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见习编辑 何缘 异地扩张的路好不好走,华发股份用5年的时间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11月6日,华发股份宣布,公司拟1.08亿元出售沈阳两商业项目。同时,亦明确表示,这是阶段性退出沈阳商业用地项目的举措。
11月9日,华发股份又宣布将以13.67亿元增资并控股武汉项目,以51%股权共同开发武汉江汉区六宗地。
三日之内,华发在两个城市之间却呈现出一进一退的两种策略。
暂退沈阳转进武汉
据华发股份回应媒体表示,公司转让沈阳项目并非是因资金链紧张,而是公司暂时退出商业地产项目,转而集中资源专注住宅主业的开发。
事实上,资料显示,在华发选择阶段退出商业布局的沈阳,目前已进驻华润置地、恒隆广场、茂业中心、世茂等多家老牌商业项目。
对此,珠海业内人士白瑞轩分析指出,“尽管华发作为珠海'地头蛇',然而不同城市的进入条件,运营方式不一样,在其他城市早已占山为王划分格局的情况下实在是难以分一杯羹。”
“另外,作为住宅起家的华发,对商业的运营经验明显不足。”白瑞轩表示。
一边是撤退,一边是转进。在9日,华发采取增资13.67亿元入股的形式获得武汉项目公司51%的股权,以共同开发武汉市江汉区六块用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据了解,这是自2008年华发宣布异地扩张后除中山、重庆、盘锦、大连、南宁、成都、沈阳、广州、威海进入的第十个城市。
资料显示,此次按惯例采取合作方式开发的六宗地位于汉口江汉区武汉中央商务区范湖片区。编号为P(2007)036号,总用地面积为10.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92万平方米。
对此,湖北中原总经理刘文涛表示,江汉区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华发此次欲开发的6块地处于CBD,并且目前周边的商业项目还未饱和,整个CBD都正在启动阶段,想必这也是华发将武汉纳入异地战略的一个原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六宗地有两宗是居住用地,两宗是居住跟商服用地,两宗是纯商用。
有市场人士据此分析,不排除华发希望通过自己擅长开发的住宅项目带动商业,出售沈阳的纯商业项目,转而进入武汉商住一体的开发,这似乎也印证了此前华发证代对专注住宅开发的表态。
谨慎调整异地布局
一周内看似截然相反的两大动作,其实不难理解。白瑞轩就此对观点新媒体表示,“在华发目前异地扩张不畅的情况下,增资武汉实际就是在投石问路。”
“试探性进入武汉市场,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华发目前既想做好商业地产又面临异地亏损的处境”,他透露。
翻阅历史资料发现,2008年8月25日,华发股份收购包头市名流置业有限责任公司85%股权,在收购中获得两块土地资产,迈出异地扩张第一步。
但从08年异地扩张至今,异地开发项目在华发股份整个营业收入中的比例持续低迷。
2010年年度报告显示,华发股份全年营业收入为58.75亿元,其中珠海的营业收入为52.56亿元,占比高达89%;中山为3.16亿元;而包头只有504万元。
2011年华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9.92亿元,珠海占比84%;中山市场的营收1.86亿元,占比3.10%。
2012年华发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其中珠海占69.8%;201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7.85亿元,其中珠海占84.4%。
而广发证券在今年10月24亦发表研报指出,从整体上看华发股份珠海外项目的去化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另外在对外拓展布局方面,公司进入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不是非常活跃,未来将对公司的管控能力构成考验。
然而,接近华发股份公司人士向观点新媒体表态,华发进行异地部署都是十分谨慎的,不会轻易退出一个城市亦不会轻易进入一个城市。
事实上,作为珠海的“地主”,项目过于集中一直是业界对其最为担忧的事情。或许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点,华发股份才开始异地扩张的征程。
“但是,珠海作为大本营,华发势必会先对其加以巩固。对于异地一线城市,向来也是乐于进入的”,上述人士又称。
“其实,或是因为经历以往异地项目都没有特别成功的商业案例的过往,华发才如此谨慎地试探性调整异地布局”,市场人士分析。
据了解,目前华发在珠海以外的地区成立了近30家项目公司,但是查阅华发年报发现,异地项目仍然基本处于低盈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