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全国政协主办的“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事迹展”在京举行开展仪式。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作为主办方推选的20位委员参展。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出席会展并致辞,对政协委员们在慈善公益事业上所起到模范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观“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事迹展”,亲切接见了杨国强先生等参展政协委员。
贾庆林亲切接见杨国强等参加“善行天下公益展”的政协委员
隐姓埋名,创办全免费国华中学
在谈到政协委员们对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推动作用的时候,范宝俊会长特别赞扬了杨国强先生隐姓埋名,6年投资5亿元创办了全免费的国华中学,使近1400名贫困学生得以求学成才的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迹。
这些年,杨国强先生多次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抗震救灾社会捐赠模范人物”、“南粤慈善家”等荣誉,碧桂园“汶川桑坪中学异地复课项目”、“台湾地区失学原住民学童援助计划”还获得了“中华慈善特别贡献项目奖”。虽满身荣耀,但是杨国强先生却是一个行事低调,多次隐姓埋名做善事的人。也许很多人会问:“杨国强先生为什么行善”?
我读中学时,因家贫没有钱交学费,是国家免学费并发了二元助学金,我才上完学。我深知有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如雪中送炭。我也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有了今天的事业。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国家,也希望企业做得更好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杨国强
感恩回馈爱在延伸
2002年,杨国强先生隐瞒身份创办了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国华中学为全国各地“最优秀,最贫困”的有志少年提供最好的高中教育,并资助他们读大学(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
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而且在生活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创办至今,已招收学生1395人,目前,国华纪念中学承担着1100多名学生的高中、大学的学习生活费用,年开支超过3000万元。国华纪念中学的办学形式和杨国强的善举,得到前往国华纪念中学参观的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等领导和知名学者的赞赏。
国华是杨国强先生对社会的感恩回馈,这份大爱在国华学子身上一届届的延伸,也随着国华学子延伸到全国各地。
知恩图报爱在传递
1997年,杨国强通过羊城晚报社匿名每年捐资100万元(2006年开始,增加到200万)在广东省内高校设立帮助贫困大学生的“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直到2007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的理由,揭晓了这个秘密。
至2010年,仲明助学金已资助了近6000名贫困学子。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自愿到西藏执教,有的建立慈善公益平台,以帮助更多的人;受助的学子们心怀感恩,以实际行动将这份大爱传递。
一群昔日受惠的年轻人,演绎着一个回报社会,让爱传承的感人故事。杨国强先生在对教育的扶贫上屡受各界好评,而杨国强先生的善举远不止于此,也不仅限于他个人。感恩、回馈已是碧桂园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碧桂园创新中国公益慈善模式
多年来,碧桂园用于教育、医疗、扶贫、赈灾等各类公益慈善事业的捐款已超过13亿元。然而,对于碧桂园及杨国强先生来说,慈善并不是简单地捐款。
今年6月,碧桂园在广东省首个扶贫济困日上捐款2亿元支持广东扶贫济困事业,其中5000万元将用于清远定向扶贫。清远树山村扶贫工程是是碧桂园启动的首个项目,亦是碧桂园“亲力亲为,一年帮扶一个村”的第一步。针对该地区特点,碧桂园扶贫组确立了以绿色产业化扶贫为龙头,住房、道路、引水、通电、通信等六大工程齐头并进的系统扶贫思路,并计划于明年中达成阶段性成果。
在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碧桂园创新适用于中国的慈善事业管理、运作模式;碧桂园“感恩传递”、“授人以渔”、“亲力亲为”等公益理念,也获得了社会高度赞许。
行者建善,善行天下。以“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为企业核心理念,碧桂园及其创始人用行动积极践行这句话。感恩回馈、让爱延伸、大爱传递,社会将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