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企业资讯 >
>
>
正文
产业升级变局求解 多元力量助推经济发展
作者: 华夏幸福     时间: 2014-01-16 22:00:42    来源: [ 观点网 ]

  在全球技术革命与中国转型机遇的双重催生之下,中国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如何在全球技术和产业变局中洞悉和抢占先机,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10月25日,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英才》杂志联合主办的2013产业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该年会以“产业新变局”为主题,举行了“产业中国大师对话”、“产业中国领袖论坛”以及“产业中国会”成立仪式等活动,同时,年会还面向大数据、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开设高峰论坛,邀请了这三类产业领域中的翘楚:大卫·芬雷布(David Feinleib)、约翰·史维奥克拉(John Sviokla)、张颐武、田溯宁、周鸿祎等多位专家学者与企业领袖,聚焦变革时代产业升级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共同寻求产业升级之道。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来自国际的技术浪潮,庞大的内需市场,正在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国际与国内环境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作为自2011年以来的第三届产业中国年会,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是实现了产业领域的研讨细分以及产业升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而这点在25日下午的“生物医药行业新机遇”平行论坛上尤为突出。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增长势头显著。尽管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市场上主流药品都是国外研发。

  德益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宇表示,资金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医药研发的重要问题。瑞制药中国区吴晓滨总经理认为,我国现在医药市场有专利的市场份额大概在5%以下,95%都是仿制药,都是已经专利过期的。我国是个出口大国,但是有一样东西无法出口,那就是医药制剂,因为达不到国际要求的质量标准。国内医药的创新能力也有待提升。

  与会嘉宾均表示,资金不足、自主研发能力差、创新力度不足,这些不利因素阻碍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普华永道高级合伙人约翰·史维奥克拉表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来自各方的合作与支持。需要科学界的合作,需要财政的支持,需要工业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文化的支持,也需要其他的支持系统,包括市场。也就是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走集群道路。

  由华夏幸福基业投资开发的百肽谷生物医药孵化港通过资本干预的创新手段,在临床前中试阶段就引入项目并注入资金,从产业促进的角度,研发高端产业项目,打通产业链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百肽谷生物医药孵化港副总经理安峰介绍,百肽谷生物医药孵化港通过与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先进企业和机构合作,与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等高端生物医药项目对接,整合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要素,构筑完整的生物医药研发生态,从而实现以孵化平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整体产业升级。

  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执委周键博士则介绍说, 美国投入到中国的生物医药项目,有的是在美国公司做的、有的是在中国的孵化器里做的。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希望和华夏幸福基业合作,把一些有希望的产业和人才吸引到孵化器里来,给他们提供各种方便,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要做医药项目研发的催化剂。

  目前,博雅干细胞集团、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武汉海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美生物技术和制药协会六大项目已经联袂入驻百肽谷生物医药孵化港。博雅干细胞集团是全世界目前在建的最大综合性干细胞库;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在固安建设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研究中心项目将成为国内最高级别、亚洲最大的动物实验中心。

  大数据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在目前发生的科技变革中,信息技术处于绝对核心的位置,它与其他行业,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深度结合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

  畅销书《大数据图景》和《大数据潮流》的作者大卫·芬雷布(David Feinleib)主题论坛“大数据时代下的产业变局”中表示,实际上大数据影响了人们生活当中的所有方面,不仅是工作。而在产业格局变化的过程当中,大数据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包括像英特尔、戴尔等企业,大数据都在驱动一些最新的变化,有很多的企业家参与大数据之中。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表示,每个企业都要有一个大数据的战略,有的话,你会在数据鸿沟的右面,如果没有可能就在数据鸿沟的左边,这样企业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差异。

  而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表示,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必须要用系统的方式展现现在,预测未来。

  在大数据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华夏幸福基业把握住科技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浪潮和上海经济与人口的溢出机遇,着力打造长三角嘉善科技服务区。抢先围绕新兴产业吸引投资、培育重量级企业,积极推动新兴电子设备产业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研发、移动医疗设备研发和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8月份,长三角嘉善科技商务服务区成功吸引了全球信息产业巨头——IBM的入驻,展现了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发展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国际化发展战略,也显示了华夏幸福基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重点关注和推进。

  文化与科技结合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新突破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随着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愈发的紧密,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对新技术潮流进行有效的对接和集成,这一观点也在本届产业中国年会“文化创意产业新模式”这一环节上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新技术革命影响下,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进行创造与提升,实现了产业领域以及产业价值的全新突破。可以说,科技在文化中占据了非常核心的地位,科技带来的价值,正成为文化产业实现突破的支点。

  乐视影业总裁张昭表示,文化产业,创新最重要,真正的创新来自于跨界,是来自于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创造出1+1>2的东西。

  中国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国伟表示,新型文化产业园未来将是很好的投资方向,中国虽然有一百多个电影文化产业园,但是,从电影制作人的应用来说是远远不合格的,软硬件都需要改进。所以一个科技上跟全球同步,甚至可以超越现在最高技术的新的技术领先的创意文化产业园永远是缺少的,这样的园区即便做五百个,每一个也是有生命力的。

  如何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对接融合,是关系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文化创意论坛上,华夏幸福基业分享了其在大厂区域打造的影视制作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案例。

  据大厂影视制作产业基地总经理念东梅介绍,该园区未来将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特殊性,分不同层次,打造产业综合发展体系,打造内容和科技交融的“2.0园区”。通过“产业基地”+“孵化器”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于一体的促进共生机制。同时,大厂影视制作产业基地以技术为先导,致力于打造成国内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先锋部队,培育拥有先进性与科学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潮流。

  “产业中国会”彰显产业精英凝聚力

  本届年会另一个亮点在于“产业中国会”的成立。由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英才》杂志联合发起,以“关注中国产业人,实践产业中国路”为使命的产业精英组织“产业中国会”正式宣布成立。作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之实践者,双方希望“产业中国会”能够最大可能汇聚产业人之力量,搭建高端价值分享平台,为中国产业升级创造新价值、提供新动力。

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轷震宇

  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轷震宇表示,华夏幸福基业进入的是一个朝阳行业,致力于成为全球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的引领者,公司发展的战略模式非常清晰,业务也在高速增长,同时,华夏幸福基业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产业升级进行了创新。

  从2013年以来,华夏幸福基业对原有的 “转移、整合、孵化”的产业促进思路进行不断优化和提升,打造全服务平台,实现“人才、资本、技术、平台、政策以及服务”等六大要素的突破与整合。尤其是资本平台的打造,在某些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了资本要素和产业要素的深度结合,实现双方的融合与推动。同时,在开发模式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优化与升级,推动“产业港、孵化港、科技港、商务港和产业基地”等五种产业载体的打造,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载体体系,加速产业的聚合和升级,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



(审校:劳蓉蓉)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