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7日,由观点新媒体主办的2013观点商业年会在经过一天精彩议程,以及“2013年度商业最佳表现奖颁奖典礼”之后,于11月27日晚圆满闭幕。
大会围绕主题“商业的未来”展开讨论,通过数十个演讲、对话、讨论、交流、宴会、沙龙等活动,现场数百房地产与商业行业尤其是商业地产的专家学者、典范项目打造者、运营者,知名商业运营商及零售商、品牌商,深入讨论了中国商业地产现状与未来。
12月24-28日,观点新媒体将陆续推出“商业的未来”2013观点商业年会现场采访系列报道。
观点网 见习编辑 张常旺 对于喜食甜品的人来说,“摩提工房”、“西树泡芙”或许是再熟悉不过的,这是摩提工房集团旗下九大品牌中的两个。
从西树泡芙到拥有9大品牌,从国内扩张到海外开店,摩提工房集团正一步步地巩固自己的“甜品王国”。
2013年11月27日召开的首届观点商业年会上,摩提工房集团总裁汪志刚接受了观点新媒体采访,他表示,明年集团的门店将达到1000家,到后年可能会有3000家,而到了3000家店的时候,就要考虑上市了。此外,公司已在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店,并正与德国和波兰商谈。
在经营方面,汪志刚指出,集团品牌只打算走在商业综合体领域,而不会去做街铺,毕竟商业综合体里的人流更加精准,如此定位也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捕捉率。
而对“执着”于商业综合体的摩提工房集团来说,好的商业项目至少要符合三个要求。
“首先,是商业项目自身的规划,在商业地产的竞争里面,它的业态的分布和规划要很清晰,第二,有自己的定位,要跟别人有错位的定位,不要大家都一样。第三,还是要把商场的客流引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汪志刚如是说。
此外,他还表示,将来的摩提工房集团就是一个管理公司,而不是一个投资型的企业。为此,摩提工房集团并不会去尝试商业地产,但不排除会做一些贸易、生产型企业。
而在谈到商业的未来时,汪志刚直言,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乎出门在外的消费体验,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他们会考虑更多的体验和实现自己自我意识、自我价值的东西,而去shopping mall消费,其实就是最基本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他还是看好商业的未来发展。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摩提工房集团总裁汪志刚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摩提工房集团现在旗下的品牌具体有多少?整体的定位和经营策略是什么样的?
汪志刚:目前有9个品牌。在经营选址方面,我们基本上是选择商场负一楼做轻餐饮的地方,定位是白领和喜欢时尚品牌的年轻人。在策略方面,我们只走在商业综合体领域,也就是shopping mall里面,不会做街铺。
商业综合体里面的人流更精准,在马路上有10个人从店门口经过,但是10个人可能都不是你的客人。而购物中心里面只有3个人经过,但可能有2个会是你的客人。毕竟去商场的人肯定是想花钱,因此,捕捉率会比较高。
观点新媒体:摩提工房集团旗下品牌经营主要是以加盟的方式?
汪志刚:各占一半,我们也有直营店。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会开一些旗舰店,而在中西部地区,由于辐射能力和物流能力稍微差一点,所以就开加盟店。
在加盟方式上比较灵活,如果在一些西部地区很好的城市,可以做区域代理。但是一些小的城市,当地商场也就一两个,区域代理就两家店,那还不如挑一家好的来做一个单店。
观点新媒体:有些品牌是坚持单品单店的模式?
汪志刚:对,我们就是单品单店。因为现在消费者做决策买单的过程越来越短,而我们又是定位为年轻人消费,客单价肯定比较低。我们做过研究,客单价越低的东西,客人的忠诚度也低,随时可以换品牌。在这种的情况下,客人做决定的时间是很短的,单品单店就是让他在最快的时间里做决定的时候想到我们。
如果开一个综合店的话,消费者会去比较。而现在综合店有很多,我们不想让顾客有比较的时间。
观点新媒体:单品单店意味着卖点更少,吸引的人流不会减少吗?
汪志刚:其实更不会,因为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冲动性消费。综合店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店里卖很多东西,营业额不一定会高一些,比如预算是50元,买了一个后别的东西就不买了,不可能说这个店里有很多东西,预算就从50元变成200元。另外一方面,即便开成综合店,顾客还是会到别的店去买别的东西,不可能卖整个市场上的所有东西,没法做到十全十美。
另外,如果开综合店的话,人工、设备、房租会扩大,损耗也会加高,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观点新媒体:现在旗下所有品牌都是这样的模式吗?
汪志刚:基本上都是单品单店,饮料就专门做饮料,蛋糕就专注在蛋糕上。
但可能会有某一到两种产品会搭配,比如在一个单品单店里面,做泡芙的可能会加一款咖啡,或加一款奶茶。但也就是加一两款,作为很小的补充,而不是主打产品。
观点新媒体:西树泡芙这个品牌还分为普通店和精品店?
汪志刚:原来是这样的,但从2013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调整。做这样的区分是因为以前在一家商场开了西树泡芙店,三年过去了,泡芙店还在开,可是商场已经旧了,而此时马路对面又开了一个shopping mall,但shopping mall要求我们不能跟对面的店一样,因为他们更高端,所以就进行了不同的定位。
现在我们的品牌越来越成熟,而且在一些老商场里面也可以翻新装修设计,目前已经到第四代泡芙店。
观点新媒体:摩提工房集团旗下品牌与同行业品牌相比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汪志刚:我们在市场上做的是一个单品单店的平台,也是拥有品牌最多的一个集团。市场上有单品单店经营的企业,可是只有一两个品牌,到明年,我们可能有十一、二家品牌。
另外,我们是一个集团化运作的平台,将来想变成一个平台的公司,更多的是在服务和管理这一块。
观点新媒体:摩提工房集团旗下品牌在全国的布局是怎样的?
汪志刚:更多还是选择沿海区域,从大连、青岛、山东、上海、江浙沪、福建、广东,包括北京。在整个布局中,东部地区占大多数,另外一半则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在中西部某一城市的门店数量很少,不像在上海有100家,在广州有20家,北京有30家。
观点新媒体:城镇化带来很大的商机,布局上会不会向中小城市倾斜?
汪志刚:我们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做得并不差,而且在二、三线城市,由于老百姓的选择很少,更有这种需求。我们的产品本来就不是很贵,对老百姓来说,要消费也不难。
我们的客单价与麦当劳、肯德基差不多,都是二三十元,但开店的成本比麦当劳、肯德基低,所以更容易在二、三线城市开店。另外,二、三线城市老百姓平时也吃惯了当地的东西,更容易接受一个西方模式的店。
观点新媒体:摩提工房集团旗下品牌主要是进驻商业体,那对进驻的商业体有什么要求?
汪志刚:人流要多。因为我们是一个冲动性消费的业态,而且产品是带走的,所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流要多。新开的商场对我们来说不合适,而一些繁华地区,特别是有地铁口的商场,对我们来说就非常合适。
虽然成本稍微高一点,但有舍必有得,我们得到的会更多。
观点新媒体:品牌商跟商业发展商应该怎样建立和维护合作的关系?
汪志刚: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像我们跟凯德、世茂地产、万达都有战略合作的协议和关系,他们开在哪儿,我们一样过去。基于这样的合作关系,发展商给我们的成本也相对会便宜,可以在养铺时间去帮发展商做一些商业地产的促进。
观点新媒体:您觉得品牌商应该怎样定位和经营,才能达到盈利和扩张的目标?
汪志刚:要错位经营,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说市场上都在卖奶茶,你也卖奶茶。当然,你可以卖奶茶,但是要告诉消费者,你的奶茶跟另外一款奶茶的区别在哪里。
像摩提工房、西树泡芙就是个性非常鲜明的产品,泡芙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好的,摩提基本上没有人能跟我们竞争。做每一款产品,都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
观点新媒体:会不会担心别人复制这样一种模式?
汪志刚:我们考虑过,但是如果现在有人再出来做的话,成本会很高,商场肯定相信好的牌子、老的牌子。毕竟公司实力不一样,我们有800家店,在整个中国有800个渠道,而且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都有店,包括现在跟德国和波兰在谈,已经走出国门了。
观点新媒体:公司未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汪志刚:我们明年就达到1000家店,到后年可能有3000家店。如果到了3000家店的时候,可能就要考虑上市了。
观点新媒体:您觉得电商兴起对旗下的品牌经营有没有影响?
汪志刚:影响不大。我们并不排斥电商,本来也想做电商,但后来因为两个原因延后了。
第一,中国有3000多家商业地产,我们现在只进入了百分之十几,还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没进去,所以线下还有很多可供发展的空间。
第二,类似我们这种冲动消费的轻餐饮行业,客人现场体验的感觉会比网上买的感觉好很多。除非哪一天互联网上点一下,就会出来泡芙的香味,但我相信这还要一点时间。
观点新媒体:从品牌商角度来看,怎样的商业项目才是好项目?
汪志刚:首先,商业项目自身业态分布和规划要很清晰;第二,有自己的定位,不要大家都一样;第三,要把商场的客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现在市场上有些商场做得像博物馆、艺术馆,这我太不认可。可以把里面某些地方做成博物馆、艺术馆,但最主要还是要把人流引进来,不然的话,只是给一小部分人做,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而是在作秀。
观点新媒体:摩提工房集团会不会自己去做商业地产?
汪志刚:我们不会做商业地产,术业有专攻最重要。但可能会做一些贸易、生产型企业,会有这样的分公司,但是商业地产不会做。
以公司现在的模式,物流、市场以及工厂都愿意外包,将来摩提工房集团就是一个管理公司,而不是一个投资型的企业。
观点新媒体:首届观点商业年会主题是“商业的未来”,您觉得商业会有怎样的未来?
汪志刚:我还是看好中国的商业地产,会有越来越多消费者在乎出门在外的消费体验,因为原来都专注温饱,现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会考虑更多的体验和实现自己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去shopping mall消费,其实就是最基本的自我价值实现。
此外,老百姓对文化、精神的追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关键是商业地产要有特色,要错位,不能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