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博鳌房地论坛,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
观点网 >
访谈 >
全国 >
公司 >
正文
博鳌特稿 凯德惠居:先站稳 再发展
作者: 梁嘉欣     时间: 2012-07-04 17:47:01    来源: [ 观点网 ]

“凯德惠居2010年底才成立,我们必须先在几个城市站稳脚跟后,再考虑向外拓展。”

  编者按:火热的夏天,房地产行业的聚焦点再一次回到海南,一个放在火炉上烤的论坛。

  8月8-11日,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在海南隆重召开,围绕论坛主题“平衡与发展 可持续的中国房地产”,我们将采访众多重量级经济学家、行业大腕、企业领袖等,并推出“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特稿”系列报道。

  观点网 梁嘉欣 因为一幅土地,凯德惠居再次吸引市场的眼光。

  事情缘于今年6月中旬,广州番禺榄核镇商住地的出让。这是由两幅地块合并成一幅后,重新出让的地块,凯德惠居以近4亿元的价格拿下。

  算上广州项目,成立于2010年底的凯德惠居已经完成了其在华东、华中、华南的布局。其中,最快面世的是武汉项目,案名定名为“知音的湖”,预计在今年底开盘。

  凯德惠居将旗下的项目称作“惠居房”,即平价商品房。按其定义,即这些项目土地成本不超过总投资的30%、超过40%的家庭收入可以支付按揭、离最近的市中心不超过60分钟的车程。

  “按照广州市公布的居民人均收入统计指标,我们认为广州目前的房价若在1.1万元/平米内,普通收入的居民就比较能够购买得起。从土地成本来看,若地价不超过总投资的30%,在建造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算下来楼面价就一般不能超过3000元。” 凯德惠居(中国)董事总经理钱亦奇近期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介绍。

  对于项目未来的入市前景,钱亦奇明显看好。“从目前的政策看,得益最多的应该还是那些面向首次置业、首次改善型的项目,相对于限购、限贷的高端楼盘,它们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相对较小,也最容易在自住需求释放出来时受到青睐。”

  钱亦奇透露,凯德惠居计划三到五年内,每年要建造10000至15000套的“惠居房”。目前重点考虑深耕武汉、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凯德惠居(中国)董事总经理钱亦奇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凯德惠居致力于平价商品房的打造,那么公司对“平价商品房”是如何定义?

  钱亦奇:“346”是我们三大投资要点。“3”,即指土地成本不超过总投资的30%,也就是说地价会较低,项目主要在郊区。“4”,即不超过40%的家庭收入可以支付按揭,这对一般城市居民来说负担不会太大。现在银行按揭的收入证明上限比例是50%,我们采取40%,主要认为这是个比较合适的支付能力。“6”,即离最近的市中心不超过60分钟的车程。

  所以,以上这三点基本上框定了我们的项目所在地,也基本确定了目标销售价格。举例来说,按照广州市公布的居民人均收入统计指标,我们认为广州目前的房价若在1.1万元/平内,普通收入的居民就比较能够购买得起。从土地成本来看,若地价不超过总投资的30%,在建造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算下来楼面价就一般不能超过3000元,这就意味着适合我们进入的区域基本都会在城郊:比如在广州会是番禺、南沙、花都等区,在武汉则会是蔡甸、江夏、黄陂等。城区地段的项目我们姐妹公司凯德置地会关注,凯德置地负责中高端项目和城市综合体开发,而凯德惠居负责平价住宅这块业务,双方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观点新媒体:凯德惠居已经完成了华东、华中、华南的布局,目前在普通住宅方面的土地储备量达到多少?

  钱亦奇:按套数计,大约在5500套左右,取决于各项目的最终规划批复。现在唯一确定的是武汉项目,约为2500套。上海项目估计是1000套左右,广州项目大概是2000套左右。

  观点新媒体:最快可以面市的是哪个项目?

  钱亦奇:武汉项目会比较早,预计在今年底开盘,项目位于蔡甸后官湖生态区、临知音大道,案名叫“知音的湖”。

  观点新媒体:武汉的项目大概何时能完成交付?

  钱亦奇:武汉项目分两期开发。一期今年底销售,后年初交付。二期则计划晚半年左右。凯德惠居一直希望能够快速开发、快速滚动,从速度和规模中获取收益。

  观点新媒体:武汉项目年底入市,那么您对今年年底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是怎样看的?

  钱亦奇:各个地方的市场特性不一样,一、二、三线城市也有区别,处在不同的周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武汉市场这几年表现一直很稳定,每年成交量都维持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尽管人口数量上低于广州,但房地产市场规模却比广州还大得多,价格也处在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平。最近一段时期,各地的成交量都有回升的趋势,但若依此判定市场已经回暖的话则还有点为时过早。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面和调控政策的影响很大,个人觉得若接下来一段时间政策预期能够稳定的话,相信市场已经在筑底回升的过程中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回暖也不意味着每家开发商、每种产品都能从中获益。从目前的政策看,得益最多的应该还是那些面向首次置业、首次改善型的项目,相对于限购、限贷的高端楼盘,它们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相对较小,也最容易在自住需求释放出来时受到青睐。

  观点新媒体:但目前市场上做中低档商品房的开发企业也不少,这不会给凯德惠居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

  钱亦奇:只要是市场,总会有竞争,对于凯德惠居而言,竞争反而是一种动力,通过与其他竞争者的良性互动,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凯德惠居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夯实我们的开发团队、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用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来赢得市场。

  观点新媒体:接下来是否还会在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做进一步提升呢?

  钱亦奇:当然会。但是作为一个外资企业,受限于政策因素,规模上不可能做得很大,难以像内资企业做到动不动就上千亩大盘的规模。目前三个项目除了上海临港万祥项目相对较小,其他两个都是在20多万平方米。我们认为2000套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规模。一方面有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项目又太大,影响资金的周转。凯德惠居的商业模式不是通过囤地来获得土地收益,而是通过资金的快速周转获取开发利润,而这正是开发商这个称谓的应有之义。

  从产品而言,凯德惠居首先要做“标准化”,尤其在设计方面。例如,国家有“70/90”的政策,在我们公司内部则是“80/90”,即80%的套型面积在90平米以下,以两房为主的中小套型。同一个项目中的套型不会很多、楼层平面也只有几种,这样会提高日后建造和销售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成本。由于地方的特性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武汉的设计不能用于广州或上海,但这种设计理念都是一致的。

  一旦我们在一个城市的第一个项目确定下来,第二、第三个项目复制起来就会更快。目前凯德惠居国内的所有项目都是由关联公司--新加坡盛邦来负责设计的,它在新加坡负责过100万套组屋的建造,对凯德惠居的要求已非常熟悉,一旦我们新拿到一个项目,把所需要的标准套型和标准楼层沓上去就好。

  当然,我们也不会只为了标准化而失去居住的舒适性。因此,我们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肯定要下功夫研究当地的环境、喜好、习俗和文化,作出相应调整。例如武汉项目临湖,因此在设计中可能会牺牲一点朝向来获得湖景;广州气候条件最好,因此项目内部的园林绿化方面也定会做得更加出彩些。

  观点新媒体:凯德惠居是否也有一个三年或五年的发展计划?

  钱亦奇:我们计划三到五年内,每年要建造10000至15000套的“惠居房”,或者叫大众商品房、平价商品房都行。

  观点新媒体:那么接下来还会考虑进入更多新城市吗?

  钱亦奇:本着集中和规模的原则,我们目前瞄准的都是重点的一、二线城市,其实整个凯德中国90%以上的资产也只是分布在12个重点城市里的。凯德惠居2010年底才成立,中国又如此幅员辽阔,我们必须先在几个城市站稳脚跟后,再考虑向外拓展。好比飞机起飞,也是需要先在地面上滑行一段时间,然后才能拉升飞天的。

  就目前来说,我们如果拿地的话首先考虑的还是目前的三个城市:武汉、上海、广州。因为有了本地团队以后,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就会更深入,也容易发现更好的项目,执行起来也更方便,而且会有规模经济。其实这三个城市加起来的人口已经很多,大概5000多万左右,是新加坡的十多倍。

  观点新媒体:但前段时间土地市场有趋冷的迹象,而且单就广州番禺项目而言,地价不到2000元,可以算是很便宜。

  钱亦奇:我倒觉得现在土地市场反而又趋热了。宏观调控这段时间给了我们很多投资机会,所以现在得抓紧拿地的工作。

  番禺榄核镇项目的地段目前看起来比较偏,配套也不够完善,所以许多开发商没有出手。但凯德惠居十分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潜力,这样的土地价格对于惠居的产品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各人看法不同,生意总归有风险。

  在那边的购房者,我们重点瞄准的是首次置业的刚需人群,多数用于自住,投资客比较少,这也符合我们公司的产品定位。

  这个项目中其实还有4万平方米体量的商业,我们将会打造出两条商业街,提升整个小区的商业气氛,改善目前项目周边配套不足的问题。榄核这个项目本身也规划有一个巴士站,这对改善居民的出行很有好处。

  观点新媒体:在商业方面,凯德商用会不会帮你们做?

  钱亦奇:凯德商用做的还是以购物中心为主,不会直接参与这个项目,但会在前期策划、租户资源、设计等方面提供协助,这也是我们集团所提倡的“泛集团利益”。

  观点新媒体:凯德置地、凯德商用等的项目都有对应的基金作为资金来源,那么惠居的资金来源又有哪些?

  钱亦奇:首先,作为嘉德置地的一个业务单元,凯德惠居有一定比例资金分配。另外一方面,凯德惠居本身也正在海外筹备成立第一支私募基金,以便未来投资于更多的惠居项目。

  观点新媒体:现在惠居旗下项目有没有成立一些私募基金?

  钱亦奇:今年内应该会成立,专门投资于凯德惠居的项目。

  观点新媒体:今年即将成立的这只基金规模大概会有多少?

  钱亦奇:我们的项目地价和总投资不是很高,所以基金规模也不会太大,原则上是一支基金投完若干个项目后再成立一支。投资人追求的是高回报,所以我们在选择项目时会更加谨慎,宁缺毋滥。

  观点新媒体:受宏观调控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这两年可以说不是很乐观,那么您又是怎么看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前景?

  钱亦奇:中国房地产一直都是在曲折中前进。作为外资企业,尤其是新加坡政府关联企业,我们不对国家的具体政策做出评价,但是我们支持中央进行调控的决心,因为这有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看我们现在至少还在积极拿地,就说明我们是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的。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现在才到一半,未来的空间还是相当大。我们判断,中国至少每年有500到800万套左右的新增需求量。现在宏观调控实施已经两年了,很多需求还没有及时释放出来,一旦有政策微调,马上就可以看到成交反弹。在目前限购令尚未退出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购买力,说明这个市场的需求潜力还是很大的。

  观点新媒体:外资企业都比较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但其实很多内资房企都对接下来的市场前景不甚看好,有些更认为下半年可能是房地产市场更为黑暗的时期。

  钱亦奇:每个房企的情况不一样,但更多是出于现金流的考虑。有些企业在高位时拿了很多地,现在都等不到启动或者开盘的时机,资金压力很大。而有些房企则在2008、2009年没有拿到土地,回过头看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凯德的作风一向比较稳健,所以现阶段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时期,可以比较轻松地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若能在谷底时期拿地,在市场回暖后再开盘,就是一个理想化的开发节奏。其实,踏准脚步比投资好的地段还重要。

  观点新媒体:现在中央一直强调稳增长、刺激经济,那么您认为,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是否能得到促进?

  钱亦奇:稳增长更多体现在实体经济方面,对房地产的调控,中央政府一直在强调不会放松,至少近期内不会放松,这一点作为房地产的从业人员都很清楚。但影响肯定是有的,如果其他行业上去了,间接也会拉动对房地产的需求,产生一种溢出效应。比方说,无论是降准、降息,流动性大了,虽然不能直接流到房地产,但一部分还是会间接流到房地产,无论投资还是消费,总会对房地产市场有促进作用。

  更重要的是,稳增长的提出对人的心理预期产生了支撑作用,大家不会像以前那么的恐慌。有的观望者则认为价格已经见底,间接带动了房地产的部分销售。所以说,促进作用肯定是有的。

  观点新媒体: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如此复杂的政策经济形势下发展至今天,您认为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什么?企业应如何达到发展与存续的平衡?

  钱亦奇:我觉得企业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市场,不能再用投机的心态。以前一直说房地产有暴利,因为绝对利润额比较大,所以产生误解。但我们不觉得有太多的暴利,到最后净利润也就是10%左右,且要花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周期,这样看房地产本身的利润并不高。

  但不排除很多企业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如囤地、投机买卖土地、或通过坐等价格暴涨来获利。但是从长远看,所有这些做法将不可持续。做房地产将跟做其他行业一样,达到一个合理的、市场化的平均利润率。企业到最后其实就是应该脚踏实地做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竞争来赢得消费者和口碑,从而存续和发展。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