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武瑾莹 伴随着首席财务官伍绮琴的离职、与已失联了12天马航客机事件的持续发酵,中国房企碧桂园似乎迎来了自己在香港股市的“危情时刻”。
3月19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伍绮琴女士因私人理由已辞任集团首席财务官,资本市场对于这一人士变动反应十分直接。19日下午,碧桂园股价暴跌19%。
为平息市场异动,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总裁莫斌等碧桂园高层紧急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消息称,杨国强在会议中强调管理层与伍绮琴并无意见不合,又指人事变动属正常。
在被问到会否挽留伍绮琴出任集团顾问,他表示未有想过。总裁莫斌称,集团近年力拓马来西亚及美国等海外市场,相信伍绮琴女士因感工作量增加,主动提出由更年轻一代出任该职位。
不过,市场消息指出,除伍绮琴外,碧桂园整个香港的投资者关系部门三至四名员工亦同时辞任。据悉,或与总裁莫斌在集团发展上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与旧有员工合作上存有分歧。
而事实上,大部分人相信导火索或也与在不断发酵“马航”事件背景下,对碧桂园高调海外发展策略有不同认识相关。
“马航”与海外策略
据碧桂园3月12日发布的2013年业绩报告透露,2013年碧桂园进军海外房地产市场,马来西亚的碧桂园金海湾项目开盘取得空前成功。
位于马来西亚新山、毗邻新加坡的碧桂园金海湾作为碧桂园首个开盘的海外项目,得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各地买家的热烈追捧,2013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近70亿元,成为碧桂园去年最大的合同销售贡献者。
对于金海湾项目的成功销售,使得碧桂园对于未来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寄以厚望。
莫斌在业绩会上直言,马来西亚是一个不错的市场。因此,当马来西亚总值约160亿元的项目全数推出后,不排除在当地扩充土地储备,因为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当地对碧桂园已建立一定信心。
然而,突然发生的“马航”失联事件却在碧桂园高昂的兴头上浇了一瓢冷水。
最新报道称,目前从中国首都飞往吉隆坡的航班,机上乘客稀少。有人计算,受此次马航事件影响,2014年中国去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预计将减少约40万-80万人,以人均花费1万元计算,那么马来西亚旅游将损失40亿-80亿元。而对于依靠旅游业拉动的大马中国人海外置业热潮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市场人士认为,虽然航班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但事件背后暴露出了马来西亚在安保等领域存在的隐患,国人在未来的海外置业中将增多考虑这些因素。
实际上,目前多数内地房企投资马来西亚项目相当部分依赖于“返销”给中国投资者。以金海湾为例,根据碧桂园提供的数据显示,项目业主群体中40%是本地客户、25%来自中国、35%来自新加坡等地。
因此,市场普遍认为,对于像马来西亚这种人口不足三千万的国家来说,碧桂园的大盘开发显然无法依赖本地客户的长期支撑,来自国内的老客户才是未来更重要的销售群体。尤其是在碧桂园逐渐将马来西亚的项目贡献加大的情况下,来自内地购买力的多少将起到决定因素。
而现在碧桂园的另一重“危机”则是,其多次为公司解决财务问题的首席财务官伍绮琴离巢。
首席财务官伍绮琴
此次,伍绮琴因私人理由辞任碧桂园首席财务官的变动十分突然,就在3月12日的碧桂园2013年度业绩会上,伍绮琴仍和以往一样照常出席,坐在主席台上总裁莫斌的身边,接受媒体及投资者对于碧桂园财务方面的提问。
对于伍绮琴的离去,碧桂园方面并未给出更多的解释,仅对外表示“公司对伍女士出任本集团首席财务官期间对本集团的宝贵贡献表示由衷感谢。公司在杨国强主席、莫斌总裁、朱荣斌联席总裁的带领下,一向拥有稳定、团结和强大的高管团队,我们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其实,从2008年2月进入碧桂园开始,伍绮琴在该公司已经有6年时间。
在香港的资本市场圈,伍绮琴是少见的女CFO,也是声名在外的一位人物。
在杨国强亲自邀请其加入碧桂园之前,伍绮琴过往的从业经验已经十分漂亮。其曾在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工作十几年,在会计咨询方面经验非常丰富,也曾受雇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离职时为上市科高级总监。
加入碧桂园之前她曾在恒隆地产出任助理董事,主管财务,并于2005年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管理财务及行政,是恒隆地产40多年来惟一的女执行董事。
即便在碧桂园担任首席财务官,伍绮琴仍在其他多家公司兼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据不完全统计,其曾经担任或正在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公司包括天津发展、从玉农业、中国电力新能源、中国手游、香港资源等。
在多家公司履职的同时,伍绮琴也有许多社会公职在身。比如其出任医院管理局审计委员会增选成员,以及香港会计师公会专业水平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能先后担任这么多职务于一身,伍绮琴的个人能力也堪称一流。在2008年加入碧桂园时,也是爆发金融危机,碧桂园身陷美林期权浮亏的年份。
据悉,伍绮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碧桂园5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事宜。据后来报道称,当时她与两个同事忙到带工作回家,结果3星期完成。伍绮琴事后透露,虽然好辛苦,但觉得好值得,因为够有挑战性。
2008年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曾风传杨国强有意收购香港知名电视台TVB,作价125亿港元。虽此事后来亦不了了之,但有人透露,杨国强的确有此打算,并为此四处筹钱。
当时的消息人士称,杨国强除香港地主席李兆基借的30亿港元外,收购资金的差额仍有70亿之巨。杨国强为收购资金筹组银团贷款,由花旗帮忙牵头邀请包括中银香港、交通银行、东京三菱UFJ、星展、通用金融、工银亚洲、ING、瑞穗、渣打及三井住友十多家银行的参与,伍绮琴出了不少力。甚至有人说,她安排的银团贷款在5至10日内完成。
收购并无下文,但伍绮琴在香港资本市场过人的能力却已展现无疑。
碧桂园的“危情时刻”
对于此次碧桂园在香港股市的大跌,市场普遍认为反映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与人事变动、突发事件影响下,投资者对于碧桂园2014年策略与目标的疑惑。
据了解,对于在2013年中成为了最大一匹黑马的碧桂园来说,其1060亿的销售成绩使得其在2014年的表现成为市场瞩目的关键点。
但在业绩会上,碧桂园方面公布的其新一年制定的销售目标1280亿,大约21%的增幅,却让资本市场对此并不满意。
有投资者表示:“目标太低了,其实从碧桂园所公布的2014年将近2800万平方米存货面积、接近2500亿的货量和去化率65%以上的要求来看,碧桂园2014年应该大大超出这个数据”。
这样的疑虑反应在碧桂园的股价表现上。在其业绩会之后的三天,碧桂园股价就连连下降,跌幅超过20%。
不过,纵观近一个月来房地产行业的表现和出现的各种迹象,2014年房企们是否还能持续保持去年的高歌猛进的确值得斟酌。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被投资者质疑2014年目标过于保守的碧桂园来说,如果海外销售出现萎缩,那么或许其保守的目标反而比较不具风险。
从2月起,杭州、南京、广州及北京等地,纷纷有楼盘、房企传出降价促销的消息,且幅度不小。虽然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尚不足让整个市场都陷入价格下降的趋势之中,但还是在市场上蔓延开较为悲观的心理预期。
而同时,房地产企业赖以生存的资金渠道也在收窄。日前,浙江兴润置业的债务问题触发了对中小房企的债务风险评估。
虽然,目前类似碧桂园这样的大型房企的融资环境略胜一筹,但也并非毫无忧虑。比如,人民币贬值对于发行美元债的不良影响及信托等其他融资成本的上升使得融资环境更加严峻。
此外,从去年年底开始,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表示要重回一二线,但对于绝大部分土地都分布在三四线的碧桂园来说,是否需要做布局上的调整或也是让人大感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