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新闻发布全文实录
[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我想,今天的发布会也是大家十分关注的,我们请来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先生,向大家介绍2011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并回答记者们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言人,也是大家熟悉的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先生。下面请马建堂局长作介绍。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再过七天,甚至不到六天,中国龙年春节就要到了,请允许我借这个机会向在座的媒体朋友和不在座的媒体朋友,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社会公众一年来对全国统计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一切吉祥,龙年愉快。下面我按照惯例,先向同志们、朋友们介绍一下2011年经济运行的情况。同志们已经拿到了这个新闻稿,可能感到这个新闻稿变长了。同时,我们制作了幻灯片,除了我今天上午发布的一些主要指标以外,今天还在我们的网站上将各个专业的详细情况、详细数据挂出来。所有这些,体现了我们一种宗旨,体现了我们一种态度,就是通过媒体朋友给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统计数据。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长5.1%。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生猪存栏46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增长2.2%。
二、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3%,轻工业增长13.0%。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中部地区增长18.2%,西部地区增长16.8%。分产品看,全年468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比上年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12.0%,钢材增长12.3%,水泥增长16.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6%,乙烯增长7.4%,汽车增长3.0%,其中轿车增长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1.1%。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98%,比前三季度微降0.09个百分点。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7486亿元,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132263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162877亿元,增长21.1%。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采矿业投资11810亿元,增长21.4%;制造业投资102594亿元,增长31.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607亿元,增长3.8%。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上年回落14.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3%,中部地区增长28.8%,西部地区增长29.2%。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33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8%,国内贷款增长3.5%,自筹资金增长28.6%,利用外资增长8.2%,其他资金增长9.0%。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新开工项目332931个,比上年增加431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4%。
四、房地产开发呈回落态势,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0%),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0.2%,分别回落5.0和2.6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900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7.5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2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2.9%,分别回落8.4和25.8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46万平方米,增长4.9%,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8.0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9%,分别回落8.2和4.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9119亿元,增长12.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1.1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2%,分别回落11.0和4.6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0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增速比上年回落22.6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27194万平方米,增长26.1%,增速比上年加快18.0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8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2.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与上年持平,自筹资金增长28.0%,利用外资增长2.9%,其他资金增长8.6%。
五、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汽车销售回落幅度较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318亿元,增长16.7%。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商品零售160683亿元,增长17.2%。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78164亿元,增长23.2%。其中,汽车类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2.8%,回落4.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6%,回落6.1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环比增长1.41%。
六、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外贸顺差继续收窄。全年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相抵,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贸易方式继续改善。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6亿美元,增长29.2%,占进出口总额的52.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亿美元,增长12.7%。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9171亿美元,增长27.3%;加工贸易出口8354亿美元,增长12.9%。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10075亿美元,增长31%;加工贸易进口4698亿美元,增长12.5%。
七、货币供应量平稳回落,新增贷款有所减少。12月末,广义货币(M2)8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9.0万亿元,增长7.9%,回落1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5.1万亿元,增长13.8%,回落2.9个百分点。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5万亿元,比上年少增3901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9万亿元,各项存款增加9.6万亿元,比上年少增2.3万亿元。
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分别是由中国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为了保持全国数据的完整性,我们将这两部分内容纳入新闻稿,但不重复发布。
八、市场物价同比上涨,7月份后同比涨幅连续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5.8%。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8%,烟酒及用品上涨2.8%,衣着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4%,交通和通信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4%,居住上涨5.3%。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0%,12月份同比上涨1.7%,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9.1%,12月份同比上涨3.5%,环比下降0.4%。
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4%,转移性收入增长12.1%,经营净收入增长29.0%,财产性收入增长2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7%,财产性收入增长13.0%,转移性收入增长24.4%。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上年该比值为3.23:1)。全年农民工总量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长21.2%。
十、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城镇人口首超农村。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9‰。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068万人,女性人口6566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末下降0.16。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比上年末增加0.25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1002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4%,比上年末微降0.10个百分点。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690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郭卫民]谢谢马局长。下面我们进入提问阶段,提问的时候,还是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马建堂局长,从2011年GDP的增速来看,出现了一个逐季回落的态势,请问马局长对这个数字是如何看待的?那么在2012年,我们的经济是否还有进一步调整的趋势?您对今年又是如何判断的?谢谢。
[马建堂]2011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应该是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同时物价调控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两个变化结合在一起,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又逐步趋稳,同时结构继续优化,民生不断改善,取得这样一个成绩应该说非常不容易。首先我们看国际环境,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然不断发酵和扩散,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增长实现了9.2%的速度,把物价控制在了5.4%的总水平,11月份和12月份,物价水平基本回落到了调控的目标区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2011年GDP的逐季回落,也有我们主动调控的因素在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从中长期看,“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7%,中央更加强调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从当时的经济情况看,中央把控制物价摆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所以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自然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经济增速也会逐步回落。
第三,尽管GDP的增速在逐季回落,即便就第四季度看,8.9%的速度也仍然在一个正常的区间。如果我们的国民经济能够保持8.5-9%的速度,物价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方式转变得比较快,结构调整的力度比较大,很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宏观经济的总体格局。关于2012年,我要说两层意思。第一,2012年,无论从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来看,都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要增强忧患意识。当前的国际环境,我上面已经提到了,还是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欧盟统计局局长告诉我,欧元区的经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有可能是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美国经济尽管比预料的略好一点,仍然是非常低迷、乏力。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这就造成我们今年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还是非常严峻的。
从国内看,2012年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还是不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大,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但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仍然困难;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所有这些情况,国际国内的环境都为2012年的经济运行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给科学的宏观调控也增添了不少难度,所以我们对2012年要有忧患意识,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把应对的举措想得更加周到一点。
第二,尽管我国经济分季度看增速在逐季回落,但经济运行仍然在正常区间,符合调控的目标,特别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没有变。比如说GDP当季8.9%,全年9.2%,速度不低,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13.9%,仍然说不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长23.8%,实际增长16.1%,应该说也不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7.1%,实际增长11.6%,也不算低。所以这些指标尽管在回落,但还都在一个正常的区间,而且某种程度上我们希望它运行在这样一个区间。另外,我记得2009年我在这个地方也说过,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格局,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这些过程都没有完结,城镇化,居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乡镇转移到县城,人均每年消费增加就不是几百块钱,是一个量级的增加。工业化进程未结束,新兴产业在发展,市场化在深化,通过改革,我们经济将会继续迸发出不竭的增长动力,所以中国经济增长根本的动力格局没有变化,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变化。所以从这两个方面讲,中国经济仍在正常增长区间,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所以对2012年的经济运行我们还要充满信心。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会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就一定会实现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谢谢。
[巴西圣保罗日报记者]当中国的GDP增幅低于8.5%或者8%的时候,中国政府是否出台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措施?
[马建堂]谢谢你。关于中国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于“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7%。这就意味着,尽管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格局没有变化,但是我们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劳动力供求的条件、中国人口状况的变化、劳动力格局的变化,从“十二五”以后,估计劳动力资源总量仍然维持在一个高的水平,但是会逐步下降。这些条件都确定了,未来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长要更加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对经济发展速度从过去的10%左右适当回落一点,仍然是有准备的,某种程度上也是所希望的。“十二五”期间,既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同时注重结构更加优化,方式更加合理。所以我想,2011年中国经济运行体现出来这样一个大致的走势,从总体上符合中国“十二五”期间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当然,任何经济政策在保持稳定连续的同时,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增强针对性、有效性。谢谢。
[亚洲电视记者]请问,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去年是5.4%,有没有2011年当时的预测数字,具体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差距?2012年的预测是怎么样的?谢谢。
[马建堂]谢谢您的问题。中国统计人,也包括我们的国际同行,都不太主张统计机构去预测经济数据,因为统计机构职责就是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中国国家统计局总体上讲,很少预测数据。我不记得中国国家统计局正式预测过2011年CPI是多少,所以我也没法告诉你。
关于2012年CPI会是什么结果,我依然不能去预测这个数据,但是我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我从网上看到的,现在很多专家学者说2012年的物价仍然在4%左右,这是很多网上专家学者的预测,我愿意转述一下。我不想做或者不敢做2012年CPI涨幅的预测,但是我可以分析,2012年应该说是存在着把物价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积极的因素,比如说中国的农业生产的丰收,粮食八连增,农产品产量都在增长。同时非常重要的,国际经济不景气,这就意味着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很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涨得那么多,中国很多产品尤其是生产资料和国际市场是接轨的。所以存在着抑制物价上涨的以上因素。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物价中长期上涨的压力也还是存在的,这主要是劳动力,劳动力价格,或者说工资,土地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源,特别是矿产品,这是价格上涨的压力,中长期的压力是存在的。根据基本的原理,只要这个市场是竞争性的,或者说基本上竞争性的,供求关系一定会决定价格的水平。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中国的一些重要服务品的价格、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也还有一个改革的过程。总之,2012年那些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继续存在,同时导致物价中长期上涨的压力也存在,这就需要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注意把握住一个度,要保持宏观调控来之不易的物价上涨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的好的势头,顾及到未来的物价上涨的一些压力,同时又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之,2012年物价控制在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水平上,我想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可能您对我的回答不一定那么满意,但是我不能预测具体的2012年要上涨多少,这不是统计人的工作。
[香港大公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我知道今年投资占GDP的比例高达63%,这个数据应该是近代史上一个很罕见的、很高的投资比例,有权威经济学家说,如此高的投资比重,一方面严重挤压了消费,另外也可能给未来的产能过剩留下很大的隐患,马局长,请问是不是我们的投资有些太过奔放了呢?现在,消费和居民收入增长是不是太过温柔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另外我注意到几个关键数据,比如说工资里的中位数、众数及基尼系数这几个数据,我们在多年的统计数据中都没有见到,这几个数据是因为不好统计还是因为不太方便公布呢?如果想要公布,大概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谢谢。
[马建堂]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都很大。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你这个63%是怎么出来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直接比GDP吗?我想告诉你一个更好的数据,不要直接去比的。2011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1.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8%。我先做一个数据的解释,因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能与GDP直接比,在支出法核算中,GDP的一部分是资本形成总额。
确实,社会各界也包括中央政府对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转向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平衡拉动。投资的增长比较快,投资占的比重比较高,和消费是相对的概念。无论是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反映还是用居民消费支出来反映,应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长得还是比较快的。“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扣除物价因素以后,都在10%以上,消费本身增长得并不慢。但是消费和投资一相比,投资增长得更快。
关于投资增长得比较快,在总需求里占的比例比较高,我想恐怕还得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辩证地看。中国仍然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还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面临着很长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工业要发展,基础设施要改进,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就需要投资。今天的投资是明年的增加值,是未来的增加值,是未来的收入。今天的投资是未来环境的改善,环境的改善需要设施,需要有处理污水的厂,需要铺设管道。总之在中国发展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投资增长得比较快,有背后深层的客观的原因。我们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一个社会要发展,先创造的增加值总不能全部拿来吃掉、喝掉、花掉,全部消费掉,那这个社会就没法再增长,总要拿出一部分新创造的价值用于积累、用于投资。所以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几十年的高速成长,投资的高速成长是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我说这一层的意思,我们要看到中国投资比较快速的增长,增加速度超过了消费,恐怕它有深层的因素、客观的因素,首先要看到这一点。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确实清醒地看到,长期保持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投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投资活动需要钢铁,需要水泥,钢铁水泥背后又是很大的矿产资源的消耗,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下更大的气力来鼓励消费的增加,鼓励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过度依赖投资转向平衡的依赖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但是我想,这恐怕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我已经感受到这几年投资和消费的变化过程已经开始。这是我对这位朋友的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关于第二个问题,通过媒体跟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是统计人的责任。收入的中位数、众数,特别是中位数,一定要发布,什么时候发布,还不能马上告诉你,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中国居民收入调查工作的改进,发布内容的增加,这是必然的。如果顺利的话,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的中位数,力争今明两年,甚至2012年我们就可能尝试着发布中位数。我说这句话,也是给我们统计系统背水一战,我把它说出去,我们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请朋友们监督我们,推动我们。
基尼系数,我要多说一点,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1912年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的概念,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但是严格讲它不是一个统计指标,它是经济学家依据统计机构提供的基础数据计算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不同的研究机构,同样的基础数据,计算的结论恐怕还不一样。中国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一直在发布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朋友们可以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上找得到的。我给朋友带来了一个图,这个图是我们公开发布的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中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发布,为什么没有发布?我们认真研究评估,感觉到靠我们现在的城镇住户调查而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偏低。原因主要是高收入阶层居民难以获取真实的收入信息,这样一来,依据我们现有资料计算的结果,我们评估了以后,感觉到偏低,所以就没有发布。
基尼系数,我要多说一点,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1912年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的概念,用来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但是严格讲它不是一个统计指标,它是经济学家依据统计机构提供的基础数据计算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不同的研究机构,同样的基础数据,计算的结论恐怕还不一样。中国国家统计局从2000年起,一直在发布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基尼系数,朋友们可以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上找得到的。我给朋友带来了一个图,这个图是我们公开发布的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是0.3897。中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发布,为什么没有发布?我们认真研究评估,感觉到靠我们现在的城镇住户调查而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偏低。原因主要是高收入阶层居民难以获取真实的收入信息,这样一来,依据我们现有资料计算的结果,我们评估了以后,感觉到偏低,所以就没有发布。
[郭卫民]马局长回答得很详细,也许这个问题能够推进我们一些数据的统计和发布。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刚才您在发布数字的时候也说到全年CPI上涨是5.4%,年初政府的目标是要控制在4%,这与政府的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此外,您刚才在发布会上说到物价的上涨得到有效的控制,您在《求是》上撰写文章也是这么说的。那么老百姓的感受却是,手中的钞票越来越毛,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都还是很贵,也就是说,物价还是在高位上。谢谢您。
[马建堂]谢谢您的问题。你的第一个问题,2011年年初确定的物价调控目标是4%左右,全年CPI上涨是5.4%,这个怎么看。我想,首先经济运行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无论是研究者做预测还是一个机构、一个国家做预测,都很难充分把握所有的信息,尤其是很难把握未来的突发事情,所以所有的预测,特别是比较长一段时间,真的是很难的。比如说一些食品价格的突然变化,猪肉生产的一些变化,国际市场上的一些突然的动荡,这都很难被准确地预测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任何结果的预测,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第二,目标是4%左右,全年是5.4%,尽管我们的预测目标、预期性目标和实际有点差距,但是我感觉到,我们2011年在控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方面,真的是很不容易。7月份,我们的物价,不仅仅是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7月份都达到了高点,CPI是6.5%,PPI是7.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是11%,应该说物价形势还是很严峻的。所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发展生产、保证供给、搞活流通、稳定市场、监管市场,多管齐下,不到4、5个月,CPI就从高峰回落到了4.1%,我认为,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和我们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没有9%,但是通货膨胀率都比较高。有的时候看,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可能就对我们工作的不容易和取得进展的不容易可以看得更清楚一点。
这位朋友的第二个问题,我理解是数据和老百姓的感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个综合的指数,包括了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上千种价格代表品,然后把它加权综合生成一个指数,来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综合水平,这个综合水平是有意义的,它为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可以度量的、稳定的参考点。它是个综合指数,又是个分类指数,我们不仅有食品这个大类,还有蔬菜、肉制品、禽蛋制品、水产品等具体分类。如果说感受的话,最好不要用综合指数谈感受,你用分类数据去感受,到了菜市场,看看菜市场价格的上涨和我们CPI里面的食品大类里的蔬菜比一比,是不是和大家的感受一致。我们食品价格全年上涨11.8%,有的月份食品中的蔬菜价格上涨百分之几十,猪肉价格上涨百分之几十。所以我建议,包括记者朋友在内,再去感受的时候,不要和综合指数感受,要去和分类指数感受,因为综合指数是若干个产品加权在一起的。当然了,我们的统计工作就是在发布综合数据的同时尽可能发布更详细的数据,让大家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受,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谢谢你。
[道琼斯记者]问两个问题。第一,您认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还是房价问题,还是别的方面的问题?第二,您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对GDP和CPI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会为了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今年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升值?谢谢。
[马建堂]非常感谢这位外国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大,我尽可能在短时间里把它说一说。2012年,中国经济确实面临挑战,这个挑战既有来自外部的挑战,世界经济减速,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减速,也有来自于内部的,来自于内部的最大的挑战,我想还是既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又要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更要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明显进展,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挑战。我们确实要关心、关注地方平台不良债务,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动,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两个问题都不应该会对中国今年经济平稳运行构成多大的挑战。地方平台的债务,我想朋友们可能都在网站上能够看到一些数据,我所了解的数据,审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全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是10.7万亿,其中半数以上是2008年之前形成的,相当多的债务之后形成了一批优良的资产,相当多的地方平台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加上地方政府,朋友们可以看看最近地方的报表,财政收入增速比较高。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想我们既要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但同时要客观地评价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有人计算,中国中央政府的国债余额加上地方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43%左右。朋友们都知道,公认的警戒线是60%,所以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化解地方债务有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关于房地产,中央政府的房地产调控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投机性、投资性的购房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房地产价格尤其是一线城市、重点城市、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了下降。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我们的新闻稿里,房地产的主要指标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房地产投资,还是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呈现2011年的增幅比2010年增幅有比较多的回落,这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尽管这些主要指标在回落,但依然是正增长,房地产投资2011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9%。这就是说,房地产调控一方面取得了成效,另外一方面依然对中国经济是一个正的推动的力量。所以,我个人不认为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市场是中国将来经济运行最大的风险,但是确实是要关注它带来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化解风险,2012年国民经济还是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谢谢。
中国人民币的汇率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初步呈现了双向浮动的态势,既有升值,也短暂地出现了贬值。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它自然会影响到出口和进口,而出口和进口又会影响到中国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水平,这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的传导关系。但是,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2005年改革以来,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它的基本走向是取决于汇率的供应和需求,所以2012年中国汇率的变动方向总体上还是取决于经济大环境、人民币以及美元等主要外汇的供应和需求的变化,至于变动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还需要观察,还需要一起分析。
[北京电视台记者]马局长刚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提到预测数据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想确定性应该是统计数据的一个最重要的属性,包括您刚才也提到可信度。而整个统计数据的质量是应该靠统计数据的生产方式来保证,我的问题关于统计数据的生产方式。您曾经在媒体上表示,我们的统计数据生产方式会有重大的变革,包括3月初要实施的联网直报,包括企业一套表等等制度的变化,我的问题是,公众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重大变革?这样的变革对于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马建堂]非常感谢你的问题。确实,统计数据一定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的变化,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中国统计数据要客观、真实、及时地反映经济社会的变化,统计系统这一两年来都努力地推进改革创新,规范统一和公开透明。我们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一些统计改革,我们归纳为、总结为“四大工程”。过去中国月度统计数据是每个统计专业分散地向被调查对象布置报表,然后统计对象分散报到基层统计局以后,逐级汇总,上报到国家统计局,这就是过去的月度统计数据的生产方式,分散布置下去,企业填报以后,一层一层汇总上来。从今年2月底、3月初开始起,我们将要对这种生产方式进行重大的调整,我们把统计系统所有专业的报表整合在一起,就叫“企业一套表”,然后通过统一的软件采集处理平台布置给名录库之中真实存在的企业,然后这些企业对整合后的一套表进行填报,并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认可的分中心。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促进了规范,把不同的报表整合在一起,名称统一,制表统一,分类统一,促进了规范;第二,减轻了负担,过去被调查对象企业是一个一个专业报,现在整合在一起,在一个软件上一起报了,减轻了负担;第三,提高了时效,过去企业逐级报到乡、市、省和国家,时间花得比较多,现在是直接通过互联网到国家统计局数管中心,提高了效率;第四,保障了质量,现在国家统计局通过互联网直接掌握企业的原始数据,防止有可能出现的中间环节的干扰。所以这“四大工程”,推进了规范,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保障了质量。2012年我们就要正式实施了,我也借这个机会向全国月度调查的被调查对象,所有70万户企业,感谢你们对于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请你们支持和配合这项重大的变革,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推动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减轻你们的负担,谢谢你们,也希望你们配合我们。
[郭卫民]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有个通知,明天上午10点这里还有个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王晨主任介绍国新办去年的工作和今年的安排。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