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低半年营收25亿 老潘宣布SOHO中国转型成功
作者: 武瑾莹     时间: 2013-08-21 02:43:24    来源: [ 观点网 ]

潘石屹虽然在视频中大力表扬旗下项目的出租情况让人满意,但同时SOHO中国项目表现不好的情况也时常见诸报端。

  观点网 武瑾莹 一向活跃的潘石屹再次选择不召开针对媒体的业绩发布会,而仅仅是发布了一段6分钟的视频,用这样的方式简单的总结了SOHO中国从去年年中开始宣布转型至今的表现。

  潘石屹在视频中表示,SOHO的转型“成功了”。

  老潘称转型成功

  据中报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的营业额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242%,核心净利润(不含投资物业评估增值)为5.37亿元,同比增长130%,核心纯利润率约为22%。董事会决议派发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12元。

  “营业收入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本期结算的建筑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本期结算的建筑面积约为40835平米(不含车位面积),较去年23179平米大幅上升76%,本期结算的可售面积(不含车位面积)平均售价每平米约60749元,主要来源于银河SOHO以及SOHO中山广场项目”,SOHO中国如此解释业绩大增的原因。

  而SOHO的中报则自称:“自去年8月公司宣布由销售向持有转型以来,SOHO世纪广场、前门大街项目、银河SOHO均取得了突出的租赁业绩,充分证明公司的战略转型已经成功。”

  据soho中国介绍,在业绩期内SOHO中国最重要的几个项目分别是上海的SOHO世纪广场、北京前门项目、银河SOHO。

  其中,位于上海浦东世纪大道的SOHO世纪广场是公司转型后第一个自持项目,目前出租率已达到100%,实现了满租。,据悉,项目完工时已出租50%面积给上海期货交易所,光大期货、招商期货、银河期货等公司也纷纷入驻,金融行业租户占整个项目近80%。SOHO世纪广场的租赁业务经营利润率高达88%。

  潘石屹还介绍,坐落于北京中心地段的前门大街项目经过重新定位后,租户质量显著提高,一批优秀的、以体验为主的国际品牌已经入驻并开业,如韩国CJ集团、三星、联想等。银河SOHO在过去三个月中,平均每月租出近两万平米。这个刚完工不久的项目目前已经租出9.3万平米,出租率接近60%。

  此外,潘石屹续称,北京、上海住宅市场回报率1%-2%,办公楼市场投资回报率3%-4%;而SOHO中国基于开发成本的租金回报率为8%-10%,银行按揭利率已经达到7.2%。

  对于未来的策略,潘石屹称,SOHO中国要持有足够现金的同时,要严控负债率。其次,将继续集中在北京、上海的繁华地段。

  中报显示,SOHO中国持有现金152亿元,净负债率为14.3%。

  市场声音言不佳

  在潘石屹的表述中,SOHO中国的表现完美,好得让人赞叹。但情况可能并不是这么乐观。

  虽然营业额和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但数字上看,不过才20多亿元。对比SOHO中国曾经有过的过百亿的业绩,这个数字只是之前的零头。

  或许转型和调整可以作为一个理由来解释营业额大幅下降的原因。但市场人士认为仅仅一年时间就宣布SOHO从散售转型自持成功,说服力似乎并不太强。

  对比与SOHO中国相校实力强许多的新鸿基,在多年前转型之时,也有差不多十年的准备期,而在进行转型之后,新鸿基也用了另一个十年才做到真正的租售并举。

  新鸿基用了近20年才完成的调整,SOHO中国竟然一年就宣布完成,这样的对比太让人惊讶。

  另一方面,潘石屹虽然在视频中大力表扬旗下项目的出租情况让人满意,但同时SOHO中国项目表现不好的情况也时常见诸报端。

  今年6月,有报道称SOHO中国北京的几个项目尾盘都已经重新定价促销,比如三里屯SOHO和原名望京SOHO后更名为银峰SOHO的两个项目,而且促销力度也比较大。

  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SOHO中国2012年8月份宣布告别散售,全面转型持有。这一决策将导致SOHO中国由散售带来的快速回笼资金渠道紧闭,令其转型面临重大资金压力。而此次SOHO中国甩卖北京项目尾盘,可能也是出于快速回笼资金,支援上海项目开发,缓解转型资金困局的考虑。

  近期又有报道显示,SOHO中国转型后首个含有自持部分项目的银河SOHO也遭遇到了自持物业扎堆甩卖的尴尬境遇,据一位SOHO中国销售人员透露,银河SOHO目前有约140套5A写字楼及商铺正在寻找买主。该销售人员特别强调,银河SOHO绝大部分房源早在去年即已销售一空,目前这批房源是SOHO中国自持的物业。

  在SOHO中国发展的另一个城市上海,有业内人士向观点新媒体表示,目前SOHO在上海没什么声音,项目不管是出租还是出售都没有特别引起市场关注。

  其表示,上海的商业地产环境并没有特别恶劣,但SOHO的产品涉及其实并不能获得上海客户的认可,加上销售团队的能力不强,使得SOHO在上海的整体表现不佳。

  “在品牌和品质之间,SOHO显然至注意了品牌,而忽略了品质”,上述人士如此总结。

  事实上,即使潘石屹成功为自己和SOHO中国树立了知名度,但其过往项目的散售模式和不佳的运营管理情况,使得其在政府心中并不受待见。

  今年7月底,在上海静安区东八块地块最终出让之前,市场传SOHO中国有意竞争,但随即传出消息称政府方面并不希望SOHO获得,反而属意外资公司汉斯集团。

  最终结果也是SOHO中国失手,汉斯集团低调将此地块摘下。



(审校:武瑾莹)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