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王小明 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猜测之后,央行最终拿起了加息的武器向日益加剧的通胀开刀。
追溯央行的上次加息还是在三年之前,几经轮回,中国经济重返新的周期。
对于央行加息的一个最直观的反应是,21日即将公布的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恐怕正是其加息的主因。根据目前的预期,三季度除GDP增速或被放缓至10%以内外,CPI也或将再创新高,通胀经济近在眼前。
事实上,在8月份的CPI指数同比上涨达3.5%的新高后,关于央行加息的传言就一直不绝于耳,加之当时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一片火爆,不少分析人士都持央行加息预期在增强的观点。
而当加息的大刀真正落下时,房地产市场的蜜月期已经过去,一场席卷全国的楼市二次调控正在铺开。
对于时下正处于二次调控高压下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央行的加息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的限购、限贷、限外政策已经让市场成交迅速降温,加息导致的购房成本上升无疑将再一次削弱部分购房者的购房预期。
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本已被严格限制的融资渠道,其成本也将由此大幅提升,在销售资金回笼预期难定的情况下,忽然提升的资金成本无疑将加剧房企资金链条的紧绷程度。
结合时下监管层对楼市的高压调控态势,不少分析人士均认为,加息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某种延续,央行此举不仅可以抑制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同时也将加速挤破房地产市场目前的泡沫。
事实上,央行加息所引起的效应不仅于此。对于整个宏观经济而言,央行加息在某种意义上也暗示了十二届五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在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基本发展方向:即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而非速度,着力追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增量改革”已经基本结束,而“存量改革”大幕将启。
大的背景在于,在2008年底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之后,中国经济迅速进入了上升空间,尽管期间经历了楼市不正常的快速反弹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但事实证明了,中国经济确实已经恢复了健康的活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消除经济刺激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其中最直接有效的一招棋即通过逐步回收流动性、抑制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来保持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十二届五中全会公告明确表明,淡化了GDP增长目标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将放在了理顺经济结构,从收入分配、风险控制、公平效率等方面追求新的平衡上,而央行无疑将在其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