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杂志 >
特别报道 >
>
正文
“不会放慢”的万达
作者:     时间: 2014-03-10 17:05:46    来源: [ 《观点》杂志2014.2-3月刊 ]

“‘快’是我们的立意,是要保持的竞争能力之一,是我们的核心商业模式。”

  2013年的万达,仍然是中国房地产绕不开的话题,王健林执掌的这个商业帝国从未停止前进步伐。

  据万达集团年报显示,2013年,万达总资产达到3800亿元,收入1866亿元,同比增长31%,连续8年保持30%以上的发展增速。其中,万达商业地产收入1456.2亿元,完成计划的106%,同比增长32%;地产业务收入1262.5亿元,同比增长24.5%;商业地产土地储备总面积76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8%。

  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接受媒体采访时宣布,2013年万达地产比重已经降到70%以下,未来到2020年还将下降到50%以下。

  尽管王健林声称要不断缩小房地产在万达集团整体的比重,但就目前而言,万达商业地产无疑还是万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014年是万达集团的标志年,万达将成为世界五百强以及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王健林宣布,今年万达还将全力推动2个目标公司上市。

  据证监会1月16日最新披露的IPO预备公司申报名单显示,万达集团旗下共有两家子公司在会,分别是处于初审中的万达商业地产以及正在落实反馈意见的万达电影院线。

  而在A股之外,万达一直马不停蹄地开拓融资渠道,并已成功取得两个上市平台:一是2013年5月港股借壳成功的万达商业地产;二是2013年底在纽交所成功上市的AMC院线。

  王健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达更看重现金流,现金流比负债率高。而借壳在港上市的万达商业地产无疑找到了“现金流”,不到半年时间便迫不及待地发行了两次6亿美元的债券。

  今年1月23日,万达商业地产通过其境外子公司Wanda Properties InternationalCo. Limited在海外成功发行6亿美元10年期美元债券,共获得超过200家投资者的认购,订单总额超过33亿美元;而去年11月14日,万达商业地产成功发行6亿美元五年期美元债券,共获得4.6倍超额认购,订单总额超过27亿美元。

  万达方面表示,境外发债为万达商业地产建立了低成本融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也彰显了万达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相关业内指出,万达的战略扩张思路是“大投入、大收入”,一年有好几个上百亿的大项目开工,加上连续的海外并购,所需投资额巨大,且动作迅猛,用时间来夺利润,在此过程中一直伴随的是对资金的高度需求。

  而在万达成功借壳在港上市之后,2013年10月底,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发布评级报告,分别给予万达商业地产以“BBB+”,“Baa2”和“BBB+”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并全部给出“稳定”展望。

  对此,王健林在万达2013年年会上说:“这是大陆民营企业在全球获得的最高评级,相当于万达商业地产拿到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通行证。”

  而万达商业地产这个上市平台,无疑已成为万达商业地产业务继续快跑的“定心丸”。

  正如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所述:“万达已连续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把这种速度保持到2015年底,我们将创造世界大型企业连续10年保持30%以上环比增长的奇迹。”

  面对万达发展太快的质疑,王健林表示,一个万达广场、一个购物中心、一个酒店,别的企业投资四五年,我们两年之内就可以干完,这就是竞争优势。这种物业投资,如果提前一年完成,财务费用至少节省1个亿,租金至少多1个亿,这样就多了两亿的现金流。

  “‘快’是我们的立意,是要保持的竞争能力之一,是我们的核心商业模式。所以‘快’是我们的特点,我们不会放慢,除非我退休了,彻底不管了。”



(审校:劳蓉蓉)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