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平:我长得比巴曙松矮,所以要垫一块板,按照你的说法,我是二环以内房子没法分的。
听了很多专家的演讲,很受启发,我现在的发言还是那句老话,不代表德意志银行,代表我自己。
刚才说题目是房地产资本证券化,我其实昨天晚上临时改了这个题目,我谈的题目是“从中国经济出现的历史性拐点中研究保护房地产市场的迫切性”。
简单地说,从调控转向保护,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最近三个月以来让我非常地困惑,也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就是关于中国经济的分析,很奇怪。
第一,争论很多,我听官员介绍和政府来看,好像都很乐观。但是,我看很多央企也好、民企也好,有不少不是地产商,别的行业的企业家来看,都很悲观,不是一般的悲观,包括一些大央企的老板都很悲观。
我们很多行业正在走向死亡,走向至少2-3年的衰退、萧条。钢铁,最近江苏省副省长碰到我说,江苏四大行业全垮掉了,几年前还好,怎么12个月变化就那么大呢?造船,全线现金流出现问题;光伏,整个产业我们都知道谁在抢救,谁在怎么做,我们也介入很多抢救工作,现金流是第一位的。钢铁是江苏引以自豪的,第四是LCD。
我和一个银行的行长聊天,当然是央行的。我说,经济下滑。他说,蔡先生不能讲是下滑,是下调。我说什么意思?他说,下调是我们主动的,下滑是被动的。
我现在看到我们的官员都这么会像当地政府一样都这么会玩弄文字游戏,其实没有必要,就是下滑。最近,除了巴曙松的话我爱听以外,大部分的话都不愿意听,他们大部分是预言家,他们通常情况下说的是解释,或者悄悄地说一些道理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难受的地步,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现在,我每个礼拜接到大项目的讨论,比如某某澳大利亚的矿石要卖,某某巴西的什么要卖,中国有没有人买?很多人告诉我不会买,不会碰,基本回答都是目前出手收购的死亡期还没有到,还要等12个月。
但是,统计数据又不错,为什么又有分歧呢?伦敦,我们在奥运前搞一个活动,叫中英企业家讨论,这时候另外一种情况又发生了。这个中国企业家都很悲观,可是外国企业家对中国很乐观,他说你们就是好,你说7%-8%,他说NO、NO、NO,已经很好了,我们是零增长了。
但是,我想有两个东西特别要小心,第一政府公布的这个数据,统计是过去式,但企业家今天感受到的是订单和未来的需求,这两个东西,一个是过去式,一个是未来式。我们仅仅满足于今天7%-8%的数字,静态看我认为小心犯其他错误,我是银行家,不是经济学家,今天我没有办法要读经济学,经常是要看一个周期,而不是看一个点的。
国家电网的人告诉我,我不说名字了,他告诉我实际上第二季度电量供应增加量是3.4,电是最正常的,我就不知道各地政府的统计是为了迎合目前所谓的调控还是稳增长,我相信很多数据是有水分的,因为现在政治压倒一切,这个情况我认为要特别小心。
我想说的是,这次中国经济的下调是历史性的,我对这句话负责,历史性不是一年两年的,是20年首次出现从增长期走向整合期的一个大拐点,如果对这个拐点缺少本质认识的话,我们的企业家要小心,你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我看到很多企业家从农村的回到农村去,还有的企业家已经办了移民。
我明显看到一些企业走向死亡,撞向冰山,这个情况非常严峻,我不知道你们看到了没有。因为,我们从资金链上看得很清楚。如果对这些历史性的问题不看清楚,但是,我不认为没有希望,调整期的基本特征是有增长,但主要是行业整合。我觉得,目前唯一有增量的就是地产,别的行业全部是死亡,造船、航运,你说哪一个可以?那一天坐了高铁,我陪着我们的CEO去做一次磁悬浮)。我大声欢呼一定要倍加保护内需,我们的杂志不要捅什么高铁,什么火车头山寨版之类的,回顾中国这么多年以来的发展历史,我们的工业不就是山寨经济吗?山寨不就是吸收、引进、消化、再吸收,这种制造业能够造出来已经很好了,不要枉自反驳,日本就是德国的山寨版嘛,对不对?所以,一定要倍加爱护今天的山寨工业,要为山寨而狂,要欢呼,要歌颂它,这是我的看法,我们的工业是没有底子的,今天的航天不是山寨吗?不是俄罗斯来了一部分技术吗?加上中国工程师自主发明创造的东西,但不是原始。你看人家火星飞了7个月怎么登陆的?我们差得远,但是我们要为这样的道路欢呼。这是制造业。
目前,制造业上不去,很难升级,我给一个数据给大家看看,最近走向死亡的恰恰我们是原来提倡科学发展观的、政府扶持的行业,财政补贴的,光能、光伏就是,很多环保的东西,因为新兴科技,这些环保的、节能的都是政府要来补贴的,一旦下调的时候补贴部分一取消马上就完蛋。所以,这一轮经济下调以后出现的情况,我们对新兴的,不管是5年还是6年,这些增长点的新产业、高科技相反死得更快,这个情况非常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想,不要就房地产看房地产,应该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要倍加保护内需,认真研究内需的每一个点,去保护它。
今天的欧债危机,南欧危机,德意志银行介入了很多大规模的讨论,南欧危机主要是没有内需。因为,他们不劳动,既没有有效供给,也没有有效内需。08年的美国金融风暴,是小布什政策8年以来的极大错误。今天的美国,大家要小心一点,有很多情况发生,美国奥巴马政府4年来要回到制造业几乎快要成功了,当时小布什政策是没房子送你房子,我们美国的同事只要填一张表格,两个月以后房卡、钥匙都送到你家里来。最后,没有有效需求以后,把资产打包送到资本市场再放大变成了金融风暴,这是没有内需以后硬制造内需造成的。
我们中国的房地产这块是真正的内需,调到今天为止,真的是百摧不挠,为什么呢?中国房地产市场还真是有点虚,中国城市化的推进还是很强劲的,从内需来说我认为也只有两块,房子和汽车,汽车还是附属品。
这一个季度以来,不好的消息要告诉大家,中国的汽车快要完蛋,所有4S店在香港的销售,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下半年亏损。某德国公司的汽车老板告诉我,现在4、5个月的库存拼命压,整个高档车往下面走,汽车目前掉下来这么快什么道理与地产商的萎缩和萧条有很大的关系,这两者有很大的联动性,我就不再阐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想,当然还有28个相关行业等等的影响,如果这些内需下来了,我们还有什么内需?现在一般的生产制造业,一般的生产消费制造业,比如衣服,制造厂多得不得了;零售消费业也要小心一点,现在的电商很可怕,今天我的家庭成员都在电商去买衣服,500元一包,里面的衣服穿10年都穿不完,我认为一般制造行业全部是过剩的,内需是什么?
第二,出口有什么?我们很快出口就会下来,中低端还好,高端的美国人回去了,你们知道吗?天然气出来了,天然气革命,一场大的能源革命马上会爆发。
美国的天然气达到90%了,中国还在增长房地产、不动产,还跑在这开会,要醒一醒了,自己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他们能够飞的汽车也出来了,我们只看到一个乔布期创造了Iphone,我们不知道美国人在这往4年里面,他们还别的行业,比如生物、新材料等很多途径在进行生产,有些制造业不到你中国来,什么劳动力成本?大规模进行生产开始了,我也在进行项目研究,一个新的工业时代就要到来了,这种时代到来以后,中国这个中低端制造业的国家该怎么生存?想一想,这是出口。
国内投资,两个月前我从上海到了启东,我的祖籍是南通人,交通部长说值得看一看,我从上海出发,一直开到南通,让我震撼,那个桥、隧道一半都是水泥铺成的,怪不得一家水泥公司贷款(英文待确定)到100多个亿,今天20多个亿的水泥,钢铁9亿吨(的贷款?),这实在全部都是过剩的,我们今后的内需在哪里?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在哪里?不能说随便造,按从英国造一条铁路到新加坡去,有人说不管海啸不海啸,赶快投资从福建穿隧道到台湾去,从雷州半岛到海南去,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财政问题,我们现在有钱投吗?过往五年、十年,我们只考虑怎么花钱,怎么刺激,怎么用钱,或者有些官僚机构太太们怎么分钱,我们从来没想过怎么还钱和怎么赚钱,我们都知道这种投资是有限的,如果是投资拉动没了,如果出口有增长,但是很小。未来还有什么大的驱动力可以保持经济增长?我觉得真的令人担心,全中国人扪心拍拍自己的脑袋,我们有没有学过下调经济学?有没有想过,在经济结构下来的时候,发生了多少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很多的外交问题都会发生,所以,一定要倍加爱护内需。
那么,我认为今天真的要坐下来,从中国经济出现历史性拐点的角度时候,要从调控房地产,要研究怎么保护房地产,今天是保护房地产市场,不是保护房价,我认为房地产市场和房价要区别开,经济和政治要区别开,有效需求和阶级对立要区别开。
我在两个月前,被某城市的市委书记邀请,我做了一个模拟测试。我问他一句话,过往两年满地调控下来以后,谁得了好处?最大的受益者是谁?他说,政府没有,老百姓也没有,最底层的老百姓也不是。那么,谁得了好处呢?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大家可以扪心自问。
前面这个领导跟我说的更彻底,他说,我们这10年没有调控就好了。
所以,我同意巴曙松所长的说法,调控两个字应该从中国经济市场中去除,经济有其固有的规律,不要去调控它,本身有基本的供需关系,土地的供需关系、粮食的供需关系、猪肉的供需关系,既然市场经济产生了,在常态下要记住一句话,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是,政府力量永远小于市场,做任何错误的事情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报复,这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美国金融风暴发生了,政府可以来插手干预,私有化、国有化等等。但是,我们不要把西方的非常时期用的手段来常态化使用。一个英国经济学家告诉我,中国政府不是看不见的手,也不是看得见的手,而是闲不住的手,以后未来十年要把这只手斩断。
我希望十八以后的改革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像西方一样尽量少用调控手法。今天,要非常感谢任志强,由一般的议论和抱怨变成了今天提出非常真理般的事实,十年以来的土地供应情况。经济管理部门缺少基本的常识,不是有那么多的博士吗?基本的供需关系周期不知道,生产周期也不知道,比如房地产两年的生产周期等等,只看一个点的高和低。所以,我们承认中国调控十年下来是失败的,不应该的,从此放弃调控,尊重市场,向市场学习。为什么?市场是永远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政府怎么支持它,为了打击投机,为什么不可以用税收办法呢?比如增值税,一年就转让高价卖的税收可以收很高,我们要保护刚性需求,打击投机嘛。
我碰到过一个好笑的事情,美国一个欧盟官员跟我说,洪平,为什么中国总理每次到欧洲来都要求两件事,一是台湾和西藏问题,是中国的什么什么;二是希望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每一个官员到欧洲来都这么要求的,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说,可是我们不知道啊,你们现在国民发出的信息是经常调控,你们本身就不是市场经济地位,你们本身就将市场经济地位降到计划经济地位来调控,怎么让我们欧洲来承认你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呢?这些话说从这样是像笑话,但也不无道理,我们市场经济走了10年或者15年了,迈进了多少?还是那句话,市场是伟大的老师,我们要学习他,要认真思考他,我们还有时间,如果十八大开完了,我们愿意参与在北京的顶层设计讨论,未来十年好好研究怎么保护内需,地产只是在调控中一个失败的案例,不是一个光彩的案例,实践证明每次调控的结果都不好,我们要思考一下,未来不要调控了,从此学会尊重市场,小政府、大社会,真正使中国走向改革,由原来邓小平的道路,走向更好的科学发展的道路。
谢谢大家,供大家批判,谢谢。