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邓敏华 证监会终于表明它的决心,要拔高A股借壳上市的门槛。然而这对于热衷于借壳上市的企业来说却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房地产企业。
日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借壳上市。要制定发布借壳上市的资质标准和监管规则,在产权清晰、治理规范、业务独立、诚信良好、经营稳定和持续经营记录等方面执行IPO趋同标准,要求拟借壳资产持续两年盈利。
不仅是在借壳上市方面。证监会更是明确提出新股IPO二次改革将在下月实施,其中包括:一是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二是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三是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四是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
与A股相对应的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生意却一年比一年红火。港交所的主席夏佳理近日表示,截止到9月末,港交所已完成大约70宗的交易,IPO数量远远超过去年全年,总募集资金达到220亿美元,并且在9月底,港交所还有90宗IPO交易正在准备中。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在A股成功上市的数量为零,无论是借壳上市或者是IPO的方式,两条道路均被截断。
另一方面,虽然在港交所上市的内房企上半年发债、配股融资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今年以来仅有两家内地房地产企业成功在港交所IPO,获得资本市场融资的通行证。其中一家为福建的中骏置业,另一家为四次苦求上市的融创中国。
此外,传言准备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也寥寥无几,目前已见诸媒体的只有阳光100集团以及上海长甲地产两家,并没有出现去年三季度以后内地房地产企业在港交所门外排队意欲挤进资本市场的盛况。
众所周知,在去年三季度之后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有恒大地产、龙湖地产、恒盛地产、宝龙地产、禹洲地产、明发集团、花样年、佳兆业、华南城等近十家内地房企成功在港上市。
至于A股市场方面,自今年4月份新国十条出台之后,房地产企业的IPO或者借壳上市的窗口一直没有放开。尽管证监会没有明确指出,然而从调控以来,房地产企业的借壳上市和IPO无一获得证监会的通过。
而这一情况正好与去年相反,去年年中开始,不少房地产股通过借壳成功登陆A股市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嘉凯城、荣安地产、鲁商置业、格力地产等。
然而,这条阳关大道却在今年调控中遇到障碍。根据当时出台的政策,股权融资除了证监会要审核以外,还需要国土部把关,尽管两个部门没有表明暂停房企的股权融资,然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期间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增发方案获得通过。
但关闭的闸门始终是要打开的。在证监会打开房企上市及再融资的闸门之前,新股IPO改革及借壳上市门槛的提高,无疑为房企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增加难度,在早已被掐断几乎所有融资渠道的房企的脖子上再栓上一条绳索。
也许,从今往后,通过借壳上市,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抛出增发融资的计划,这样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在资本市场圈钱计划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