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1412亿 万科的增长压力与融资难题
作者: 梁嘉欣     时间: 2013-01-08 02:22:31    来源: [ 观点网 ]

万科开始考虑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市场消息盛传,B转H将会是万科谋求的下一个融资出路。

  观点网 梁嘉欣 尽管依然处于停牌状态,但万科的全年销售数据还是如期出炉。

  万科1月7日晚间公布,2012年全年已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295.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12.3亿元。这也符合年初各大机构对万科全年1400亿销售目标的预测。

  1400亿,销售冠军

  过去的12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16.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9%和141.8%,但环比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11月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44万平米、金额171亿元。而据相关资料披露,万科12月的新推盘量接近200亿元。

  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就此表示,2012年12月公司推盘较多,实际认购面积和金额比11月更高,但由于大量推盘集中在年底,有相当部分的已认购未签约资源,将体现在2013年的签约数据中。预计2013年1月份的签约金额同比将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凭借逾1400亿的销售金额,万科当之无愧地蝉联全国房企"冠军"宝座。但实际上,随着千亿房企阵营的扩大,万科与其它房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不过,万科似乎并不感到太多的压力。"每个企业的成长对行业都是促进,我们从来不怕竞争。"万科总裁郁亮日前如此回应。但无可否认,这也提醒万科接下来需要更加提高销售份额的占比。

  故此,随着销售业绩的增长,万科也在不断地扩大其销售版图。据最新公告显示,2012年12月单月,万科的新增土地数量及面积均达到年内最大值。

  当月万科新增加项目20个,分别位于苏州、徐州、杭州、上海、南通、长春、大连、沈阳、营口、青岛、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对应万科权益的规划建筑面积约434万平米,须支付地价款约143.12亿元。

  谭华杰表示,12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加大了土地供应力度,销售良好的大型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更强,在把握市场机遇方面也更有优势。不过,他同时也强调,万科虽然拿地增加,但并没有放松投资标准,土地成本仍然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时,相对于公司的开发规模,2012年万科的拿地量也属于正常补货。

  资料显示,2012年万科共新增加76个项目,合计权益规划建筑面积约1446万平方米,仅略高于全年销售面积1295万平米。谭华杰称,考虑到增长的需要,目前万科的项目资源仍然保持在满足未来两到三年开发需要的合理水平。

  收购南联与B转H

  纵观过去的2012年,除了在销售、拿地上表现积极以外,万科在融资方面更是表现进取。

  除了一般正常性的信托、银行贷款融资,2012年内,万科还向海外资本市场发起冲击。2012年7月,万科以10.79亿港元完成收购港股南联地产73.91%的股份,从而实现香港上市。

  随后,万科迅速成立香港事业部,并于12月31日,将南联地产更名为"万科置业(海外)有限公司"。

  外界一致认为,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封闭的环境下,寻求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无疑可以拓宽万科的融资渠道。然而,纵然已拥有了南联地产这一海外上市平台,万科依然无法马上利用其做进一步的融资。

  相关分析指出,由于南联地产控股本身是上市公司,根据联交所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完成后的两年不得有重大资产重组,这意味着,两年后南联地产方可作为万科在港的融资平台来使用。

  这迫使万科开始考虑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市场消息盛传,B转H将会是万科谋求的下一个融资出路。

  此外,从去年12月26日开始,万科A、万科B便双双开始停牌,市场认为此举与万科筹备B股转H股的相关事宜有关。然截至目前,万科仍未有复牌消息,万科是否在准备B转H,仍待正式公告说明。

  不过,仅关于万科集团正进行B股转H股的消息,瑞信集团1月3日所发研究报告指出,市场对此事期待已久,且转股上市进程于中集集团成功B转H后已经加快,预期万科B股转H股于香港上市最终会成功。

  瑞信于报告中表示,万科是其推荐的内房行业首选之一。万科转股后,相信会对比其他香港上市的主要内房股有明显的估值折让优势,将保证万科能够出现相对明显的升幅。

  瑞信还认为,或会有持有估值较高股份的投资者沽出所持有股票,选择以万科H股作"换马"目标,将资金投资万科H股,尤其如果万科逐步被纳入为主要指数成分股。

  然而,对于B转H之后,是否能成为万科新的融资渠道,尚存一丝疑问。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万科寻求B转H,只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毕竟B股流通性较差,可进行交易的只有国内个人及国外基金,很多金融机构如基金等无法购买,对公司已无利益可寻。

  同时,相关分析亦指出,即使B股成功转换H股,但这一上市平台跟南联地产并不一样,前者为H股而后者则是红筹股,红筹股融资比H股容易得多。而且国内企业要在H股上市,不仅要在香港联交所走所有IPO的流程,同时也要在国内证监会履行所有的审批流程。

  相关人士亦坦言,H股未来的融资前景也难以预料,毕竟此前因为融资同样受阻碍,复地选择退市,放弃了H股上市地位。



(审校:劳蓉蓉)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