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梁嘉欣 与中投的合作仍未有定论,但绿城是次举措已经引起坊间无限的揣测。
12月2日,一位地产评论员在其微博上称“绿城终于成为了中国房企第一个倒下的公司”。其爆料称,中投已经入主绿城,并真正成为绿城控股方,宋卫平杯酒释兵权,“赶在天黑前找到栖所”。
此言一出,令早已危言缠身的绿城,继海航收购后,再度面临“卖身”风波。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面对再起的传言,绿城不得不再次回应。
合作迷雾
一切还是从绿城与中投的合作说起。
早在今年6月,绿城就曾对外宣布,绿城房地产将与与绿城阳光、合资伙伴甲及乙,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四方股权分别为24%、6%、60%及10%。
一直以来,关于公告中所指的“合资伙伴甲及乙”都是一个谜。而在近日,谜底终于浮出水面。媒体披露,占股60%的合资伙伴甲实为中投公司,合资伙伴乙则为黑石。
这得到了中投和绿城的证实。不过绿城集团副董事长罗钊明则透露,绿城并非直接与中投合作,而是与中投旗下的中建投合作。
据了解,中建投即中国建银投资,为汇金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系国有独资金融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06亿元,出资人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绿城方面透露,由于合作方涉及外资,目前该公司尚未成立,仍需通过商务部门等政府单位的审批,或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会有结果。
罗钊明对媒体介绍,合资公司成立后,将是一个房地产投融资的平台,“主要会投一些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包括一些绿城的项目”。据悉,目前该公司已在接洽北京昌平新城、密云新城等新城建设。
据绿城彼时公告,合资公司将主要致力于在中国进行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投资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及受托资产有偿管理。
倒闭传言
有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透露,与绿城的合作,是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亲自谈判并拍板定下的,建银投资作为中投公司在境内投资的运作平台,在此项目中只负责出资和执行。
绿城紧绷的资金链一直倍受市场的质疑。而该合资公司的成立,业界普遍认为,这将是绿城另一种融资手段,而中投则主要充当财务投资者的角色。
对绿城而言,如果合作顺利,伴随着中投及黑石的注资,绿城后续的资金问题将得到较大的改善。然而,在大家以为,与中投的合作将有效消除市场对绿城可能倒闭引发的恐慌和下跌预期之时,绿城却反而因此深困“倒闭”传言。
绿城中国常务副主席寿柏年日前亦向媒体澄清,绿城和中投只是合作,并非控股。“绿城要破产总会有些前兆,比如银行贷款还不上,项目大降价,但他们什么调查也没有,直接来了句绿城牺牲了。”
绿城相关人士也指有关传闻“毫无根据”,强调公司没有卖盘计划。该名人士还透露,绿城正在开会制订明年的工作安排和计划,
“绿城如果被收购了,还会做明年的安排吗?谣言总是毫无根据,又经常出现,我们已经无心辟谣了,只能以实际行动来澄清!”
据了解,绿城曾计划在传闻出现后连夜起草公告对外界澄清此事,但至观点新媒体发稿之时,仍未见相关的内容刊登。
而绿城中国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冯征表示,绿城作为上市公司,所有交易均需披露。他强调,目前公司最大股东仍分别为宋卫平及寿柏年,两人并未有减持股份。根据公司中期报告显示,两人持股分别为33.06%及23.49%,罗钊明则持有7.01%股份。
中投策略
目前一切仍未有盖棺定论。不过,从中投方面来说,此次与绿城的合作,不失为企图扩大长期投资以平衡短期投资亏损的又一力证。
事实上,自2007年成立以来,中投在海外投资上屡屡出现巨额投资亏损,不论是买进美国黑石、投资大摩,还是后来投资日本电力公司和日本房地产等。
以东京电力公司为例,中投间接参股东京电力公司,投资总额约为359亿元人民币,当日本核电站爆炸引发全球核污染危机的正是东京电力公司旗下产业。日本地震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下挫,而中投对东京电力的持股市值也因此缩水40%左右。
这令中投不得不对旗下投资策略作出调整。在2011年年初,中投公司董事会就决定将投资周期由原来的5年延长至10年,以10年滚动收益率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以提高对市场短期波动的容忍度。
与此同时,中投公司的战略资产配置基准投资组合结构也出现相应的调整。根据中投公司早前公布的2010年年报,截至2010年年底,公司的战略资产配置结构包括现金、股权、固定收益和另类投资。
但自2011年起,中投公司新的资产战略配置结构调整为五个类别,分别是:现金、公开市场分散化股权、固定收益、绝对收益和长期投资。其中,绝对收益投资包括对冲基金等。长期投资包括直接集中持有资产、私募基金、大宗商品、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等。
从中不难发现,中投对于房地产及基建的偏好。而此次中投与绿城的合作也主要集中于基建及部分房地产业务。除此之外,中投董事长楼继伟于11月28日亦在英国媒体上撰文称,希望作为股权投资者参与英国的基础设施行业。
相关分析指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回报率偏低,不过收益相对稳定,适合风险偏好较低,且有一定经验的投资主体进入,但中投此前并无投资基础设施的经验。业界担心,中投或因此被不赚钱的基础设施项目套牢。
地产机会
不过,相关分析认为,中投牵手绿城对于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泰君安日前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中投和黑石作为国家资本及外资代表的进入,代表国内外产业资本对于地产行业具有价值底线的资源属性的肯定,同时也代表其对地产中长期前景看多的乐观态度。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投就偶有涉足国内房地产项目,从目前该些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投获得的回报应当甚丰。
据了解,中投旗下的建银国际在2009年万达冲刺A股IPO之时,曾两度入股,且在第二轮时,以每股17元的高价增持1%股权,成为万达的私募战略投资者之一。除了万达以外,中投、大摩跟世茂房地产此前亦有不少的合作。
另外,建银国际还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手成立的建银精瑞资产管理公司,并设立了首只专用于公租房建设的基金。该基金投资期限为7年,计划首期募集资金规模约100亿元,预期投资回报率为5%-12%。
与此同时,中投还是中信资本的股东之一,并拥有中信资本40%的股份。据了解,中信资本的核心业务包括直接投资、房地产基金、结构融资及资产管理,管理资金总额超过33亿美元。
中信资本目前管理着3只地产投资基金,一期基金是机会型投资,二期基金偏重住宅投资,三期基金主要投资国内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住宅和商用项目。
近日,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房地产部公布,其第四只房地产基金“中信资本中国零售物业基金”已完成首轮募集,募资额达2.25亿美元。
据中信资本透露,商业地产的投资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除了完成基金余下金额的募集外,还将投资其他的项目,目前正在与武汉、大连、重庆等城市的开发商和土地部门洽谈土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