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绿新闻会实录 宋卫平:永远都不会退出绿城
时间: 2014-05-23 20:18:57    来源: [ 观点网 ]

我不退出绿城,因为我已经退不出绿城了。绿城前面20年是割不断的,绿城是我这些同事们一起打造的,永远退不出来。

  观点网 5月23日,融创绿城就股权洽购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绿城中国联席主席宋卫平,绿城中国行政总裁寿柏年,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汪孟德出席了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宋卫平大谈楼市担忧,相比之下向来活跃的孙宏斌显得沉默了不少。

  宋卫平表示,不排除两年内再次减持绿城股份,主要看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在是房地产最困难最危急的时候,如果再这样往下走,房地产行业要崩掉了。如果再没有积极手段,就会积极下滑。中国经济碰到的问题千万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要采取新的手段,不然会继续下滑。他说:“有太多的理由要重振中国的经济,我觉得中央快要采取新的动作重振经济了。那个时候,寿总和我就可以在绿城中管的更少一些。”

  然而,对于以后会不会融创全购绿城?宋卫平称:“不好说,到时候再说吧,一切皆有可能。”

  而对于出售股权是不是对现有房地产市场的无奈?宋卫平表示,出售股份的原因很多,楼市无奈是其中原因之一,占比30%左右。自2001年调控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不正常,市场不像市场,企业不像企业。这不是市场,已经不适合一般生存能力的企业发展。

  宋卫平进一步表示,什么是合适的市场、标准的市场?市场里面的自由交易,基本信用,交换主体的自由处置权。自2005之后,已经非常扭曲,当然具有超强能力的企业可以继续发展。2008年、2011年之后,像绿城这样的企业,对市场环境要求比较高,针对比较小众的企业。宋卫平对市场极大担忧,他说扭曲市场里面需要超强战斗力的人来带领企业。

  对于为什么绿城要把股权卖给融创而不是九龙仓,宋卫平称,九龙仓现在过去未来都没有作为绿城中国的操作者,这是他们早就与我们交流的。

  宋卫平表示,九龙仓是一家非常保守的企业,香港人管公司和大陆人管在60%以上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内地发展,他的本土化程度,面对大范围员工是不同的。

  就现场媒体提问九龙仓和融创发生冲突最后究竟谁说了算?绿城中国联席主席宋卫平笑称,肯定我说了算。

  “我只会赞同对社会、客户、产品负责的团队,只要靠谱我就会支持,我会积极与团队沟通,万一真的会出现问题,最终还是会以股份为主,当然有比股份更大的东西,比如天就比股份更大。经过这么多年合作,取得一致是我们的能力。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3个和尚没水吃。3个团队各负责,融创的团队、效率得到体现,九龙仓的稳健可以体现,我们对客户、产品负责也会体现。”宋卫平如此说道。

  然而对于为何选择融创接手绿城,宋卫平认为,这是1+1变成了3-5,融绿平台合作的顺利,两年的磨合,老孙可以得到90-95分。从项目开创的质量、指标等方面做的都很好,特别是上海,苏州桃花源管理的很好,这已是国内的一个孤品。融创作为操盘者我们对于品质是不用担忧的。

  宋卫平把孙宏斌称为合作者、朋友及兄弟,他表示,我们在中国TOP10企业中,企业的领袖中选择了融创,选择了老孙。我跟寿总(绿城中国行政总裁寿柏年)加在一起已经有120岁了,所以我们面对艰难的市场、行业,有理由有必要把这么一副担子交给融创,他们的激情、效率值得我们信任。

  对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以每股12港元接手绿城,孙宏斌表示,仅绿城的品牌就值200亿,每股12港元就等于我们只买了绿城的品牌,土地和房子都是白送的。

  关于价格,孙宏斌认为定价的时候基本和股价没有关系,这是净资产,不可能打个折的。如果是按照净资产的话,我们觉得就挺合适的,价格在13港元左右。现在以每股12港元就等于我们就买了品牌,土地和房子都是白送的。

  孙宏斌强调,这几年没什么企业跟绿城品牌可以相比的。前几年星河湾、龙湖还可以一比,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倾向于刚需,快周转。

  对于未来,宋卫平表示将舍弃之前的重资产开发模式,把精力撤出来,用于本来就在做的养老、农业和代建上。以后将不使用原有的“绿城”品牌,而是有可能使用全新的品牌--“蓝城”。

  宋卫平谈道:“未上市资产包括代建、养老和现代农业,所有业务加在一起,比重只有上市公司的1/4或1/5。但是我会把它做成中国最好的。以后我也仍然会做房地产,包括产品研发。”

  不过,他强调,“养老再卖给孙宏斌是不会有机会的,因为我一定会做到底,做到最好。做到300-500亿的销售额,应该不会是困难的事情。养老产品的品质会和绿城一样。丢掉了一个做传统模式的宋卫平,找到一个世界最好做养老的宋卫平。”

  以下为融创绿城新闻发布会现场提问环节实录:

  现场提问:第一个问题是想问一下宋总,您出售股权的原因是不是也是因为您对于现在楼市现状的无奈?跟您自己对于房地产的理想有一些出入?

  宋卫平: 这次出售股份的原因有非常多的,对市场的一个担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在里面所占的比重可能是30%左右。自从2001年的调控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不正常,市场不像市场,行业不像行业,企业不像企业。这不是市场,已经不适合一般生存能力的公司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里面,才能够对于生存和发展。

  什么叫合适的市场?什么是相对标准的市场?我相信任何学经济学的人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市场里面的自由交易和基本的信用。在这个市场里边进行交换的各个主体的自由处置权。像这些在房产行业里面经过05、08、11年的调控之后,已经变得十分的扭曲,面目全非,这已经不太像市场了。

  当然,也未必说不像市场里面所有的企业都会不能发展,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具有超强的能力,他们仍然在发展。但是大多数的这个行业里面的企业都碰到了一些经营的困难。我们对市场的环境要求比较高。因为我们客户来源相对比较小众,所以在08年和11年的绿城还是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

  面对这样一个扭曲的市场,需要更强的能力、更强生存能力和战斗力,这个是绿城也是在争取的。但是或许有更好的选择,让那些在扭曲的市场里面也能够游刃自如的,有超强战斗力的人来带领企业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现场提问:宋总为什么选择现在卖股份给融创而不是九龙仓?

  宋卫平:九龙仓是非常受人尊重、非常稳健和保守的企业,他们是标准的港资企业,香港人管公司和大陆人管公司在60%以上的内容和方式不一样。所以九龙仓比较适合在香港做更好的发展,到内地的发展,本土化程度,尤其是它面对整个绿城的五千多位员工的时候,它可能会感到一些挑战和畏难。

  九龙仓在两年前进入绿城中国以后就做过这方面的讨论,我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九龙仓从来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作为绿城中国的操作者,这是很明确的。

  为什么现在卖呢?因为现在仍然是“春天”,再过几天就要变成夏天了,在夏天卖东西肯定不合适的,春天卖比较好。

  现场提问:先问孙总,我记得宋总说过,您答应接盘绿城,答应得非常痛快,但是其中有一个晚上没有睡着觉,大概是绿城的负债率问题,您是怎么想通这个问题?再问宋总,您也曾经提到过如果接盘的人不是融创,您可能会选择万科或者是其他的合作伙伴,您退出的方式和未来对于绿城的责任是不是会一样呢?

  孙宏斌:关于为什么纠结?当然时间很短。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参与绿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第一个刚才你提到的,绿城的项目、城市比融创多很多,管理难度非常大,这是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就是绿城是中国第一品牌,品质高端,就像九龙仓吴主席说的“至尊品牌”,宋总已经把这个品牌带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其实谁来做都会非常非常困难的,我想这两个挑战是包括客户、政府、员工,都是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为什么我这个人想的问题很短呢,真的不是因为我为什么考虑要做这事,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最主要是宋总能选择我们。我昨天跟宋总说,我说宋总这种选择和信任,因为我们合作两年多了,从11年底就开始在上海的平台合作,宋总很信任我。所以我想可能这种信任、这种托付,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了。

  宋卫平:我就顺老孙这个事往下说,在去年千岛湖会议的时候,我大概算了一下1+1变成3-5,融绿平台合作的顺利,以及在这个合作过程当中融创的团队、老孙的个人表现都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大概是90分到95分,在一个企业运营能得这样的高分已经不容易。融创团队为主管控的融绿平台所操作的那些项目从05、09、12年,从开发的指标上面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上海。

  在苏州,我也去看了融创团队管控的苏州桃花源,确实那是中国造得最好的房子。所以“无出其右”,桃花源作为中式园林风格的一个作品,它到现在为止是一个孤品,已经超越了绿城的团队所打造的其他同类的项目。所以,在这个案例里面可以看到不用为融创成为绿城一个大股东,变成一个操盘者,一个运营者,对品质的下降是不用有太大的担心的,这是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跟老孙和融创的合作过程里面,他们的理解、信任,超越一般的商业合作伙伴,已经变成合作者,又是朋友+兄弟,有这份信任在里边。所以,我们才会在TOP10里面选择的融创,选择了老孙,这不是一般的选择。

  因为这毕竟是20年的心血,也是五千多名员工,也是100万左右的我们的业主和我们的服务对象,这是很重的一个担子。我跟寿总加在一起已经有120岁了,除以2也差不多60岁。面对很艰难的市场、很艰难的行业,我们有理由、有必要尽早地把这样一副担子交给老孙和他的团队,他们的激情、梦想、效率,是绿城得以继续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依托。

  在TOP10这些领导人里面,同样也有值得我尊重、学习的对象,但是我跟他们都不太熟,所以就很自然的想何必舍近求远,何必舍弃一个很好的兄弟和合作者,去导入其他的合作者。所以很自然争得了九龙仓的同意,经过几轮磋商,九龙仓也完全明白和理解,刚才寿总读的吴主席的信里面已经充分表达了这个意思。

  现场提问:因为绿城现在的结构非常有趣,两个联席大股东,两个联席董事会主席,因为到明年3月份准备时间也不是特别充裕,这种情况会出现多久?如果说九龙仓跟融创之间发生一些冲突是谁说了算?

  宋卫平:如果他们两个人发生冲突,最后肯定是我说了算。

  现场提问:我们知道在资本市场上是靠股份说话的,这个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您和孙总和财务上的一致行动人?

  孙宏斌:肯定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现场提问:我问的是宋总。

  宋卫平:我解释一下,作为一个不管是一个名誉董事长,还是一个联席董事长,我最起码是里面的股东,我只会去赞同一些对客户负责任、对员工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的管理、管控。不管是融创还是九龙仓提出来的,只要靠谱我就会支持,如果相互之间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会认真的沟通,充分去考虑各个董事、各个股东不同的看法,最终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

  如果有万一的时候,当然是要以股份作为一个管控的最主要的依据,这个道理我是懂得。但是天下比股份还大的东西还是有的,比如说天就比股份大,道理也比股份大,如果那个时候还不行,我们再买多一点的股份再说话也可以的,这个情况、概率并不是很大,但是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你拷问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拷问太简单了一点。

  现场提问:双大股东的情况很少,在一线的开发商只有你们一家,这个是权宜之计还是会长期存在的局面?

  宋卫平:我也知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以我们的年龄和资历,加上我们的沟通和真诚和善意,我们可以化解这种比较有问题的股权架构,在这个里面有效的问题,我认为目前的设计里面各负其责,比如说融创的核心的运营能力,将会在绿城这里得到非常好的展现,九龙仓的稳健也仍然可以得到体现。

  另外原来我这边所赖以把公司做起来的那些基本的准则,也仍然会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因为所有生意人都不敢忘记掉客户,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所以我们对这样一个架构,我认为不应该成为太大的问题。

  现场提问:寿总九龙仓当初承诺的时候,引进一些境外资金,后来没有兑现。包括他们和你们也有一些零星项目的合作,包括你们这次和融创合作也有战略合作,也有战略投资者找过你们,这个是不是你们引进融创的重要原因?

  寿柏年:两位主席刚才讲的,有一个公司更好、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团队来接班,并不是跟九龙仓的合作出现任何问题。第二,我们跟九龙仓合作也非常顺利,因为您理解九龙仓成为股东,就会给我们很多钱,这是不符合资本市场规定的。但是我们去年在九龙仓的支持下,在资本市场融资了25亿美金,这里面也有九龙仓是第二大股东所带来的信任也有关系。另外九龙仓现在也跟我们在大连、萧山以及在寻求新的合作机会,所以还在发展,这点不会因为融创的加盟,也不是由于九龙仓的情况引进融创,更不会因为融创的加盟影响我们跟九龙仓的合作。

  现场提问:刚才您说现在之所以在这个时间出让股权,因现在是春天,我觉得这个可能不太能够说服我们。我们知道现在大家都在说解限,你不觉得春天有点太早了吗?想问一下孙总,对于这么大一笔费用,不知道您对现金流有没有一点担心?

  孙宏斌:作为融创这笔投资我们是有足够的现金流在账上面,大家也看到融创13年的财务报告,我们在13年底的时候账上有160亿的现金,所以这笔钱是准备好的,关于这笔支出不会因为融创的现金流的管理和负债率的控制,一切都是在我们的计划和预算控制之内。

  宋卫平:以我们绿城第一季度的报表,基本上是完成第一季度的经营指标,但第二季度发现情况有很大的不同。4月份的销售指标、5月份的销售指标都碰到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在需要转型的环节,在短缺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时候,中国有一千多万家民营企业,他们的生存和他们发展现在不要说发展,他们生存都开始碰到了新的挑战。这个挑战非常的明显,也非常的巨大。这个巨大对房地产市场构成了根本性的影响。

  因为绿城的产品60%以上是企业主购买的,余下40%是由我们的事业和各类管理架构,包括央企、国企里面的从业人员。等到中国的所有的企业都开始要面对挑战,这个挑战在中国以往的发展过程里面是没有碰到过的。

  中国的企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后得到一个基本的发展,面对现在的挑战能不能走出来?需要多长时间走出来?政府将有什么作为?企业本身有什么作为?社会对它们的期盼和对于它们的关爱又是多少?最后决定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你以为是房地产行业自己可以发展的?孙总造房子卖给我,我造房子卖给他?

  这不是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尽可能为保证经济的、舒适的、尊贵的不同阶层的人造房子,等到舒适型和尊贵型的客户开始产生犹豫的时候,他们没有购买力的时候,比如在浙江,温州的客户和台州的客户开始萎缩的时候,这个行业真的面临很严峻的一个挑战。没有人买你的房子,或者买的人不够多的时候,这个时候是要等待的是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就是第二次的改革和开放,对这些中国企业的恢复元气和继续的发扬光大要看市场,连政策都救不了你的命,一定是基本的经济面必须要好。

  我们看到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已经非常深切地看到了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究竟如何解决?需要花多少时间来解决?对不起,在座的人,台上和台下的人,可能都一时没有太好的办法,我相信这个需要时间,需要探索。

  在这种环境里面,房产企业的经营就会变得十分的艰难,这个艰难如果我不是趁着5、6月份,我们今年的经营情况到现在为止还基本是良好的,如果我等到不良好的时候,我就不能够卖这个股权。企业经营状态如果很糟糕,只能跟这个企业同生死、共命运,不能在为难的时候把人家找过来,我们已经做过一次、两次这种事情了,大家对我们的理解和重视,对我们的帮助。

  比如说融创第一个接手和上海、苏州、无锡的项目,九龙仓接手了我们百分之二十几的股份,如果企业再不好,我已经不太说服得了我自己,也不太说服得我的伙伴们再来拿走一些股份,趁着企业还挺好的时候,还没有被宣布说“这是治不好的病”交给老孙,交给九龙仓,这是不地道的,这不应该是我做的事情。

  尤其是老孙,对房地产这个行业里面的经营,他是越是艰难、越有斗志办法的人,最起码他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可以接现在的绿城,因为绿城现在虽然不是很差,但是要摆脱整个市场的影响,要摆脱整个行业的影响绝非易事,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你说宋总就硬做不到,我也不相信,我也去做这个,但是解决问题需要更加倍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意味着我们在今后五年、三年之内就退不了休,干脆老孙有信心,如果他没信心,就交给我自己去做也可以,非常感谢老孙很短的时间里面,几乎没有加以考虑,当然他晚上回去有没有考虑我不知道,非常感谢他,我相信我卖这个公司的股权,另外你总有一天要放手的。

  现场提问:宋总刚才说内地房地产市场现在不正常,孙总说绿城也不好,为什么融创在这个时候入主绿城,主要看重绿城的什么,初衷是什么。融创的代价相当于每股12港元,但是绿城的股价只有8.18港元,中间的差价很大,融创怎么说服股东通过这个收购,宋总余下的股份有没有再出售?

  孙宏斌:第一不是我选择的,是宋总选择的。第二对于我来说,别人没有机会,只有我有机会。因为这是中国最好的品牌,过去宋总也曾经说过,有几个公司,比如说像星河湾、龙湖,跟绿城还稍微能有一比,但是过了这几年,通过这几年的宏观调控以后,企业生存都很艰难,什么企业生存还不艰难呢,都做刚需了,都做便宜房子,那些企业日子过的都挺滋润,因为东西很便宜,卖给一个没钱的人,这个还是容易做的。像现在绿城的品牌绝对是“一骑绝尘”,我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愿意,一定会全力以赴。

  第二个是价格,我们定这个价格的时候,基本上跟股价没有关系。因为这个价格是净资产,是帐面资产,不是打折,9折多一点,或者是13%的折扣,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按帐面净资产完全的话,那绿城所有的土地都是按照原价给的,都是十年前、五年前、三年前、一年前都是原价给的,如果净资产的话挺合适的,净资产是13块4、5的样子,如果是净资产是挺合适的。如果是同样净资产的话,这个比那个要便宜,那个时候寿总还收点利息,这次没有收利益。净资产我们还是合适的,而且净资产还打了13%的折扣。这个价格肯定对我们是一个特别好的价格。股权我从来没看,如果股票差得比较多的话,就说明股票太便宜了,说明资本市场的人不懂。这是第一个算法。第二个算法,其实大家都知道绿城的品牌价值就值200亿,我们这次交易的价值相当于200亿,相当于我们就买了一个品牌,土地跟房子都白送了。

  现场提问:在座的白发人可能比较少,我看宋总和寿总是其中最著名的白发人。我要问得是关于养老地产,因为房子不仅仅是造给结婚的小年轻住的,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浙江,如何让老年人住进没有门槛的地产,宋总在这方面有什么体会?

  宋卫平:把现在原有的重资产买地开发,重高端住宅的这块业务在上市公司里面成为主体,把这个难做的题目交给清华的人去做。我们在杭州浙江上学的这些人,更多的去本乡本土,在一些中间层面,大概退休工资,两口子加在一起可以是八千到一万块钱的这些人,去做他们的养老。

  这个养老我相信大概没有机会再卖给孙宏斌了,因为我会做到老为止,我相信绿城哪怕以后去做养老,我一定把它做成中国最好的养老,这点也刚好能够腾出时间来,因为把这样一个养老产品从方方面面,做的更加周全、更加仔细,更加有规模。我希望以后养老房产里面的销售额越大越好,谢谢。但是还是蛮有可能,我今后所做的很多事情里面,如果做的还算比较顺利的话,做到三五百亿的销售额,我想对我不会是太困难的事情,品质跟绿城一样,甚至在绿城原有的品质上面,继续创新,丢掉一个做传统房产的宋卫平,多了一个做中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养老地产的宋卫平。

  现场提问:孙总,刚才宋总讲了很多关于市场和生态的问题,有很多扭曲的地方。你刚才也表达了一定要造好房子,未来还会遇到前些年甚至过去若干年绿城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不知道您对这个市场怎么判断?刚才宋总说他占30%,你占了百分之多少?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您怎么判断?谢谢。

  孙宏斌:我一直对这个市场挺悲观的,大家都知道的。因为经济现在下滑的压力那么大,然后产能过剩是整个各个行业都有的,我一直说地方债什么的都不是问题,问题就是因为地方债是政府的左口袋和右口袋,倒一下就行了。

  但是各个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房产也是一样的,也是产能过剩类似的问题,三四线库存量偏大,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想好是很难的,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现在政策的制定者确实在过去制定了很多很荒唐的政策,现在正在慢慢改,也没有改过来,就让这个行业非常难做。但是我想我对于政府还是有信心,我觉得他们为什么不改呢?如果不改的话,我觉得最近有好转的迹象,但是我想说其实不管在任何市场环境下,我们都会有一个选择来让我们去生存。

  为什么我们当时两年前刚跟绿城合作的时候,九龙仓的主席就问我,说宋总为什么会跟你合作,说你真的是佩服绿城,因为过去几年也是在做高端精品,聚焦在几个城市里面,真的很难,我们学过绿城的项目,北京玉园我去过13次,所以我想通过这几年我们合作,我们确实也学习,也进步,也学到了很多的皮毛,我们继续学习。但是“做好房子”,宋总的理念、价值观,为城市创造美丽,真诚、善意、精致、完美,这是普世价值观,是个性化的,不是全国都是一样的,我们坚持做好房子。当然坚持做好房子不应该碰到这么多的困难,但是我想绿城也有问题,绿城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卖一万块钱的房子跟卖10万块钱的房子是完全一样的标准,花一万块钱跟花十万块钱是一样的,当然我们将来一定还是要做好房子,当然小城市没有很多钱的地方不一定有机会住到绿城的房子,在大城市我们一定会的,在小城市我们可能会把这个标准稍微降一点点。这样的话可能日子会好过一点。

  现场提问:宋总,绿城在香港上市八年,在过去的三年,绿城经历了两次拍卖,您在这个当中有没有什么遗憾,有没有觉得自己做的不妥的,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宋卫平:上市八年之后的感知和感觉,我们碰到这样的经营局面有一部分原因是环境,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经验、能力,都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成长,这是中国企业里面的一个共性的问题。环境是环境,自己是自己,自己从一个现代企业的一个运营管控,你假定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你如何更好的改变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环境里面我们没有更好的利用香港这个资本市场里面能够拿到又便宜、又多的钱,这个问题一下子说不清楚,有机会你到杭州来我们再讨论,我们自己一定是有问题的。

  现场提问:刚才您讲到,就是余下的股份跟寿总的股份,会不会只选择也是卖给融创?还是会持有到什么时候?

  宋卫平:到时候再看吧,我不知道你三天以后会吃什么晚餐。总是要把股份卖给靠谱的人,老孙是一个优先者,也说不定九龙仓也有非常好的管控的人才,都有这种可能性,现在无法算出这个命来,两年有700多天呢,可能是两年以后的事情。

  现场提问:我看到有一篇报道,说是今年3月份你跟投资人有点不快乐,所以才会退出,我想问一下究竟这个不快乐是什么内容?我们也知道孙总接下来要接这个麻烦的事情,孙总接下去该怎么处理更好一些。

  宋卫平:我们可能在产品的判定上面跟不同股东有不同的分歧,我认为中国造房子一定要进步到提供有品质的居住和生活,有品质的居住和生活里面的服务,里面的配套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就是劳动密集型。

  我当时希望我们的物业服务的内容,加上我们的一些养老内容,加上我们一些教育的内容,加上我们商业配套的内容都能够整合到上市公司里面,不但能够提供最好的房子,还能够提供最好生活服务的房地产开发商。

  但是这个过程被拖延相当长的时间,这里面的商务谈判也进行得非常不顺利,我相当的生气,算了,既然这个东西得不到别人的不认同就放弃,因为这个东西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同我才能进入上市公司,因为我们有关联企业,我们要股东无法表决。只能看其他股东的建议,其他股东也很犹豫。

  那个也是我们花了了20年的心血,我不希望这个东西像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儿,不是的,他也是非常优秀的。在这里面的认识一下子没到位,我碰巧没有这个耐心,我碰巧也不愿意去受那个气,就算了,上市公司也不做了,就交给老孙去做,老孙的吵架能力比我强多了。

  现场提问:以前融创是管八个城市,现在要管40多个城市,管理半径会不会有问题?

  孙宏斌:会有问题的,问题会很大,是特别难管的,这是个挑战。但是也没有那么难,其实我觉得有三大块,一大块是在浙江杭州,一大块在山东,一大块在上海。所以没有那么难。

  现场提问:宋总,刚才您和孙总一直在强调绿城苏州桃花源是中国最好的房子,是不是把这个最好的房子继续延续下去做成一个产品系列呢?孙总,融创绿城后期会不会在其他城市也继续推广这样的产品?

  宋卫平:那个房子虽然里面很多产品设计跟绿城有关系,本来融创跟绿城就是合作的,今天无非是加深合作而已,它肯定既是绿城的房子,又是融创的房子。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在融创的管控体系下面做出来的房子,这是你们苏州的骄傲,只不过是杭州人、天津人到苏州造了一些最好的苏州的房子。融创和绿城也不用分,苏杭本来一起都是天堂,是最好的房子,最好的中式苏州园林的那些房子是由天津人、由浙江人到苏州那么好的房子去造出来,我们一定把这样的好房子在全国、全球甚至在月亮上面我们去造。

  现场提问:从20年前宋总15万起家,在城西到杭州现在是全国,马上就要退出绿城中国,不知道此时此刻心情怎么样?另外对于一直追随宋总的绿城的老业主,包括粉丝也好,想对他们说什么?

  宋卫平:首先强调一下我不是退出,我很想退出,但是不能够退出,为什么不能退出,我欠业主好大的情。没有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是没有绿城的,没有那些员工也不会有绿城。在经济领域,在这个行业里面给我们一丝的空间,我们也不会有绿城,欠好多。这样一份情意是要用一辈子来偿还的,所以谈不上退出,既然想明白这一点,你还是要感激他们。

  我今天再次声明我不退出绿城,因为我已经退不出绿城了。绿城前面20年是割不断的,绿城是我这些同事们一起打造的,永远退不出来,所以不要讲这么悲哀的话题,我和客户、团队永远在一起,生生死死。

  孙宏斌:宋总对客户一直很尊重,客户是绿城最大的财富,一直希望我们对客户的承诺一直继续下去,我也特别愿意把这份承诺实实在在做下去。但是我一直跟宋总说,你已经做到100分了,我竭尽全力也只能做到90分,宋总说90分太少了,95分。宋总这份承诺我们会一直努力做下去。

  第二,刚才宋总说老客户,新客户要是有意见可以先发个短信给我,没解决再发短信,这样可能宋总那边的短信量少一半吧。

  宋卫平:一个聪明的商人,他当然应该知道怎么对待客户,所以对老孙的担忧是没必要的。他要想在江湖上混下去,他肯定要对得起融创和绿城的客户,天下所有的人都要对得起。这是商人的基本准则,不用怀疑老孙,也不用怀疑我。人下辈子是不用承担的,只要在世界上一天,哪怕在坟墓里面都会记挂你的大理石。

  现场提问:我想问一下宋总,在未上市的资本里面,接下来的比重是怎么样来分配的?已经听说接下来未上市的资产会叫蓝城是吗,您是怎么考虑的?

  宋卫平:这会剥离部分开发能力针对代建业务,养老业务和现代农业,我仍然会做房地产,我会努力向老孙学习。在绿城之外,我们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研发性的产品,在绿城现在的基础上并驾齐驱,甚至领先一点。

  这一块的比重不是很高,现在所有的业务加在一起,只有上市公司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份额,但是我相信很快可以做到很快,尤其是在养老方面,可以做到全国最好的养老产品。这是变化,变,然后化,把一个绿城变成N个绿城的可能性,把最难的活交给给最能干的。房地产里面最难的活交给老孙,在养老方面和现代农业里面最难的活交给我。在品质坚守方面,对于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坚守。

  现场提问:请问宋总,现在绿城分两块,一块是绿城中国上市的部分,一块是未上市的部分,请问一下以后这个品牌怎么处理?听说现在非上市业务要更名为蓝城。

  宋卫平:绿城这个招牌,这个品牌,在房产开发的业务里面,以后只有绿城中国这个上市公司可以使用,从今天开始。其他服务类里面物业、教育、足球、医院这些不在这里,如果愿意的话,它当然可以继续,因为这个品牌是非上市公司绿城控股转让给,把房产开发里面的品牌转让给上市公司,是这么一个概念。

  为了避免以后的纠葛,养老有的时候会表现成为养老房产的形态,说不清楚。这样就把养老里面跟开发有关联的这块事情,代建,就用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蓝城,蓝是蓝天白云下的绿色,多好,但是你说哪个更好,我认为是蓝城更好一点。

  孙宏斌:绿的也不错。

  现场提问:孙总您以后是绿城中国主席了,宋总就是小股东了,以后这样的大场合我们还能看到宋总吗?

  宋卫平:像这种大会孙总邀请我一定会和他一起来,他这个人有时候还是有点害羞的,当大场碰到一些挑战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紧密地团结在以孙宏斌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周围。

  现场提问:孙总,当初宋总他跟外界媒体说,绿城的房子永不降价,您接手以后,绿城的房子会降价吗?

  宋卫平: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关键了,这也是我想问他的问题。

  孙宏斌:我们两年前在跟绿城合作上海项目的时候,当时我们合作了以后,我们大概涨了10-15%。所以我想我们合作只能涨价,不能降价。当然没有降价的道理,绿城这么好的产品,现在本身卖得也不贵,没有降价的任何道理。个别的项目有点调整也正常,但是原则上是要涨价的。

  宋卫平:我们记录在案,以后不准赖的。

  现场提问:刚才宋总提了很多次苏州的项目是绿城最好的项目,之前宋总来到无锡的时候也曾经对香樟园进行了大力的褒奖,也认为这个项目代表绿城未来的产品,我想了解一下宋总您对无锡绿城香樟园是怎么看的?

  宋卫平:是当地里面最好的房子,有没有“之一”我不晓得。因为那边的很多房子,其他开发公司的产品我并没有仔细去看过一遍,所以不敢下这个断言。

  孙宏斌:可以的。

  宋卫平:这个是老孙说的,不是我说的。但是这个房子即便放到杭州来基本是靠谱的,也算是一流的产品,当然有很多地方可以提升,非常遗憾的一点,提升过程里面,不知道应该怪谁,他们后面很多方案,还有上升的空间。

  现场提问:接下来包括无锡、江阴和宜兴,新的融绿集团是否在这三个地区有拿地的计划?

  孙宏斌:那个地方还是原来的融绿在做,肯定的,苏州也好、无锡也好,都是我们发展的重点。无锡确实是供应量偏大,这点我们会仔细的选择好的地块。

  现场提问:刚才宋总说绿城的五千名员工,九龙仓觉得有畏难,感觉是挑战。我想问一下员工是如何安排的?第二个问题问孙总,绿城其实在长三角的项目主要是高端的,目前的市场状况4、5月份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高端项目改善的是一个重灾区,您会不会担忧这块市场未来会比较难卖,您会采用哪些招数?

  宋卫平:关于我们的五千名员工,您刚才说错了一个词,你自己马上改变,我相信这个改变,永远没有所谓的“安置”的问题,因为我们公司五千多个人,他们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虽然在我眼里面看起来还是有相当不足的成长空间。但是在整个中国的房产行业里面,他们以前就是,现在是,将来都是这个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人才。他们不存在“安置”的问题,这是一个界面。

  另外,不管是董事会的领导,股东里面有些变化,但我们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里面,我们是一个社会的工作者,我们企业文化里面从来不存在跟哪个股东打工的概念,孙宏斌不是,宋卫平也不可能是,我们这个公司的员工是不可能给任何一个人打工的。我们没有香港的文化给老板打工,这不是绿城的文化,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是有信心,有价值系统的,有专业的,然后是认真负责的,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信奉者,是在绿城也好,不在绿城也好,都是最好的工作者,他可以在天下任何一个行业里面做事,作出非常漂亮的事情来,这个问题我只能这么回答你。

  现场提问:刚才您提到对绿城的产品之所以好,因为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团队还是那个团队,也就是说你对现在绿城的团队是比较认可的,您入主绿城以后,您将以怎样的方式来把控这个团队,以使得后期的发展符合您预期的轨道?而在这个过程您又希望宋总以怎样的方式来协助您,谢谢。

  孙宏斌:这个问题宋总刚才已经回答了,不太存在了。因为什么都没变,这个跟上次不一样,上次是绿城跟融创合作成立一个公司,这次是融创加盟绿城,因为过去两年里面我一直是绿城的中层干部,一直管着上海那一块,这次是提拔 ,主要是花钱提拔了,绿城还是绿城,绿城所有的一切都不太有变化,是我们加盟,融创加盟绿城是准确的。

  宋卫平:现在说的好听一点,有没有变化以后也是有可能的。

  现场提问:宋总说从学习的时候开始就只做第一,不做第二,孙总您打算什么时候帮宋总完成这个宿愿?

  宋卫平:我们已经做到第一了。

  现场提问:绿城在杭州已经多年没有拿地,孙总计划什么时候拿地?还有一个问题,现在融创跟绿城都是孙总的孩子,这个项目给谁做,分给绿城跟分给融创的标准是什么?

  孙宏斌:你说的不对,绿城永远是宋卫平的绿城,宋总是这个企业的领袖,是这个企业的旗帜,他也是中国在高端品质地产的旗帜。

  至于说我们融创绿城之间的关系,我们曾经和九龙仓有一个说法。第一个原则,在各自优势区域各自发展。比如说在浙江融创肯定会退出,比如说在山东,我们也不在山东做,我们现在在山东有一个项目,以后做完会退出。这是一个原则。在天津、重庆绿城不一定去了,这是第一个原则,各自优势区域我们各自做各自的。

  第二个原则就是在一线城市我们合起来做,在上海、北京都是合起来做了。

  第三个原则,在南方,比如说在深圳、广州、厦门、福州、南京这些城市,都是以绿城为主在做,我们也入点股什么的。大概这三个原则。

  现场提问:孙总,您觉得您能给绿城带来什么?

  孙宏斌:其实我在去年绿城年会上里面说到,因为融绿合作了以后,融绿平台基本上宋总交给我来管,他信任我。另外把绿城所有的资源都对我开放、支持。这种情况下,当时说我们不能辜负这种信任,我们一定会努力。

  这次这种合作我觉得也是宋总一种格局,一种胸怀,或者一种智慧。这种决定不是谁都能做出来,这种决定不是谁都有胸怀放弃的,这个是20年的心血,我不能对不起这种信任和知遇之恩。

  我能带来什么?我想我自己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很努力的人。去年、前年我有将近200天到300天在旅馆里过的,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宋总也是很努力的人。人可以聪明,可以不聪明,可以有天赋,可以没天赋,但是你要努力,不努力你就成功不了。我所能够做的是以身作则,任何一个领导人以身作则也不能带好这个企业,我努力,我以身作则把我的工作做好。

  宋卫平:他刚才说了,激情和努力,斗志和激情是有的,另外一个战略合作就带动了绿城的品牌,绿城对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和里面沉淀的人才和经验教训,一起为融创和绿城一起共享。

  其实在上个月的销售会议里面我看到一个数据,现在融创是中国房价排名卖得最贵的公司,均价是两万两千多,绿城是两万一千多,得益于在上海的新拿的盘和地,售价在三四万以上,把它的售价拉高了,融创是一个中国制造比较靠谱的、带有高档房子气质的公司了。

  他们很聪明,效率肯定比我高,绿城两千多个建筑师、结构师里面他们选择了一批最优秀的人作为他们的合作,我相信这批设计师们的本事和能力,可以整体上提升他们的设计水平。融创以前的房子不是融创自己不努力,是融创没有找到更好的战略合作资源,这个问题在跟绿城有兄弟般的友谊之后,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们毫无保留跟融创互通有无。

  绿城在过去的两年之内,在融创这里努力学他们所谓的狼性,这个狼性有很多地方我真的不喜欢,我认为都是要改的。江南人是很温柔的,现在有一个名字叫“羡煞”,第一次看见我们的房子就叫羡煞,我们绿城叫“一见钟情”,你说哪个名字好听。

 

  这就是学理工科跟学文科的差别,算计就是计算,美化就叫优化,诗情画意肯定是学苏杭。这里面好在老孙已经表态,他愿意长久住在杭州,我相信从老孙的角度看绿城,看到很多好的地方,也是很清晰。

  但是从我绿城的角度看融创,这的优点非常明显,从我的角度看我们公司的弱点也看得非常明确,让老孙的优点来弥补绿城的弱点,融创在产品品质和服务上面得以提升,效率绿城也得以提升,这是一个谁都不亏的买卖,对社会一定是好事。

  但是这个过程里面有些感情上的问题,客户担忧,老孙刚才表态了,90分、95分,留下还有我在,我可以补上三五分,更重要是绿城几千名员工,他们的主体地位是不能会改变的。我声明绿城不会给任何个人打工的,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没有一个房产公司的领导人值得我们去打工,宋卫平也不值得,孙宏斌也不值得,我们没有老板的文化,只有工作者的文化。

  我想孙总能够很深刻的体会到,在这个公司里面股权算什么,比股权大的东西很多,天也比股权大,谁也不可能在绿城原有的团队里面摆老板的架子,这个人我第一个就把他赶走了,哪怕是老孙我都把他赶走了。

  你要讲道理,在我们公司里面,什么都做好了,我相信股东是会满意的,我保障了股东的根本利益。大家看你老板的脸色来做事情,而不是看道理,也不是看客户,也不是看大多数员工的脸,你这个公司办还有什么意思,这种企业观老孙是明白的,我看过融创的团队跟绿城的文化和相近之处,我相信都是讲道理的。

  现场提问:孙总,今年年初在上海参加会议的时候,您说过以后再也不做桃花源了,因为这个项目太难了,刚刚宋总说这么好的中式产品以后会全球做,做到月球,听谁的?

  孙宏斌:肯定听宋总的,都做。

  现场提问:宋总,蓝城未来以后会上市吗?如果您再做蓝城的话会怎样避免过去所犯过的错误?

  宋卫平:错误总是避免不了,现在会犯错误,将来也会犯错误,犯得少一点,在充分沟通和交流,在成熟度上面不要那么莽撞、自以为是,更多的冷静仔细的分析,更大的宽厚会改进很多。至于上市不上市的问题,对不起,三年之内不回答这个问题,你看我做出来就得了。

  以后的蓝城除了有必要确定它的品牌,它跟绿城一样,一定会超过绿城。这个话不好意思说,刚刚把绿城交给老孙,现在就要超过它,不太好,三年看吧,南山有鸟,这个鸟是个蓝色的鸟。

  现场提问:你喜欢蓝色还是绿色?

  宋卫平:我当然喜欢绿色,在1994年的时候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本身就有两个名字,第一个是蓝城,第二个是绿城,我问当时七个人的团队,他们都喜欢绿城,这个问题留到今天了,我总算可以用蓝城了。

  我是属狗的人,我对他们有时候也很凶,但是我找一个比我还要凶悍的一条狼来管他们,这是我对以往错误的一个弥补,我相信最近做了这个决定是一辈子里面最应该做的决定,我当时一想到这个事,我就有这个感觉,因为它把我解放出来以后,我可以为天下老年人做非常靠谱的产品出来。

  现场提问:孙总,这次融绿二度合作,你所面对的项目应该不止原来的那些数量,你觉得在今后的管理和运营上,对你来说算是一个挑战吗,你面对这个挑战的时候有什么新的,或者你怎么打算来做?

  孙宏斌:我就听宋总的,宋总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现场提问:宋总对养老地产很有感情和追求,未来会考虑打算在无锡这座卫生名城打造养老地产吗?

  宋卫平:一定会的,在不久的将来。

  现场提问:孙总,好几年前,您曾经说过一句超越万科的目标,这句话是否还存在您心中作为一个理想?

  宋卫平:我可不可以替他回答这个话题?我先猜猜他会怎么说,说的不对可以补充?万科的超越是非常有意义吗?如果给多点钱,对于绿城来讲,不用融创,给我多300亿的钱,我做七、八千的房子,也不是很难的事情,而且我可以做的比他好。

  他上市比我们早20年,他在资本市场圈钱比较多。当然也不能说万科没有优点,他的管控也不差。但是人家30岁的时候,老孙少年不懂事的时候才说要超过万科的,懂事了,让它做得很强大,做的非常好,把它当成一个学习榜样,又有什么不好。我认为老孙已经长大了,小时候才说会超过万科,现在已经不大说了,这是我对老孙的理解。

  孙宏斌:我的问题是你觉得我们现在不如它吗?

  现场提问:宋总对于融创和绿城的合作有什么样的期望吗?

  孙宏斌:我们一定会沿着现在的路,一定会做最好的产品,把绿城的品牌发扬光大,在这个情况下再说规模,因为规模真的不是重要的,我已经不谈规模多年了。

  现场提问:我们都认为宋总是造房子的高手,但是孙总是卖房子的高手。孙总去年在融创的年会上也说过,杭州融创今年的目标是70亿,我想问一下融创杭州今年完成多少亿?面对今年高端住宅这么难卖,绿城和融创在杭州又有这么多库存,孙总有什么妙招?今天杭州发了一个“限降令”,不许开发商降价,您是怎么看?

  孙宏斌:我们涨价,管不了我们。

  现场提问:宋总,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养老产品,包括很多保险公司,您想做的养老地产和这些产品有什么不同?您的现代农业会不会成为养老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宋卫平:今天讲了太多的养老和蓝城也不合适,因为老孙也不开心了。

  孙宏斌:我也想听听蓝城。

  宋卫平:我总要顾及同事的心理感觉,我相信老孙永远都不会老,永远不会老就定格了。

  我们在今年的秋天,我们第一个养老产品在乌镇开张的时候欢迎各位去看一下,看看原本是绿城的,以后也可能是绿城的,现在暂时叫做蓝城,做养老。养老是一个新的模式,非常好,从营造到以后的营运,到以后的护理都将达到中国一流的水平。

  现场提问:请问寿总,在收购完成之后,工作重心有怎样的变化?

  寿柏年:刚才孙总已经讲了,我明天就可以休息了。在今后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在二线的情况下,能分担多少就多少。

  现场提问:九龙仓主要做哪些方面的控制?

  孙宏斌:九龙仓等着分钱就是了。

  现场提问:孙总,您跟宋总是非常有个性的人,绿城和融创也是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有一天在合作当中,孙宏斌精神跟宋卫平的人生哲学发生矛盾的时候,你们该怎么办?

  宋卫平:我退避三舍,让他三次没问题。但是事关客户、团队、社会价值,我也会抗争。如果万一有矛盾的话,这个概率很低,老孙这个,别看他有个性,他非常讲道理,我跟他最大矛盾,他要扩张,他说广东也要去,福建也要去,我一听就傻了。他讲的是有道理的,房产公司不去拿项目,何来销售额?

  存在决定意识,我在这里已经做好了代建、做好了养老、做好了农业,我有事情做,他不拿项目没事情做,雄心壮志,以他这个年龄,因为他永远年轻,他不会体会到老年人的需求,所以他目前对养老不重视。这一点,我真的替他很担心,但是一个合适的量我认为是要有的,融创也要有,绿城也要有。其他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客户至上的原则、员工至上的原则,社会利益大于企业利益的原则,行业荣誉和骄傲,这个他全懂,所以我们发生冲突可能性的概率非常小。万一发生有矛盾和冲突,原则问题我当仁不让,可能会吵架,可能会拍桌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场提问:我知道这个事,大概是从1月份开始就有考虑了,是4月份定的,到现在5个月的时间,包括您对绿城,还有对人生哲学,都有什么样的思考?

  宋卫平:有所得才会有所舍。如果舍弃一个艰难运营的房产商,得到一个养老里面的国际水平和创造者。如果不舍掉,一般的投资项目的开发交给这个行业里面比我更优秀的人,我就腾不出我对中国养老社会里面很多问题的认知、考察、思索、设计、改进、设施,尤其是很多服务产品,就腾不出精力来,腾不出对中国的农业有更多的设计和推动的人。

  他们暂时还没有兴趣做,但是我认为必须要做,而且必须要做到世界一流的领域,你说应该不应该,当然太应该了,这里面会想到这里不开心,想到那里可能会有一些担忧,我认为那些不重要,我相信老孙的基本的人品,有这点就可以了,什么都可以沟通,什么都可以协调。

  所以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虽然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悲情,20年算什么?真的不算什么,人类历史多长啊,而且只有你一个人的感情,有五千人的感情,对不起中国有两亿老年人,还有6亿多农民,我们如果可以对他们多做一些事情,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现场提问:您对这几十年的房产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多房产都在向您学习,我相信老年地产这块您一定会继续更好的发展,孙总在接力棒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压力?因为宋总对这个行业有一个牵引和领跑的作用。

  孙宏斌:压力肯定特别大,我很努力。

  宋卫平:事先估计是有人培训过他,叫他少说话,我是没跟他说过,但是这个事,面对掌管绿城的人来讲,少说多做一定是好的,说得少一点,做得多一点,是比较靠谱的。

  现场提问:您一开始说有三层原因卖掉股份,我想知道市场的传闻是您自己比较喜欢去赌场赌钱,这个问题当中占了多少占比?

  宋卫平:我真的是棋牌里面的高手,这个念想我曾经放弃过,等到我真正退休以后再说,但是现在不退休,是无法集中精力做这样一个娱乐的旅游者,赌博是快乐的旅游者。

  这个因素在里面占的比重真的不是太大,因为人生有很多娱乐,仅仅是娱乐而已,对人生更重要的责任来讲,这个年龄是应该扛责任的时候,这个因素在里面如果要有的话,有3%吧。1-3%,因为它真的是一种诱惑,你可以不用上班,你可以去探寻里面好像有规律,又好像没有规律的变化,那个是高智商的事情,因为我认为自己的智商不低,去考量你的诱惑,证明你的优秀,那个东西不好玩,这里面的因素不多,我可以告诉你。

  现场提问:你刚才说不排除两年之后进一步减持你在绿城上市公司的股份,你还会留在绿城吗,你所说的绿城是一个非上市的范围,你的意思是可能会把股份全部减持还是会怎样?如果是这样,对融创来说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宋卫平:基本上可以预判到现在应该是房地产业最困难和最低谷的时候,如果再往下走就全崩掉了。如果再没有一些积极的做法,整个经济、房产行业再没有积极的认识和积极的推动促进,中国的经济下滑将无可避免。如果不想下滑,你现在必须要采取短的、中的、长的根本性的一些变化、改革,你必须要做,你不做就又可能继续下滑。下滑到一定阶段里面会形成经济崩溃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现在中国经济碰到的问题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今年又有新的大学生要毕业,他们告诉说毕业等于失业,有一半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中国的民营企业承担着80%以上的就业,所以有理由相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更加清楚和明白一些,中央政府不知道怎么回事,所有的设计的落地并没有做好,但是我相信快了,我相信有太多的理由重振中国的经济,必须要这么做。

  两年以后宏观形势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可能性,好的变化会多一些,那个时候的绿城就会如虎添翼,老孙的管控能力、执行力、激情、斗志可以充分有用武之地,那个时候他对品质和服务的把控也能够达到相应的程度,那个时候可能就不用寿总和我,有这个可能更多的我们可以去绿城的事务里面管得更少一点。但是我好像两年以后如果给我一个终身名誉董事长,那我可能愿意再继续管,我会伸手跟他讨价还价。刚才已经讲过了,跟绿城的脉络和渊源是永远不会被割断的,这个已经不再需要做进一步的说明。

  现场提问:这样的意思是不是不排除融创会全购绿城?

  宋卫平:到时候再说吧,说不定我跟寿总增持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两年很长,一切皆有可能。

  现场提问:融创收购绿城之后,在绿城原来所有的股东当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第二个问宋总,现在已经有风声说放开的限购了,绿城此时把融创卖给融创是否意味着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孙宏斌:其实我们这个合作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九龙仓,我在努力的干活,最后收益有九龙仓一半,所以九龙仓是最大的受益者。

  宋卫平:不会的,我希望三年、两年以后,你看看我们在养老里面作出一个什么事情,你就知道管它地产里面做的多好,我现在做的变化是绝对应该的。养老是给老年人做,是给自己做,再好的房产形势当然是股东乐意见到的,但是作为老年人来讲,优先是想见到老年人里面比较好的生活品质。

  现场提问:除了三成的市场原因,还有所谓的娱乐的这些因素,绿城把股份出让给融创另外的七成的原因是什么?

  宋卫平:这里面是一个综合考量。比如说我跟寿总是120岁,总是要退休的。一个只有舍去,才能得到。再一个心里面未免有一个愤怒,就是谁让你们把这个行业和市场弄成这个样子的?所以是一种,真的是一种不满意。

  我们房地产市场如果不能真正的回归理性,回归到应该有的市场地位,应该有的企业的基本的功能和基本的地位,这个行业也永远只有像老孙这样绝顶精明、绝顶有执行力和绝顶有激情的人能够坚持,他无所谓,承受力比我强。

  拜托各位关心中国的经济,拜托各位关心中国的企业,拜托各位为中国的企业、为中国的房产企业、为融创、为绿城注入很多的正能量。

  相关文章

  融绿交易落定 宋卫平再启"蓝城"孙宏斌不谈规模

  融创收购绿城响锣 宋卫平转身关键少数磨合待考


(发稿:杨晓敏 李雯露    审校:劳蓉蓉)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