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监管思路的转变是没有问题,但要达到目的、要解决问题,还需要时间。”王敏总结道。
“土地政策”
当然,房地产市场形势出现逆转,“土地政策”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王敏介绍说:“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们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一步步从严,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严禁开发商囤积土地。”
国家在房地产信贷方面控制,打击囤积土地,今年年初出台的国务院文件已经明确,“土地两年不开发就无偿收回”。
开发商在去年疯狂的情况下买地,一个个“地王”不断现身,最高地价不断刷新,但是随着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强,土地和税收政策的调整、货币信贷的规模控制、上市融资难度加大等等,加上股市暴跌,多方面政策的叠加效应造成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条断裂的风险。
于是,“地王”们的土地要么开始晒太阳,要么选择退地。但是,大多都坚持着不肯卖地。
“很多的土地高价买来之后,短期内没办法开发也没办法转让,无法出售,也等于被套牢了。”
开发土地第一迫切需要的就是资金,但是现在资金在哪里?针对这个问题,王敏认为:“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在走下坡路,谁愿意给你钱冒风险?”
第一个是银行融资方面,现在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融资很困难,如果房地产企业还能在银行融到资金,那已经算很有本事了。
第二个路径是股市融资,广东有一些大的房地产公司,在境外上市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阻力。
还有一个关键就是销售回款。业内业外说到目前的楼市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量价齐跌”,销售回款也出现问题。如果再加上土地储备占款,就更成问题。
“洗牌”
“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整已经开始。”王敏总结指出,“如果房地产市场调整得过深,调整过度了,就会造成大起大落,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调整应该是“大鱼吃小鱼”,或者说适者生存——“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是,如果继续如此严厉的调控下去,不单单是小鱼死掉了,大鱼也会一起死掉。”
王敏指出:“房地产市场如何洗牌,怎么去规范它,这是下一步的问题。至少对待房地产市场应该是有保有压的政策,应该让一部分大的有实力的管理好的房地产企业存活下来,一些比较小的、决策有失误的、项目品质较差的房地产企业被淘汰掉。”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就不单单是从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房地产“量价齐跌”也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问题,但是如果房地产跌到一定的程度,资金链断裂,出现“断供潮”的话,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危害就会很大,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前车之鉴。
·碧桂园中报:净利润10.2亿 同比降29% 08/08/12
·中海7月销售同比跌3成 发展将减速 08/08/13
·苏宁环球澄清上海“地王”退地事件 08/08/12
·中介市场成交低迷 中原地产“逆市扩张” 08/08/12
·俄格冲突美元受惠 08/08/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