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博鳌文档 >

>

>

正文

博鳌地产论坛侧记2004长夜未央风雷激荡
作者: 2004博鳌房地产论坛     来源: [ 每日新报 ]

  房地产论坛梅开四度,2004届年会择日8月6日-9日,业界领军人物聚首在海南小岛博鳌,其间言辞尖锐,出语惊人,刀光剑影,会议大厅座无虚席,大江南北业界众人情绪激昂,掌声如潮。

  在酷热的天气里,向行业寒冬发问

  当波音客机巨大的羽翼掠过海岸线,辽阔的海域又跃入视野,从舷窗望下去,宝岛海南正在向北方的客人们展开平坦的腹地。8月6日下午从北京起飞的这趟航班,载来了京津一带房地产圈的企业界和媒体人士。8月正是海南最炎热的季节,然而8月的地产论坛却聚焦行业的低潮与冰点,"宏观调控"成为本届大会的主题和权威人物发言的关键词。

  人们探询和追问:2004,会不会成为中国房地产重陷低潮的拐点?万科王石的发言题目是,宏观调控下地产商的发展之路,其目的是指点迷津,开出药方。华远任志强的论题是,中国现有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其意图是追根溯源,点出土地政策的调整触发了行业的巨变。潘石屹的思考是:我看8·31大限,孙宏斌的思路是:顺驰如何将每次变化转化为机会。

  从与会嘉宾的名单中看出,中国房地产界的明星企业家和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一不传达了业界的焦点和心事。大会组办方表示:今年论坛比往年似乎更受欢迎,与会嘉宾阵容齐整,代表了市场真正的力量。

  我们发现,2002年博鳌论坛话题曾聚焦"过热"和"泡沫",2003年主题是"政策紧缩",2004年则专论"宏观调控"下的是是非非。可以说,每一届年会都瞄准了行业的普遍焦虑。那么,今届面对"宏观调控"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话题,开发商们是见风转舵还是按兵不动?---恐怕取决于各家公司的行事风格和战略方向了。在突变的时候,还将考验参与者与博弈者的谋略和智慧。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没有过的地域间移民和大规模城市化。岁寒知松柏,博鳌论坛择机而动,这一舞台恰似一个透视地产界众生相的广角镜。

  8月7日,博鳌论剑,今夜无眠

  开幕首日晚间的2004年度中国地产风尚典礼,是本届大会的华彩乐章,受当晚球赛的影响,典礼推迟到晚10点半。会址索菲特大酒店曾经是博鳌亚洲论坛各国贵宾的下榻处,在济济一堂的金碧大厅,中国地产界的大腕名流走上了领奖台。当然,最吸引眼球的压轴大戏是领奖典礼之后的对话节目。显然有主办方的一番用心,王石、刘晓光、任志强、李思廉和孙宏斌等五位大腕组成了压轴大戏的钻石阵容,令人一睹巨星风采:风范儒雅的王石,桀骜不驯的任志强,看似张狂实则直率的孙宏斌,还有笑看风云气度洒脱的刘晓光和大气内敛的李思廉,都各具看点。特别是王石和孙宏斌的明争暗斗,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当晚现场气氛火暴,时时掌声雷动。

  很短的主持人提问后,对话节目进入现场观众的自由提问时间。接连几个问题都是指向顺驰孙宏斌,老孙倒是气定神闲,各个击破。未料王石一旁似受冷落,竟探身拦住话头,说道:"请提问者把话题也放到其他公司的身上,不要都是问顺驰的,那大会岂不成了顺驰发展研讨会了?!"接着,任志强也借着宏观调控的题儿,语重心长,似在暗中规劝孙宏斌:发展规模要控制,弓不要拉得太满,好比7个锅盖要盖10口锅,现金流不可太吃紧云云。倒是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刘晓光作壁上观,微笑不语。还有一直沉默的广州富力老板李思廉最后做总结,挽回了几个争斗者的和气,他说:"如果孙宏斌那里今年真能做到100亿元的销售额,那正是王石万科和我这里销售额的总和,的确算得上地产企业里的第一了。"语气是和事佬,细品还是有倾向。

  台下诸看客见台上兵来将挡,煞是好看,几个回合下来,不觉时间已至午夜。经过两位主持人的百般阻拦,观众提问才算刹住车。0:30,对话节目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别以为几位大腕台上打得热闹,实则最懂得"和气生财",到了台下又握手言欢,且谈兴尚浓,于是相邀到了博鳌小镇的夜市,在烧烤饭桌上又畅谈到了凌晨三点。

24小时热点>>
观点时评

信托融资圈地或已到梦醒时分

开发商希望通过信托来支付或储备地价款的黄粱美梦,恐怕已经变成了现实中不可能的任务。

·京版“国十一条”落地 观望时代的结束

·重出江湖的土地协议出让

·一周评述:热钱冲击下的海南

企业资讯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 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