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博鳌文档 >

>

>

正文

房价走低上海地产商酝酿突围
作者: 2005博鳌房地产论坛     来源: [ 第一财经日报 ]

  博鳌房地产论坛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启迪思维、发现新势力的思想策源地。今年的论坛更是达成了直面变革、在变革中生存发展的共识。当调控的力量迅速沉淀,并释放出更为巨大的效应时,上海的国有企业没有因此故步自封,二、三线的中小开发商们仍然没有放弃希望。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主动积极谋变。今日博鳌是为见证。

  在2005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来自宏观调控"风暴眼"的上海房地产开发商们没有忘记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奶酪。似乎一夜之间,上海的房地产开发商迷失了享用几年时间的奶酪。为了寻求突破,他们必须面对"'走出'还是'留在'上海"这个再次被推到眼前的现实问题。

  市场由暗降转向明降

  上海在此轮宏观调控中处于"风暴眼"的位置,这更加加速了开发商资金流向外地的步伐。

  7月,上海已经进入了激烈的价格"巷战"。持续浓厚的观望气息让更多的楼盘销售放缓,7月底,位于浦东三林的环球o翡翠湾以7180元/平方米、均价7800元/平方米的低价入市,其对面的楼盘销售基本都在9000元/平方米以上。这一定价大大出乎分析师们的意料之外。

  对于绿地集团旗下同样位于浦东的崴廉公寓,集团总裁张玉良对本报记者谨慎表示,去年最高销售价8800元/平方米,均价8000元/平方米,今年无论如何,销售价格不会高于去年的最高价,这是去年第三季度的水平。

  在此次博鳌论坛上,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此次上海的房地产调整,如果房价能够降到去年第三季度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说明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依然有专家预测,经过这一轮的暗降,开发商已经将内部认购、集体团购、变相打折以及低价开盘的营销模式全部应用了起来,接下来的价格战将主要集中在大幅度的降价方面。

  从一开始的不承认降价,到现在连万科、大华等企业都承认销售量下滑,开发商的确感受到了销售萎缩带来的回款压力。

  上海三盛投资集团总经理陈惠湘也感叹,佛山的颐景园项目的销售回款减轻了集团整个的资金压力,因为同一阶段,上海的项目销售速度的确受到了影响。

  资本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事实也表明,在楼市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一些二、三线城市受到影响较小,开发商在当地的楼盘销售和资金回流都比较顺利。外地市场正在成为上海开发商,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不可或缺的选择。

  资本追逐利润。上海近几年房地产发展速度让不少房地产企业都获得了超额的利润。之前一些企业只是意识到在上海开发房地产风险相对较高。最近几个月,这些企业开始忙于选择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进行房产开发。

  一些开发商认为,和上海相比,不少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发展刚刚起步,几乎没有泡沫,而居民又有较大的潜在需求。在这些城市进行房产开发是比较稳妥的企业扩张战略。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复地集团签约售出总建筑面积约为183727平方米,当中逾60%来自上海以外城市,包括北京、武汉、南京及无锡。

  记者从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截至200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中了解到,复地集团共有25个在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82.8万平方米,其中上海以外的城市占45.59%。期内,集团共有新开工10个项目,建筑面积约为89.6万平方米,上海以外占55.68%。

  复地集团总裁范伟对本报记者称,2005年下半年,复地集团将继续推进上海以外地区的发展,包括北京、武汉、南京、无锡、重庆及其他有潜力的城市。

  相关报道

  绿地选择走出上海

  "上海真正的一手房成交量减少50%到60%以上,外地市场成交量减少40%左右。"站在发展商的立场,上海绿地集团总裁张玉良判断说,"现在这个状况我认为已经非常严峻了"。

  宏观调控之后,张玉良是第一个站出来对市场作出判断的上海开发商。他代表了很多开发商的看法。

  他分析说,上海市场如果有正确的引导,9个月内可以结束观望,11月1日开始,楼盘的销售情况就应该有所恢复,即使差一点,在年底之前市场的复苏也会逐渐出现。但是楼市的回升期还要一段时间。

  同时期,7月31日,上海绿地集团投资30亿元兴建的徐州"绿地世纪城"开工奠基,这是上海房地产企业首次进入徐州,也是徐州兴建的规模最大的综合居住区。这是绿地集团实施房地产开发全国性战略之后,进入的第17座城市。

  目前张玉良对于绿地集团接下来的战略发展已经和1月份的说法有微小的不同,他明确表示要向二线,甚至三线的城市发展。而半年前他还表示要在长三角以及省会城市长远发展,上海更是要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

  这种战略制订并非师出无名:"在上海销售量萎缩的时候,徐州还有人排队买房子。销售情况完全不一样。"张玉良继续对市场作出判断说:"外省份两三个月之后,观望气氛就基本上可以结束,而进入正常的销售状态。"

  城开选择保守扩张

  "上海本土开发商缺乏向外扩展的冲动。"上海城开集团总经理倪建达在博鳌论坛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直属于上海徐汇区政府的上海城开集团依然是国有独资企业。他们所面临的市场压力和上海绿地集团以及复地集团略有不同。在倪建达看来,从上海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走出去,压力会比较大,因为上海市场成熟度高,消费者成熟,整体供需两旺,而异地市场的透明度不够高,政策风险比上海大。

  "外地的这些城市只是上海城开的战略补充。"倪建达表示。在他看来,只要当地要有好的项目和好的团队,上海城开就会选择进入。

  "上海城开不会像绿地、复地一样向外扩张,因为财务政策是相当稳健的,所以选择相对保守的向外扩张战略。"倪建达坦言。

24小时热点>>
观点时评

信托融资圈地或已到梦醒时分

开发商希望通过信托来支付或储备地价款的黄粱美梦,恐怕已经变成了现实中不可能的任务。

·京版“国十一条”落地 观望时代的结束

·重出江湖的土地协议出让

·一周评述:热钱冲击下的海南

企业资讯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 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