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博鳌文档 >

>

>

正文

温州的民资和投资渠道
作者: 2005博鳌房地产论坛     来源: [ 温州都市报 ]

  7月29日开幕的2005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部分与会的经济界人士再次提及温州"炒房团"以及温州的民资。作为理性的经济学者,没有人会对温州这个以区域为标志的房地产投资的自发行为进行评价,更无意对既存的经济现象进行所谓的澄清和辩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设想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有一二百万的存款,请诸位为他做一个理财顾问,我们会建议他买什么呢?做银行存款吗?肯定是负利率。去做股票?现在股权分置,从二千点跌到一千点。买债券?波动幅度非常大,连专业机构都不知道下一步波动的情况。有人说温州赚了钱这么多年还能攒下来,没有炒其他的就是炒了房子,如果买股票都不知道拿我们的钱干什么去了。"就当前而言,相关的风险收益程度和清晰度来说房子是最可以掌控的。"同样,在论坛的专题发言上,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也以温州房地产投资资金为例,阐述了发展房地产金融的观点。

  针对资金无处可投,巴曙松提出了体制和环境的问题,而聂梅生试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

  一、中国这一轮宏观调控里,或者是在一些宏观经济里的波动里,如果金融体制上的原因,没有深层次的改进,类似的风波可能还会重演。

  在专家眼里,以温州为代表的巨大的民间资本投向房地产虽然有其偶然性,但是从目前大的环境来看,这是中小投资者的无选之选。温州的房地产投资资金恰恰折射出当前我国金融的体制和金融环境问题。巴曙松把他曾经到温州市场做的调研,认为是探讨资金流向规律的一次很有必要的检验。为什么会出现温州炒房团、浙江炒房团?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原因是,可供投资的渠道太少,可供投资的金融品种太少了。现在国人的收入水平这么高,现在房地产市场和其他相比较而言,如果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供发展、可供选择,很有可能在局部的微调之后,又会成为下一轮波动周期里居民进行投资或者投机的首选。那么房地产将永远成为经济发展之痛,不断重复这样一个周期,进而对经济造成震荡性的影响。尽管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是面对预期可供民资进入的领域,没有本质的体制方面的变化,过度资金堆积在房地产领域的现象,短期内还是难以化解。

  二、除了制度需要改进,对于民资局部的疏导,聂梅生表示,严格来说,中国目前只有房地产信贷,没有房地产金融。"我们仍然有一大块金融工具

  可以运用。"聂梅生认为。

  一边是加强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监管,一边是富余的民资没有办法找到"入口"。通过银行来制约过热的房地产投资,又同时要让银行承担一旦房价下滑,出现大量不良资产的风险。商业银行担负了更多的政府角色,并且缺乏应变和自主的权利。接下来要研究更多金融工具的运用,特别是房地产领域内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温州炒房团是自发的房地产基金,是自发的承担风险,在中国政策的空档中赚了很多钱。提高直接融资在整个融资活动当中的比例,是防止银行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聂梅生主张把直接投资炒房的行为通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金融工具加以引导,将分散的、独立的、非专业化的个人行为转化为有组织保障、有抗风险能力和专业化保证的投资行为,减少用个人消费信贷的投资行为和银行风险。她透露,目前银监会等部门正在启动发展廉租房信托基金试点。通过引入的信托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发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疏导部分中长期资金投资房地产的需求,拓宽资金渠道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好方式。

24小时热点>>
观点时评

信托融资圈地或已到梦醒时分

开发商希望通过信托来支付或储备地价款的黄粱美梦,恐怕已经变成了现实中不可能的任务。

·京版“国十一条”落地 观望时代的结束

·重出江湖的土地协议出让

·一周评述:热钱冲击下的海南

企业资讯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 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