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邓敏华 近日,仁恒置地公布了第一季的运营数据,截止到一季度末,仁恒置地未确认的预售合同销售额为13.9亿新加坡元(约人民币68.5亿元),同比去年上升18.6%,2010年的预计销售收入锁定率已达到80%。
盈利倒退
仁恒置地表示,集团的平均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大约27.4%,从每平方米19650元上涨到了20050元/平方米。
在销售强劲背后,仁恒置地减缓了开工的力度,在一季度,仁恒收入同比下滑7%至1.73亿新加坡元,主要是因为交付建筑面积小幅减少2.9%至32662平方米。由于收入的减少,在2010年第一季度仁恒置地实现净利润1900万新加坡元,同比下滑23%。
一季度主要的贡献来源是上海仁恒河滨城三期,占期内物业销售收入的47.7%左右。此外,南京的仁恒国际公寓、苏州星岛仁恒(联排别墅)和珠海的仁恒星园二期一标段分别贡献了房地产销售收入的24.9%、12.1%和7.7%。
期内,由于高利润率的仁恒河滨城占去年同期销售收入的80%以上,今年却只占到48%,导致仁恒置地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4.1%缩窄至57.2%
在交付面积减少的同时,仁恒置地手中还持有大量的现金。截止到3月31日,仁恒手中持有现金13亿新元。截止到2010年3月末,该公司的净负债为9.3%。进入4月份,仁恒顺利发行了3亿美元的债券,极大地补充了集团的资金。仁恒表示,该笔贷款将用于购地支出。
受困新政
仁恒表示,二季度集团将继续推出上海运杰河滨花园二期、苏州星岛仁恒(公寓)、天津仁恒海河广场一期和珠海仁恒星园二期的新项目。
4月份,在普通住宅成交低迷的情况下,上海高端住宅成交量上涨,全市单价5万元以上的项目成交量7.08万平方米,比上月上涨214.15%,成交均价6.67万元/平方米,比上月下跌5.05%。其中浦东新区高端项目继续独领风骚,仁恒置地旗下的仁恒河滨城在上海高端住宅销售名列第一。
强劲的销售支撑,从去年9月开始,仁恒置地一直积极地收购土地。先是收购上海外高桥和成都攀成钢的打包地块,使公司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增加553000平方米左右,从今年年初开始,仁恒又收购了三亚海棠湾和上海青浦区的另两幅土地,土地储备增加402000平方米。
然而,中银国际分析师田世欣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仁恒一半以上的销售是在上海,政策对其冲击比较大,在新政后,仁恒的股价一跌再跌。
截止到2009年末,仁恒的总储备达到423万平方米。上述人士指出,房企的土地储备规模过小,如果土地政策和目前高企的土地价格发生变化,公司较小的土地储备将很容易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