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抵押贷款协会:为英国抵押贷款行业的贸易协会,英国约98%的住房抵押贷款由其会员提供。其成员主要包括银行以及其他抵押贷款提供商等。
Jim Cunningham:英国抵押贷款协会高级经济学家,主要从事经济和信用风险方面的研究。曾任职巴克莱的英国经济研究主管以及曾任职波特曼建筑商协会,从事集团信用风险管理。
“英国比我们更可能遭受损失,这是由于英国有更多的利率可变的按揭贷款。”在格林斯潘看来,面对信用危机产生的影响,英国比美国更加脆弱。那么,当美国已有200万住宅因未如期付款而被收回,数百万人正在竭力偿还贷款时,英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
1月底,本报记者在伦敦专访了英国抵押贷款协会的高级经济学家Jim Cunningham先生,一探英国抵押贷款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今年英抵押贷款市场将萎缩数百亿英镑广州日报:格林斯潘说,面对信用危机产生的影响,英国比美国更可能遭受损失,这是由于英国有更多的利率可变的按揭贷款。请谈谈次债危机对英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影响。
Jim:我们不应该将英国抵押贷款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应该多考虑对部分市场的影响,因为这些市场将会通过不同的形式被影响。次债危机将通过不同的筹资渠道,影响所有的借款人,并将影响抵押贷款的定价等。
广州日报: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抵押贷款的门槛也会比以前更高,消费者更难借到钱了呢?
Jim:抵押贷款的政策是被收紧了。而因为银行间市场的筹资成本增加了,所以,整个英国市场上的抵押贷款利率不得不提高。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中大多数也就是这个市场的主流并没有比以前更难借到钱,只是对于一些购房用以出租的消费者来说,贷款会更困难一些。
房地产交易量将比去年减少15%~20%
广州日报:这是否足以导致英国抵押贷款市场规模大幅收缩呢?
Jim:根据我们乐观的估计,由于筹资的危机,有不良信用的消费群的贷款水平很可能会被减半,去年300亿英镑的贷款量,今年预计将缩水一半降至150亿到160亿英镑。同样,一些购房用以出租的消费群的贷款额也将降低。这些都将拉低今年整个市场的贷款总量。去年,总的贷款额度约为3620亿英镑,今年可能只有不足3400亿英镑,或者更低。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影响房地产市场。
广州日报:会导致房价大幅降低吗?
Jim:最近的预测是交易量将比去年减少15%~20%。不过,英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是比较坚挺的,如果有波动导致交易量减少,价格还是具有一定的刚性。概括地看,与2007年年底相比,2008年年底价格可能微降也可能微升,但幅度都不会大。
一些抵押贷款机构将不得不离开市场
广州日报:一些抵押贷款机构的现状是否已比较艰难呢?
Jim:市场在变化,一些贷款机构正在离开这个市场,这种局势在2008年还将继续。解决的方法,就是贷款机构要找到其他的渠道融资。不过,目前,英国的抵押贷款市场还没有出现显著的问题。
广州日报:有英国机构预测,2007年,有1.9万家庭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被银行收回房子,流离失所,今年这种情况会更多吗?
Jim:根据我们的预测,今年这一数据会上升到4.5万。
广州日报:如果贷款人的负债能力进一步恶化,英国是否也会上演美国那样的危机呢?
Jim:美国是问题的根源,而英国发生的事情是由美国所发生的事情引起的。英国整体经济会受抵押贷款市场的影响,抵押贷款利率水平将影响房地产价格。这些都会对消费者的信心产生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了显著的衰退,会对英国出口等产生影响,但我不认为英国经济会出现衰退,只是经济增长可能会减速,可能从3%~3.5%的增速降到大概1.5%。失业率会增加,CPI也会面临上升的压力。不过,短期看,我们会比较担心工资能否与物价同步上涨,过去10年,我们惊奇地发现工资的涨幅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相对于物价的上涨,实际收入水平是降低的。
当事情看起来太美妙时,是难以维系的
广州日报:中国的抵押贷款市场还在起步当中,您对如何规范、快速地发展这个市场有何建议?
Jim:我理解,中国的抵押贷款市场将快速地、在很大范围内变动。至于如何变动,要很多因素综合考虑,如将取决于人们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等。估计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产品。每个行业的监管结构将决定这个行业的走向,如果在中国此刻监管非常严格,那么,发展的方向就是放松监管的结构。
广州日报:次贷危机对抵押贷款的参与者和消费者有何启示?
Jim:当市场和市场中的机会快速变化时,监管者必须非常强大,必须有基本的风险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当一些事情看起来太美妙时,是难以维系的,这时就要思考一下其长远的意义。
·左农:限价房是战术性措施 08/02/20
·两个柏林 08/02/20
·土地调查十年轮回 08/02/20
·成都楼市怎样“拐”? 08/02/20
·实行限价房政策绝不是搞平均主义 08/02/2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