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媒体来稿 >

>

>

正文

合生停滞VS恒大崛起
作者: 文霞     时间: 2010-06-21 10:01:03    来源: [ 证券市场周刊 ]

  中国首批一线开发商的崛起,与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崛起同步。他们发源于最早开放的广深地区,随后占据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进而布局全国,分享一线城市迅速扩容带来的巨额红利。谁能抢占一线城市核心地块,谁就是霸主——这一路径铸就了中国地产业的十年辉煌。

  时至今日,这一逻辑正在遭受挑战。2009年,一线城市的供地量仅占全国供地量的3%,而这一数据在2002年是17%;此次调控政策更是瞄准了一线城市,从需求、供给双向做出了种种严格的限制。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经营现实都告诉我们,一线城市称霸的时代面临终结,未来住宅市场的机会在二三线。

  时势的变迁带来了英雄的更替。近年来恒大地产(03333.HK)(下称“恒大”)的崛起与合生创展(00754.HK)(下称“合生”)的停滞有目共睹,秘密也许超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本身,而是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合生一线拿地困局

  2004年,合生就以破百亿的销售收入登上了国内地产之王的宝座,当时万科(000002,股吧)(000002.SZ)等今日龙头还潜伏深渊。然而直到今日,合生销售收入仍在百亿左右徘徊,已多年停滞不前。

  业界纷纷用“掉队”、“迷失”等词来表达对合生的困惑。然而,合生依然保留了大量低价优质土地储备,具备健康的融资能力和有过成功经历的管理团队——问题的症结显然并不在此,而是来自对历史趋势的背离。

  由表1可见,自2005年,合生便围绕着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大城市进行累加式拿地,除了在广东惠州以及宁波增添部分土地储备外,仅 2007年在太原、大连等二线城市获取了少量地块。而直到2008年末,四大城市的土地储备量占总土地储备量的80%,这一比重是一线开发商中最高的。

  当年的合生主要靠一线城市大盘开发起家。在公司成立之初,一进入广州,就购买天河区的大片农田。颇具气魄的华景新城让合生创展声名鹊起,而且很快天河就变成广州市内最繁华的商住区。

  随后,合生在广州开发了骏景花园、帝景苑、愉景雅苑、华景新城、暨南花园、华南新城等16个项目,并在2001年成功走出广东,在京、沪两大中心城市布局。

  万科曾对合生创展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朱孟依拥有点石成金术:“合生创展在土地储备上眼光超前,紧扣城市未来发展热点大量购买地皮,有效降低土地成本,获取丰厚的投资回报。”

  这种模式在一线城市快速成长、土地供给充足,特别是实行招拍挂之前如鱼得水。在2007年之前,合生创展曾大量通过协议方式拿地,协议拿地的最大好处是地价便宜,这是合生早年腾飞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表3可见,最近两年合生拿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2009年,仅在惠州、宁波和广州番禹斩获3幅地块。

  另外,由于早期协议拿下的地块有瑕疵,如征地拆迁、用途变更以及土地手续的完善,与政府方面沟通协调起来会比较复杂,这些均会影响地块的开发及销售速度。由表3可见自2005年,合生的总资产周转率逐年迅速下降。

  另一方面,业界多认为合生创展拿地关联交易多且透明度较低,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继而影响到融资。

  相对于快速下降的周转率,毛利率的上升尚未达到高端地产的水平(见表4)。

  目前合生的产品结构属于混合业态。2009年销售均价为12528元/平米。

  在这种情况下,合生却仍然坚持走当年的老路,多位高层向本刊表示,拿地方面我们更侧重内地四大城市,对于异地扩张非常谨慎。我们喜欢在环境好的大型地块做大开发。

  因而,面对2009年如火如荼的土地市场,特别是高潮迭起的海南、成渝、海西等区域板块,合生创展冷静得仿佛与世隔绝。

  的确,符合合生口味的地块越来越少了。一线城市土地招拍挂市场是催生地王的沃土,在2009年广州的几次拍卖会,不要说举牌,合生甚至都没报名。而土地策略的保守又使得公司在进军二三线城市中步履迟缓。最后,索性空手而归。

  近年来恒大地产的崛起与合生创展的停滞有目共睹,个中原因也许超出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本身,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经营现实都告诉我们,一线城市称霸的时代面临终结,未来住宅市场的机会在二三线。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时调整拿地策略,加大二三线投入力度,合生未来获取土地的渠道仍将十分狭窄。或者调整战略,全面转向高端地产以及持有型物业。一线城市大盘开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恒大二三线“蛇吞象”

  同样起步于广州的恒大,近几年规模却呈几何式增长,并通过上市实现了飞跃。2009年恒大合约销售额为303亿元,而合生仅152亿元,为什么恒大能够后来者居上?为什么恒大能做到的事,合生做不到?

  答案的关键词仍是“趋势”二字。与合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恒大拿地范围锁定在二三线城市,进行“蛇吞象”式扩张。具体来说是“近年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型城市中,交通发达且有巨大升值潜力的城市新区”,这些城市很多处在新老城区交替的过程中。

  这一定位使恒大在项目扩张过程中不存在一线城市那样的资金壁垒,具有广阔的选择余地,另外,又规避了三四线城市中需求不足,存在销售风险的问题。

  2006年末恒大土地储备仅600万平米,2007年为筹备上市,土地储备暴增7倍达到4380万平米,2009年上市时达到5120万平米。

  目前的土地储备情况如下:广东 11.3%、启东23.4%、重庆6.5%、武汉 4.1%、太原3.6%、沈阳5.6%、洛阳 6.2%,其余位于中国其它城市。

  97.4%的土地储备都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以外的地区。

  2009年平均楼面地价445元/平方米,销售均价5375元/平方米。这样低的土地成本只相当于其平均售价的7%左右。

  2009年末恒大成功上市,提高了融资能力,又使得“蛇吞象”之后,克服掉2008年的“胃病”,比较顺利地消化吸收。

  由于二三线城市项目总价较低,尽管土地占总价比例较小,但建安成本相比一线城市占总价比例更高,因而毛利率对建安成本的敏感性更高,这就要求公司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较高的周转率,才能顺利实现异地扩张。

  恒大的三项标准化程序覆盖了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所有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全国范围内集中式的招标和采购程序、项目开发、建设和质量控制程序、销售和市场营销以及物业管理,比较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毛利率34%。开工面积能够跟上拿地的速度,上市时开工面积达到1700万平。

  全国同系列产品在户型、配套、色调等方面都采取统一标准,类似于万科提出的工业化建房。总裁夏海钧曾说过,标准化复制令恒大楼盘从拿地到开盘只需要半年时间,而国内开发商需要一年以上。

  2009年恒大全年销售额达到303亿元。2010年1-4月销售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120.3%。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