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博鳌文档 >

>

>

正文

地产巨头博鳌纵论宏调下的地产
作者: 2004博鳌房地产论坛     来源: [ 信息时报 ]

  8月7~8日,来自国内地产行业的数十位地产领袖,在海南省博鳌,纵论宏观调控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

  2004年,宏观调控再度降临,中国房地产业将何去何从?房地产信贷和土地政策将紧缩到何种程度?是否将重现10年前的产业低潮?8月7~8日,来自地产行业数十位地产领袖,在海南省博鳌激情参与中国地产智慧尖峰对撞的顶级盛会,纵论宏观调控下的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

  广州富力地产集团董事长李思廉:房地产发展与城市经营共创双赢

  从大势来看,多数全国性品牌地产商经过10多年的奋战,不管是对土地政策还是金融政策,均有很好的免疫系统,管理优秀的企业还有较强的预警系统,能适时做出反映企业策略的调整。此外,整个市场外部环境也成熟起来了,多种途径、渠道可相互补充。如资金不足可找基金机构、可上市融资、可寻找民间资本、可寻找合作方等等,路子很多。当然在这一环节中,肯定会有免疫能力差的企业倒下。但市场自有后来人,一批优秀的中小型企业无时无刻都在虎视眈眈,为晋升到"蓝筹"企业卧薪尝胆,努力竞争。

  除融资外,地产开发另一个环节是土地的问题,土地释放的规范化可以说是大型房地产商共同努力,或者说大家最愿意看到的一个局面,通过新一轮的收紧土地,规范化、公开、公正的好处立刻体现出来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还可以四处发展,向全国各地寻地或与手上有土地资源的机构合作,这使流散在暂无开发能力的企业手中的土地又一次回归到市场上来。

  这只是表面的一种改变,如果从经济学甚至哲学的层面上来解释,或许更有趣一些。很多人将这次宏观调控看成是洪水猛兽,属于一股恶势力,从恩格斯赞赏黑格尔对恶的认识和理解上我们也认识到了,这股恶势力是改革的先锋和动力,有破坏的一面更有建设与光明的含义。对房地产行业的功效主要体现在"过滤"与"固本强基"。

  作为本届论坛广州发展商的代表,在感到荣幸之中,同时希望可以与在座朋友共同探讨富力地产集团10多年来的发展模式,以及广州特定的市场氛围。从本届年会主题升华开来,我认为抓准了城市化发展的脉搏,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就可获得长足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上。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房地产业更是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州开始了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并进的城市化进程,为众多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发展良机,富力地产集团正是在这一时期创建的。

  李思廉言论精选

  企业可以参与到经营城市的机遇中,尤其是房地产企业,我们始终认为,在体制转型的今天,在政府开明领导下的今天,经营城市的主体已不仅是政府,还有一个庞大的、充满活力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适者生存、强者恒强,良性的竞争使每一个优良企业都能保持持续而有个性的进步。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发展商都希望公开土地信息

  国土资源部2002年4月3日出台的第11号令就是为了防止土地交易中的腐败,而限制所有的地方政府;同时,报纸上公开土地信息,所有的地产商都欢迎做这种公开透明的土地提供方式,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信息不透明,而是没有持续性,没有一个整个年度或者较长时期的可供应土地的信息。这样就变成了局部信息的透明度,被全部信息的透明度所掩盖,没有全部信息的透明度,就造成了垄断价值的提高,而这种价格的提高,就成为现在市场上大家所看到的,我们拿地成本的上涨高于房价上涨,最终形成了土地价格的增长和房价的增长。

  在1993年宏观调控的当时,恰好是我们刚刚进行企业发展建设改造的时候,1994年我们采用合资的方式,引进外资投资,1996年在香港、加拿大成功上市,前后筹集到5亿多美元,这样一个过程恰好说明,每一次宏观调控,对一些态度不太明显的企业恰好是一个危机,而一些企业则会用这个危机去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我想,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将有更多的发展商从小变大。

  任志强言论精选

  这次宏观调控只是希望把投资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希望投资降低,或者是越低越好,所以我想面对这样一次新调控,中央政府会考虑发展商的,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也许有更多的发展商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在这次宏观调控中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发展比较好

  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是从4月底开始的,本次宏观调控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可以归结行业资金性的特点,土地的经营凸现资金密集,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我觉得主要是三类,精英公司受到严重影响,所谓的黑马应该靠着的,假定市场高速发展,精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当前,对宏观调控持普遍的观点是:宏观调控有利于行业的发展,螺旋上升的周期性,趋势是上升的,所以大的形势是对每一个发展商创造了机会,只是如何把握的问题。所以说,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的健康发展趋势是比较好的,它基本上是投资增长的趋势,有一个回落,市场有减少,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剪刀差,投资的速度下降,供给在减少,需求的水平在持续的保持。

  王石言论精选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的宏观调控见效非常明显,市场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我们看到了由于土地的供给减少了,而房价则在持续稳定的上升。

  SOHO中国联席主席潘石屹:"8·31"政策让市场化企业机会更多

  国土资源部今年3月31日下发71号令文件,文件规定在中国的土地上将采取出让招标的方式,即所谓的"8·31大限",这是对发展商影响非常大的事情,我本人是支持这个文件的,理由是作为国家的土地在交易过程中,要公开。这样对所有竞争者的机会是一样的,无论是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外国企业。

  在这两天会议上,有很多同行在谈"8·31大限"对房地产的影响,常常容易下这样的结论:大公司认为没有问题,中小企业要想办法。我觉得这是错误的观点。对于"8·31"政策的出台,如果你不是市场化的企业,可能在大限的时候失去你的市场份额,如果你是市场化的公司,可能给你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机会。

  潘石屹言论精选

  土地市场化,对于房地产发展商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非市场化,则会造成与政府关系比较密切的企业,更容易拿到土地。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很多媒体说我跟任志强联合起来反对这个政策,可能是我说话的时候,记者没有听清楚,其实我是支持的。

24小时热点>>
观点时评

信托融资圈地或已到梦醒时分

开发商希望通过信托来支付或储备地价款的黄粱美梦,恐怕已经变成了现实中不可能的任务。

·京版“国十一条”落地 观望时代的结束

·重出江湖的土地协议出让

·一周评述:热钱冲击下的海南

企业资讯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 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