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7日,由观点新媒体主办的2013观点商业年会在经过一天精彩议程,以及“2013年度商业最佳表现奖颁奖典礼”之后,于11月27日晚圆满闭幕。
大会围绕主题“商业的未来”展开讨论,通过数十个演讲、对话、讨论、交流、宴会、沙龙等活动,现场数百房地产与商业行业尤其是商业地产的专家学者、典范项目打造者、运营者,知名商业运营商及零售商、品牌商,深入讨论了中国商业地产现状与未来。
12月24-28日,观点新媒体将陆续推出“商业的未来”2013观点商业年会现场采访系列报道。
观点网 见习编辑 郭净净、杨泽伟 “我们想打造成为临空地产的战略团队,希望成为中国临空地产的老大,以及成为世界临空地产的领先者。”在11月27日的2013观点商业年会上,首都机场地产集团运营总监徐汉文对观点新媒体如是称。
首地集团是首都机场集团所属的全资二级公司,也是首都机场集团临空地产业务的运作平台,该公司依托和服务机场,开发机场综合体、空港生活城、航空物流中心、城市航站楼等四条产品线,实现临空业务与机场主业的协同发展。
徐汉文介绍称,现在首都机场集团在全国拥有9个省市的机场集团,拥有30多个机场;该公司在北京、天津、武汉、重庆、吉林、内蒙、江西等多个省市均有布局。
“未来,首地集团将依托首都机场的优势,将临空产业布局至全国各大城市。”徐汉文表示,也正是出于公司战略转型的需要,首地把首地大峡谷出售给了凯德商用。
资料显示,首地大峡谷购物中心是首地打造的第一个商业项目,位于北京丰台区南三环,总投资额约为18.2亿,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今年7月份,凯德商用以17.6亿从首地全资子公司华坤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手中标得首地大峡谷,包括其10.6亿元的债务。
做大临空产业转型的长远规划,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像首地最近洽谈的南昌临空航空城就要投资500多亿。”徐汉文表示,因为耗资巨大,首地准备发起一个临空产业基金。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首都机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徐汉文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首地集团主要是做空港地产还是住宅地产?
徐汉文:首地集团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普通住宅项目,有住宅、商业以及公寓。还有一个是机场的临空地产,临空地产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我们的临空地产分为四块,一是围绕机场的综合体;二是总部基地,包括酒店、写字楼、单身公寓、购物等;三是物流中心,包括航空物流、保税区;四是城市航站楼,也包括机场的生活保障基地。
我们的重点还是围绕临空地产产品线来发展,比如说城市航站楼、机场综合体,航空物流中心、机场生产生活保障基地。
我们原来是一般的开发商,这几年转型做临空地产,就是要发挥集团的优势。
观点新媒体:之前出售首地大峡谷项目,也是为了转型?
徐汉文:是的,出售首地大峡谷项目主要是出于公司战略转型的需要。
临空产业也属于商业地产范畴,城市航站楼更是如此。城市航站楼有值机系统,和写字楼、商场在一起。我们的机场综合体也属于商业地产,只是跟机场捆在一起了。
比如说靠近机场的地方有宾馆、办公楼、会议室,从候机楼出来可以直接到办公楼、酒店、会展中心,可以直接去办事,办完事就走了,不用去市区。比如说我来广州开会,不想购物,又不想玩,我就希望能够在机场开会,开完会马上就走了。
另外,航空物流也属于商业地产的范畴。航空物流就是货运仓库、免税区、保税区,这也属于商业地产,只是跟普通的商业地产不一样。
观点新媒体:相对其它的商业有什么优势?
徐汉文:由于我们是机场的企业,肯定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有机场的资源,因为是同一个企业的,资源可以整合;二是作为机场的企业,在航空方面,我们比外界更熟悉。
观点新媒体:现在贵公司的产品布局怎么样?
徐汉文:现在首都机场集团管了9个省市的机场集团,包括全国30多个机场。我们在北京、天津、武汉、重庆、吉林、内蒙、江西都有布局。黑龙江的哈尔滨市都具备搞航空综合体的条件,只是航空的规模大小不一样。
但临空经济不是想搞就能搞得起来的,要基于几个条件:一是客货量的情况;二是政府的强力推动,三是企业的积极参与。
观点新媒体:品牌商方面怎么经营?
徐汉文:不仅是品牌商的问题,另一方面,机场综合体还可以作为总部基地,公司可以在这里设办公室,或者设分支机构、办事处。
观点新媒体:公司的融资方面会有什么新举措吗?
徐汉文:我们准备发起一个临空产业基金,发展临空经济。不过,这个结论还在探索之中,还没成立。因为开发一个临空地产项目,动不动花掉几十亿、上百亿。像我们最近洽谈的南昌临空航空城就要投资500多亿。现在开发商最缺的是土地、资金和人才,不愁没有市场。
观点新媒体:为什么选择基金吗?
徐汉文:基金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股权融资上市是最好的方向,但现在政府对房地产上市控制得比较严,搞基金、股权融资或者项目合资都是办法。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投资地点和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观点新媒体:要做机场综合体要考虑到客流量,哪些城市是适合做航空综合体的?
徐汉文:我们整个机场集团下面有30多家机场,大部分机场都是基于这个条件的,现在只是省会机场,就是省所在地的一些二线城市,有些已经具备了,有些还不具备。
当然最具备条件的是北京,所以我们集团将最好的资源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这些大机场;武汉、重庆、南昌、哈尔滨这些的地方都是具备条件的,只是规模大小不一样。
观点新媒体:公司未来预期要全覆盖这些省会城市吗?这两到三年要建到什么规模?
徐汉文:我们就是想在自己的机场里面积累经验,建立好模块,再向全国推广。在新机场,我们想利用三五年时间布局完其它的省城。
我们想打造成为临空地产的战略团队,希望成为中国临空地产的老大,以及成为世界临空地产的领先者,这就是我们未来5年或者10年时间要追求的目标。
观点新媒体:您现在主要是负责运营这一块的,那这种商业业态运营如何?
徐汉文:现在还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模式,还在摸索中。比如物流中心,我们一般都是建好后就租赁出去,因为物流公司能够利用;但是不考虑自己的经营,也不考虑办货运、送货的情况。
观点新媒体:购物中心性质的商业呢?
徐汉文:购物中心这一块,因为我们有一个商业管理公司,可以自己做,也可以租给别人做,也可以考虑合伙做,现在我们还没有那么多商业布局。那个写字楼肯定是租给人家用,宾馆应该是自己经营,由管理公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