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武瑾莹 3月1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透露了万达院线的上市目标。
王健林称:“在去年拥有600多块银幕后,万达将今年的目标设定在830块银幕,扩张幅度接近39%,年收入将达到27亿-30亿元。明年,万达要将银幕增至1100块,收入达到35亿元左右,规模挤进行业前五。”
王健林还表示:“万达院线去年的净利率是17%,已经超过了主业,只是规模还不够大”。同时还证实了旗下院线公司正在申报上市的消息,并称国家在鼓励其上市。
在万达的房地产业务寻求上市多年未果之后,王健林已经开始寻找新的上市途径了。
院线先行
万达院线上市的面纱在一个月前已逐渐显露。
2月24日,北京环保局网站披露了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环保核查公示。
公示显示,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国内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向北京环保局提出了上市环保核查申请。北京环保局已对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在京子公司: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有限公司进行环保核查,目前未发现环保违法行为,拟为其出具通过环保核查的证明文件。
北京环保局的公示说明,万达院线IPO已进入冲刺阶段。
万达院线上市的事情因此成为了房地产和影视产业相关人士的关注焦点,如果万达院线上市成功,将成为首家登陆A股的院线类公司,而一直潜行于水面之下的万达通过此番上市也或许终能让外界窥其一角。
据万达集团官方网站资料,万达电影院线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院线,拥有五星级影城71家,600块银幕,占有全国16%的票房份额。万达计划到2012年开业120家影城,拥有银幕1100块,年收入35亿元,占有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3月13日,王健林已经表示,万达将今年的目标设定在830块银幕,扩张幅度接近39%,年收入将达到27亿-30亿元。
对于万达的院线,有分析人士曾表示,万达院线作为万达商业地产衍生出来的重要业态存在,其与商业地产开发捆绑的独特架构模式,至今难以被复制并超越。
影院模式
在王健林构建的第三代万达模式的商业地产之中,一个重要的调整就是将以往商业地产吸纳的主要业态即零售的经营面积削减到50%以下,更多地通过文化、休闲、体育等业态拉动消费。
此外,2010年国内的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与2003年9亿元的全国票房相比,短短7年增幅超过10倍,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
显然,电影院线成为了王健林拉动消费、吸引人群的重要途径。
2004年,王健林首次提及将影院上市的说法。彼时,万达刚与华纳达成合作,王健林梦想着可以借此海外上市。
2004年元月,万达与华纳在北京宣布,将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共同创建“华纳万达”国际影院,首家影院选址天津。据悉,当时的合作模式为影院由万达投资建设,华纳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影院将使用华纳品牌,并由华纳运营。
当时,王健林在出席活动的时候公开表示和华纳合资建立的企业的远景是拿到海外去上市。
可惜的是王健林最初的构想并无机会实现,在迟迟未拿到合资控股的批文,加上经营惨淡的情况下,华纳选择撤离,王建林不得已将所有合作院线全部盘下。
幸运的是,中国电影的发展随后进入了高速车道。2003年以后国内电影业爆发式增长,拯救了当时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的万达院线,到2006年万达院线奇迹般扭亏为盈。
或许就连王健林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初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竟获得了如此丰厚的回报。如今,王健林甚至公开表示万达院线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主业。
万达上市
与万达影院上市的顺利相比,万达地产的上市之路显然曲折了不少。
去年年底,万达总经理石雪清曾对观点新媒体表示,万达地产的上市已经进入了国家规定的程序之中,但从当前中国政府有意收紧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意图来看,万达地产上市的前景还很不明朗。
今年3月4日,向来很少公开谈论地产上市事宜的王健林对外透露,证监会已于去年受理了万达商业地产的上市申请,但在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地产板块上市的过程未必顺利。
虽然万达地产上市的消息一直在业内流传甚久,但这轮上市确实的动态其实是从2009年开始的。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商业地产2009年预期利润为35-39亿元,预期每股收益2.17元,依照我国证券市场规定IPO市盈率不高于20倍,万达上市当日市值可飙升至700-780亿元。若按照目前A股房地产平均市盈率30倍计算,王健林持有万达商业地产23.6亿股,上市后身价或达1536.36亿元。
于是,这个潜在的未来“首富”何时可以正名成为了业内无比关心的事情。不曾料想的却是从2009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一年严过一年,房地产上市关口也一年紧过一年。
在房地产上市延宕多时之后,看起来万达只能“曲线救国”,先将容易通过的院线IPO成功,再借由此继续努力其主业的上市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