月7日正式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130131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其提交的相关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为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决定对该行政许可申请予以受理。
获证监会批准后,万科并于2月8日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了关于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转换上市地以介绍方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A1申请表,并于2013年2月15日正式取得香港联交所下发的受理函。
至此,万科B转H成功的可能性已经毋庸置疑。
但在2013年年中,却有市场消息称,万科的B转H计划或受到金融环境等因素影响而面临搁浅的危险。
对此,万科方面并未太多回应,反而是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去年7月21日对媒体表示,证监会正在按照有关规定及相关程序对其进行审核。
随后,万科转板之后陷入沉寂,并无太多动作。
直至今年4月底,万科再发公告称,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及挂牌交易的上市申请,已于4月23日取得香港联交所下发的受理函。
据其上载的上市文件显示,万科将以介绍形式于主板挂牌,每手100股,6月19日起买卖。如按万科B股4月23日收市价12.58元计,每手入场费不足1600港元。
5月21日,万科收到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聆讯通过的函件。同时有市场消息指,,预计万科将于6月19日挂牌。
境外融资
如果顺利,万科将成为第三个成功以B转H的方式登陆港交所的上市公司。
尽管郁亮一直表示“此次转板不是为了融资”,但大部分业内人士皆认为,万科B转H的最大实质作用还是打通其在香港的融资渠道,为未来万科在境外融资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日后万科将在港交所拥有两个上市平台,一个是H股,一个是红筹股。
不过作为H股,融资恐怕也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在万科刚刚传出有意进行B转H之时,就有分析人士向观点新媒体表示,国内企业要在H股上市,不仅要在香港联交所走所有IPO的流程,同时也要在国内证监会履行所有的审批流程。
即使上市完成,H股未来的融资前景也难以预料,毕竟此前因为融资同样受阻,复地选择退市,放弃了H股上市地位。
即使两年时间已过,H股的融资依然受到证监会的监管,不仅不能直接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即使进行债券融资,也需要向国内监管部门报备。
“H股的公司资产还在国内,所以不能直接在境外做担保,就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因此这类公司发债都需要注册一个境外公司进行担保,或者签订协议”,专门关注债券市场的评级机构标普分析师符蓓表示。
从今年房企再融资方案通过的情况看,证监会似乎对房企融资有开闸的趋势,但谁都不能保证H股的融资将不受到证监会的严格对待。
但若仔细观察万科今年的融资举动也可发现,其已在境外进行了发债融资。符蓓特别指出,事实上万科在境外已经布局了另一个融资平台,即一个注册在境外的财务公司。
换而言之,即使H股融资不易,万科还是可以依靠红筹平台和境外财务公司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
至于境外融资所得是否和其他房企一样,会遭遇资金返回国内项目困难的现状,国泰君安地产分析师余立峰则表示:“恐怕情况差不多。”
不过,余立峰同时认为,依照万科在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在各地进行银行贷款肯定没有问题,因此不太会出现急需境外资金补充国内的情况。
余立峰分析到,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万科在香港融资获得的资金将全力发展其在境外的项目。
“海外的钱就放在海外”,余立峰如此表示。
此外,万科在海外的两个上市平台还有可能遭遇另一个问题,即同业竞争。
在借壳近两年之后,万科置业已经在香港获取了一些项目,除了去年联合新世界投得荃湾西项目后,万科置业(香港)今年4月还采取私人收购策略,成功以8.6亿港元向金朝阳买入湾仔联发街旧楼地盘。
在转板成功之后,已经逐渐开展了境外业务的万科置业(香港)将何去何从?
对此,郁亮亦在日前公开称,万科置业(香港)继续做原来的业务即把香港业务做得更大,至于是否会将海外业务全部装入万科(置业)香港平台,他表示,因涉及税收、法律等一系列问题,还在考虑,暂时还没有做最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