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近期,各地相继出现的地王,不断推升明年房价上涨的预期。网上也不时传出一些地方“通宵排队买房”。但新华社昨日证实,在年终房地产交易放量、价格微涨的背后,其实有不少推手制造“恐慌”试图扰乱市场预期。
今年下半年以来,广州楼市几乎一路升温,最近“恐慌性购房”传闻骤起,许多人担心市场会否再现疯狂。
笔者认为,年末楼市的活跃,主要受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政策和经济形势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战略,这容易被开发商解读为房价可能上涨的理由。另外,“收入倍增计划”、“征地标准可能大幅提高”,这些都会造成人们对房价上升的预期。而且,任志强“明年3月房价暴涨论”、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说“房价未来十年要平稳上涨”,这些因素都会强化人们的看涨心理。
笔者认为,目前房价暴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央已明确表示调控政策不放松。但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相当大,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端产品的房价存在大幅上涨的态势。近期,广州有些高端楼盘价格明显上升,但购房者依然十分踊跃。南沙、萝岗等区域成为购房热点。
尽管“恐慌性购房”被认为是开发商的炒作,但忐忑不安担心“房价不断上涨”的购房者仍比比皆是。可以说,许多人已对明年房价将进一步上涨确信不疑。然而,明年房价若大涨,对开发商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我们知道,目前的政策主要是支持“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首次置业、二次置业,对投资性购房则有严格控制,但是,“改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的购买能力实际上非常有限,如果把房价拉得非常高,市场很快就会进入“有价无市”,而没有成交,对楼市又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并不是所有开发商都希望房价不断上涨,因为房价上涨过快,即使不出台任何新的调控政策,也会面临成交下降、难以为继的结局;更何况,万一引发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笔者认为,只有价稳、量增,才有利于房地产和整体经济的发展。过高地抬升价格,在目前的市场和政策基础下,必然会引发负面效应,对政府、银行、开发商、购房者都是不利。
韩世同 观点新媒体专栏作者
(此文原发于《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