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复南: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到这个论坛上来演讲发言!
今天我们主要想谈的内容是关于建筑品质的问题,在短短的15分钟内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关于建筑品质的问题,但是我们想就这个题目能够谈几个观点。
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增加3.5亿,而且每一年的建造面积是20亿平方米,每年中国建造面积等于全世界的建造面积的总量。所以大家能够想象在这么快的建设速度大潮情况下,中国很难成就和德国一样的建筑质量。
当然建筑质量对于每个人,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和我们每一个人,你的,我的,他的所有人的每一天生活的质量,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这三点怎么样处理,就是建筑质量、价格和速度的问题,现在中国来讲比较关注的是同时能够达到的建筑价格以及它的速度。当然如果我们作为设计师的话,建筑师和用户讲你用两倍的价格建造一个建筑,我确保你的质量,没有一个业主会感兴趣的。同样我们对业主说需要两倍以上的时间来做项目的话,他们也不会同意。
规范的问题,很多人说中国的规范是有问题的,我从德国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的规范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认为更多的问题可能存在于大家属于的细节的节点,在中国很多人都用这个质量体系,因为它比较快,直接拷贝就可以了,有效果,而且是比较保险的,因为用了这个质量体系的话,在后期的审查上就不会出现问题。由于现在我们对于建筑的造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这些节点的要求需要有定制的设计,像这个内容在德国都没办法通过审核的。
现在在中国的建筑工人是农民工,工地的建筑工人的教育问题,在德国一个砌墙的普通工人需要三年的专业技术的教育才能上岗。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在我们整个的设计规划建造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方面介入了整个的过程,在德国我们作为一个建筑师建议业主,建议我们使用方,建议政府之间的角色,在国内的话,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们更多是技术咨询这样相对外围的角色。在建造过程中很多利益方会和我们有冲突,所以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是否能够改进一下建筑质量。
这里我首先问一下什么是质量,对于质量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在场的嘉宾,每个人可能心底的想法不一样,但是对我都会有所帮助的。今天我们大致阐明一下建筑质量的观点,对于业主来讲的话,他认为能效以及耐久性是建筑质量的衡量标准。像图片上的这些内容大家都会认为是耐久性的建筑吗,现在建筑的耐久性在中国虽然要求是35年,但是在德国是132年。
对于建筑质量的定义,用户如果你在办公楼里,在家里居住的话是舒适度以及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就是健康度来衡量的。在现代很多办公楼里,像我坐在靠近玻璃旁的位置冬天会感觉热,夏天会感觉比较冷,这是不是舒适的环境呢,但是我们还必须考虑建筑美学和整体性。这个建筑到底是大家喜不喜欢,或者是不是比较乏味的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是这个建筑会影响你的生活,中国的建筑耗能平均是德国建筑耗能的三倍,这些额外的能源是来自哪里的。当然如果是我们提高建筑质量的话,所有的基点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建筑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些。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建筑质量是等于建筑价值的,或者说这些产生的价值是相等的,对等的。
大家看一下我们完成的一些相关项目,我的工作方法少许和其它单位有些不同,我们从一开始做概念的时候就很注重,我们可以讲完成的建筑比一般的民用建筑的节能50%。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的是,怎么样在建设过程中不增加建筑成本,如果我们建筑质量等同于建筑价值的话,我们在建筑项目中某些部位可能会选择一些非常特殊的材料,或者比较好的材料,但是把建筑质量增加几倍以上的话,绝对不是我们的目的。而且现在我们也完成了一些更新改造的建筑,例如上海的玻璃湖博物馆,毕竟这样的改造项目在国内是比较少的,更多是新建筑,大规模的片区建设,所有的这些照片都是我们完成的项目,建筑材料在三千块钱每平方左右,但是建筑质量是非常好的。为了达到我们业主各个角度的满意度,我们从设计过程中就必须改变,当然也包括了像烂尾楼改造成一个比较新的,不同功能的建筑体量。几年下来我们在上海市内比较中心的位置完成所有办公的建筑,每平方米到最后的租金价格都比周边平均的租金价格高50%,所以建筑质量是等同于建筑价值的。而且我们也希望大家去参加我们近期在南京建筑的项目,更多的了解建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