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见习编辑 罗舒晗 1月24日晚间,恒大地产刊发公告披露,其于2013年11月13日至2014年1月24日期间,已透过附属公司在市场上收购402,695,498股华夏银行股份,总代价为人民币33亿元。
据公告,恒大地产收购的股份总数占华夏银行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522%,其将一举成为华夏银行的第五大股东。
2013年以来,万科、越秀、新湖中宝、中天城投、新华联等房地产商都开始走上入股或筹建银行的道路,房企跨界银行业似乎已经成了趋势。有分析指出,房企“涉银”的背后实则是面对未来更艰难的融资困境而必须拓宽融资渠道的资金需求。
恒大入股华夏银行
据恒大地产公告披露,收购华夏银行股份事项是于二级市场进行,公司并不知悉卖方身份。在董事会作出一切合理查询后,恒大地产确信卖方及其最终实益拥有人是独立于公司及关连人士的第三方。此次收购股份的总代价为33.025亿元,恒大地产将以公司内部资源拨付清偿。
恒大地产在公告中称,公司与华夏银行的合作将增强各合作方的房地产发展及银行业务。“华夏银行的财务表现强劲,使收购事项对本公司而言为一项合理的投资。”
业内人士分析,恒大此举为合理投资,而入股华夏银行后的计划有待披露。而接近华夏银行的相关人士则对观点新媒体表示,此次恒大是直接在二级市场操作收购,此前与华夏银行并没有明面上的合作和沟通,恒大的后续计划有一定不确定性。
对于恒大入股华夏银行,有业内认为,投资银行业本身可获取一定回报,同时不排除恒大或像万科一样欲借力银行发展社区金融,而“涉银”最直接的目的应在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地产商涉银趋势的背后
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与金融的关系密不可分。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房地产企业欲渗透金融,开始跨界进军银行业。
2013年10月,万科以基石投资者身份斥资逾30亿港元认购徽商银行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随后,越秀地产以116亿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75%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去年同样宣布将入股银行的房地产企业还包括新湖中宝、中天城投等。
房企纷纷“涉银”的背后,最大的动因或是未来面对楼市调控和更艰难的融资困境而必须拓宽融资渠道的资金需求。
有分析人士指出,2013年房企扎堆抢地后带来的是高昂的土地成本和承压的利润空间,加上2014年楼市调控的不确定性,房企为保证利润增长只能以规模化和快速开发来应对,自身资金需求及目前的融资窘境迫使企业需要去寻找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
而2014年国内和海外的融资环境却显得并不乐观。“普遍的预期是今年全年流动性较紧,并且暂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相关分析师表示,2014年房企融资的难度和成本都可能会上升。
在地产企业银行贷款和A股融资渠道受控制的情况下,国内大多数地产商依靠信托、基金等第三方渠道获取资金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日前银监会工作会议指出的风险监管和“影子银行”规范升级,或许将直接影响到地产融资。
“从监管的角度看,像房地产信托这种相对风险较高的资本可能会减少,用这种方式融资的难度会提升,而且利率可能上升,成本肯定也会增加。”
1月份,富力、佳兆业、合景泰富等大批房企在海外集中发债,业内预测2014年一季度前期将是海外发债融资的窗口期,然而,这或许也正是房企感受到流动性寒意的举动。在美国QE退出的影响下,内房企未来海外融资环境似乎也不再宽松,“QE的退出虽然是逐步的,但如果人民币汇率对美元贬值,肯定对境外融资企业资金成本上升有影响”,上述分析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