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本刊编辑部 龙年春节刚过,安徽省芜湖市就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救市大戏。而颁布仅四天时间的房地产新政被叫停,虽然再一次昭示了中央严格贯彻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但房地产未来预期更显混乱。
2月12日,芜湖市政府网发布通告,宣布暂停执行此前公布的《芜湖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通告称,《通知》公布后,社会各界提出了有益的参考意见。考虑到该《通知》要求制定的配套实施细则正在研究完善之中,为保持芜湖市房地产市场更加平稳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该《通知》暂缓执行。
芜湖市人民政府于2月9日发布了上述《通知》,包含有2012年在芜湖买房可免契税、购房补贴、购房入户等新政策。
该《通知》发布后,立即成为举国关注的新闻,多数分析均指芜湖新政松绑房地产调控,意在救市。有观点认为,芜湖市政府的决策扰乱调控预期、荒唐可笑。新政泥沙俱下,在保证普通商品房成交量的同时,鼓励了借助普通商品房进行的投资行为,而且是借助普通房地产交易助力本地的商品房投资市场。
但也有不少分析拥护芜湖市的做法,认为新政基本吻合中央政府当前调控政策基调,是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放缓对财政收入造成冲击之际进行的微调试探,甚至有评论在大声叫好,欢呼“救市时代”降临。
也许是没有想到一个地方性房地产新政会被全国范围广泛关注,芜湖市政府在2月10日上午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进行澄清,否认“救市”一说,并强调出台政策的目的在于严格控制房价。
无论是叫好还是反对,芜湖在2月12日还是成为了佛山之后又一个救市夭折的典型案例。
虽然中央政府的意志再一次得到贯彻,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调控中遭受损失的利益各方早已开始反弹,并日益壮大。
去年10月11日,佛山放松限购令在一夜之间被叫停,存活时间仅12个小时,而芜湖新政持续“长达”四天,或聊以安慰寒冬中的救市雄心。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有着巨大的利益诉求,主流观点是房地产调控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芜湖市此次放宽房地产调控,究其原因或是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
有报告显示,芜湖市2011年全年土地出让收入84亿元,同比下降18%,占市本级财政比93%。而像芜湖这样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的城市并不少,因此,在持续深入的调控下不断寻求“微调”的城市比比皆是。
1月18日消息,广州市计划修改2012年房地产调控思路和调控目标,包括适当调整新建住房购买的行政调控手段,如针对住房交易的区域性、人群结构、套型结构特点,研究“差别化限购”措施的可行性等。
1月30日,广东中山发布新的限价令,限价标准由5800元/平方米上调至6590元/平方米。
2月9日,广州从化寻求实施“购房入户”政策,新政不按买房时间计算,只要所购买的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获得,买家在2013年前完成网签,均可申请入户。
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厦门等城市均上调普通住房价格标准,扩大了普通商品房外延,鼓励更多的交易。此外,还有多个城市的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从之前的“上浮”改为“基准利率”,甚至出现9折、8.5折的优惠。
种种迹象表明,地方政府五花八门的“微调”早已经广泛存在,而芜湖新政因为在一个敏感的时间点出现,松绑力度较大,不幸成为一个新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